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由此可见,好的导入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来说,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旧知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复习已经学过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可这样导入:你能背诵我们已学过的赞美梅花的诗吗?我们知道的梅花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梅花魂》。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紧密地联系了新授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这种方法更可广泛地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搞了个五分钟的赛诗会,学生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
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经常会问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课文内容提一个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求解开疑团。如教学《大海的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海吗?”很多学生说:“看过。”“那么你们认为大海会唱歌吗?”“不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是老师说,大海会唱歌。”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开了,满脸不信的表情,“怎么可能,大海怎么会唱歌呢?”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想知道大海为什么会唱歌吗?它又是怎么唱歌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识。
三、用教具导入
教具是辅助教学的——种重要手段。运用恰当的教具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由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讲授《小桔灯》这篇课文时,可做一个小桔灯模型,点燃后,对学生说:“虽然这小桔灯发出的光不如电灯那么亮,但它却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一盏小小的小桔灯如何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在小桔灯微弱的灯光的吸引下,让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教师加以辅导和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就会迎刃而解。
四、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故事诱导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正处在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候,他们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课文:“从前,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疼爱她的奶奶和妈妈都不在人世了,她每天都要去卖火柴,就是大年夜也是如此。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是欢声笑语,只有她走在空荡荡的街上,没人买她的火柴,她还不能回家,天好冷,她好饿、好冷、好孤单……”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把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出来,使得学生牵挂着主人公的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全情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活动导入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七、利用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观性,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描述课文内容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如讲《松鼠》一文时,可先画一彩图挂在墙上,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概述松鼠的外貌,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指引下掌握全文。
八、猜谜激趣法
给小学生猜谜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学习。比如,在教学语文第三册《看雪》这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关于雪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猜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展示很多美丽的雪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一列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導语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对整堂课的成败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由此可见,好的导入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来说,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复习旧知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复习已经学过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可这样导入:你能背诵我们已学过的赞美梅花的诗吗?我们知道的梅花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梅花魂》。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紧密地联系了新授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这种方法更可广泛地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搞了个五分钟的赛诗会,学生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
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经常会问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课文内容提一个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求解开疑团。如教学《大海的歌》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海吗?”很多学生说:“看过。”“那么你们认为大海会唱歌吗?”“不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是老师说,大海会唱歌。”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开了,满脸不信的表情,“怎么可能,大海怎么会唱歌呢?”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想知道大海为什么会唱歌吗?它又是怎么唱歌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识。
三、用教具导入
教具是辅助教学的——种重要手段。运用恰当的教具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由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讲授《小桔灯》这篇课文时,可做一个小桔灯模型,点燃后,对学生说:“虽然这小桔灯发出的光不如电灯那么亮,但它却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一盏小小的小桔灯如何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在小桔灯微弱的灯光的吸引下,让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教师加以辅导和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就会迎刃而解。
四、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故事诱导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正处在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候,他们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课文:“从前,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疼爱她的奶奶和妈妈都不在人世了,她每天都要去卖火柴,就是大年夜也是如此。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是欢声笑语,只有她走在空荡荡的街上,没人买她的火柴,她还不能回家,天好冷,她好饿、好冷、好孤单……”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把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出来,使得学生牵挂着主人公的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全情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活动导入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七、利用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观性,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描述课文内容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如讲《松鼠》一文时,可先画一彩图挂在墙上,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概述松鼠的外貌,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指引下掌握全文。
八、猜谜激趣法
给小学生猜谜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学习。比如,在教学语文第三册《看雪》这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关于雪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猜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展示很多美丽的雪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一列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導语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对整堂课的成败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