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学生系统的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的数学教学在整个数学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一直是许多教师探究的问题。本文就立足笔者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最难,最抽象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的最开始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但是,自控力差、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因而课堂教学也非常不易把控,许多老师走进课堂有种“走进花果山,到处是猴王”的感觉。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要抓准以下几个“基本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
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往往可以更加精力集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合理的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清晰化的展示和有趣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中激发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更高质量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习,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总体效能。
例如,在教學“认识图形”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并在图片下面标注各自的名称,还可以展示包含这些图形的物体,如凳子、黑板擦、桌子、台阶等,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展示中对这些图形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区别、联系和各自特点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再次讲解和梳理,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这些图案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更好的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树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始终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设计生活问题情境,诱发学习需要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科的真谛。因此,教师应善于巧妙搭建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以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逐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内容时,笔者先是拿出了一个橙子,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老师现在想把这个橙子分给4位同学,大家觉得怎么分才公平?之后,笔者为学生演示了不平均的分法,以询问学生可不可以,以引导其认识到要平均分。接着,笔者继续引导道: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每个同学都能分到多少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插图,其介绍了古时候人们在分物、测量和计算时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了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况,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用探究分数的意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践快乐
在座位上坐久了肯定会感到枯燥,对于天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生的手总是闲不住的,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应该多多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从而缓解长时间单纯的知识讲授带来的枯燥。
例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来到户外尽兴实践:手拉手估计花坛一周的长度;脚贴脚丈量小路的长度;一拃一拃仔细测量井盖一周的长度;排排坐利用坐宽估算凉亭座椅的长度……小组汇报时,各组用人体尺估测和用软尺精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人体尺的奇妙,并自觉引发深度思考:除了人体尺,还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尺子”,用它们的长度作为标准估测。在自然情境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热情高涨,随着探讨不断深入,课堂尾声抛出的问题:“水塘里的水究竟有多深,你能想到安全的测量方法吗?”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孩子们妙招不断,争先展示。课外大课堂让“动态想象”得以“现场实践”,学生获得多元体验,深度学习,既增长了生活智慧,又学会了从数学角度探索生活、探寻世界。
总而言之,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教师要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并合理对待学生的错误。当然,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笔者提到的几种,愿诸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好。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就一定能够切实的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9(09):73-77.
[2]周克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最难,最抽象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的最开始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但是,自控力差、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因而课堂教学也非常不易把控,许多老师走进课堂有种“走进花果山,到处是猴王”的感觉。笔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要抓准以下几个“基本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
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往往可以更加精力集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合理的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清晰化的展示和有趣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中激发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更高质量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习,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总体效能。
例如,在教學“认识图形”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并在图片下面标注各自的名称,还可以展示包含这些图形的物体,如凳子、黑板擦、桌子、台阶等,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展示中对这些图形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区别、联系和各自特点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再次讲解和梳理,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这些图案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更好的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树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始终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设计生活问题情境,诱发学习需要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科的真谛。因此,教师应善于巧妙搭建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以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逐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内容时,笔者先是拿出了一个橙子,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老师现在想把这个橙子分给4位同学,大家觉得怎么分才公平?之后,笔者为学生演示了不平均的分法,以询问学生可不可以,以引导其认识到要平均分。接着,笔者继续引导道: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每个同学都能分到多少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插图,其介绍了古时候人们在分物、测量和计算时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了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况,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用探究分数的意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践快乐
在座位上坐久了肯定会感到枯燥,对于天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生的手总是闲不住的,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应该多多增加动手操作的内容,从而缓解长时间单纯的知识讲授带来的枯燥。
例如,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来到户外尽兴实践:手拉手估计花坛一周的长度;脚贴脚丈量小路的长度;一拃一拃仔细测量井盖一周的长度;排排坐利用坐宽估算凉亭座椅的长度……小组汇报时,各组用人体尺估测和用软尺精测结果的高度吻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人体尺的奇妙,并自觉引发深度思考:除了人体尺,还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尺子”,用它们的长度作为标准估测。在自然情境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热情高涨,随着探讨不断深入,课堂尾声抛出的问题:“水塘里的水究竟有多深,你能想到安全的测量方法吗?”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孩子们妙招不断,争先展示。课外大课堂让“动态想象”得以“现场实践”,学生获得多元体验,深度学习,既增长了生活智慧,又学会了从数学角度探索生活、探寻世界。
总而言之,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教师要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并合理对待学生的错误。当然,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笔者提到的几种,愿诸位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好。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就一定能够切实的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9(09):73-77.
[2]周克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