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自然会成为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最佳实践模式选择。
一、新课程导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理念
1.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2.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
游戏的五大特点:自愿,没有外来的强迫;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伴随着紧张的愉快;源于对生活的模仿;目的就在于游戏而无其他功利等等。新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以此对照,教学也具有游戏的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视课堂教学为一种严肃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因此,新课堂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愉快因素,大力张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体验。新课堂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所以说,新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训练场”,更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课堂像“天堂”,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
3.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只是一种潜在力量,而信息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力量。这让人想起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关于苹果的例子: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还是两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可以产生第三种思想,甚至多种思想。也就是说,物质的交换只能产生量变而不能产生质变,而思想的交流,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思考的思路也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语文课堂上的信息交流需要新的教学资源,而开发教学新资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有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三、新课程导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思路
1.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以对话交流为形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好像指的是方式,是对阅读课堂活动形式上的要求,但其中却深含着现代理念。以对话交流为形式的教学设计,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平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同学、教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构建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深刻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洗涤,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目的。
3.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决不应该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受益,也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一、新课程导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理念
1.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2.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
游戏的五大特点:自愿,没有外来的强迫;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伴随着紧张的愉快;源于对生活的模仿;目的就在于游戏而无其他功利等等。新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以此对照,教学也具有游戏的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视课堂教学为一种严肃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因此,新课堂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愉快因素,大力张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体验。新课堂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所以说,新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训练场”,更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课堂像“天堂”,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
3.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只是一种潜在力量,而信息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力量。这让人想起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关于苹果的例子: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还是两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可以产生第三种思想,甚至多种思想。也就是说,物质的交换只能产生量变而不能产生质变,而思想的交流,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思考的思路也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语文课堂上的信息交流需要新的教学资源,而开发教学新资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有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三、新课程导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思路
1.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以对话交流为形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好像指的是方式,是对阅读课堂活动形式上的要求,但其中却深含着现代理念。以对话交流为形式的教学设计,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平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同学、教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构建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深刻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洗涤,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目的。
3.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决不应该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受益,也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