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职教力推专业创新团队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在工程包含的9个计划中,专业创新团队的选拔与建设居于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在180多所职业院校范围内,依托骨干特色专业,以具备较好发展条件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对象,分期分批选拔并重点支持50个左右专业创新团队,通过专业培训、小组学习、同伴研修和内部评价等手段加以着力建设,力求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职业院校专业师资人才高地。
  
  选拔:多重兼顾科学配置
  
  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是选拔结果真实、可信的重要保证。为了遴选出具有专业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且在北京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或深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创新团队,根据《关于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精神以及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北京市教委选取了三个基本维度,分别针对团队整体、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公开设立了团队选拔的基本条件,作为团队校内选拔和专家评审的基准与依据。
  2007年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入选25个,2008年入选18个。入选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反映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基本精神和遴选的基本要求。
  入选团队具有以下特点:从学校类型来看,既有中专、职高,也高职、技校,四类学校均有覆盖;从专业分布来看,专业分布涉及、覆盖了除“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以外的11大类专业(按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团队主要集中在商贸旅游、信息技术、加工制造、财经类专业。
  各团队的核心组成一般在10人以下,大多为5-8人。各团队成员的选择多按任务导向方式进行匹配。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资源,人员在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年龄、性别、个人意愿进行人力配置,完成相对最佳的团队知识与能力结构。团队构成有三种模式;(1)本专业系科处室专业教师主体+少量行业企业专家。(2)跨专业系科处室的专业教师主体+少量行业企业专家,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财经类职业实践教学“一条街”课程专业创新团队。(3)专业课教师主体+少量文化基础课教师+少量行业企业专家,如昌平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新团队。其中第一种为主流模式。
  
  路径:目标明确方式多样
  
  各团队都形成了自己团队的目标体系。该体系分级分层;既有团队目标,又有团队带头人目标,更有团队成员目标。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团队为例:团队的具体目标是,通过两年的建设,使专业创新团队具有开发数控加工技师培训课程及实现课程教学的能力;开发出企业认可的数控加工技师核心课程;初步探索数控加工技师的培训模式;探索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及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紧紧把握目标、围绕目标实施项目,是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首要途径与保证。团队带头人的发展目标是,成长为数控加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专家。团队成员发展目标是,成长为企业认可的数控加工技师核心课程主讲教师。
  
  准确定位
  专业创新团队项目不同于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等项目。尽管内涵上有相似、重叠、相联系之处,但着力点有不同。对于北京职业院校来说,专业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以专业创新为切入点、打造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素质是北京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工程的首创。项目的定位与自身内涵日益为团队所理解和掌握,反映在团队的目标、计划、方案设计中兼顾了专业创新与团队建设两个维度的目标。在项目起步阶段,通过对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宗旨、框架的解读,通过团队建设、知识管理等知识技能培训,使团队紧紧把握项目自身的内涵,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认识和方法的基础。
  
  推崇自我教育、同伴研修、经验共享
  同伴研修是近年流行于基础教育学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它亦符合职业院校团队建设、教师共同成长的理念。团队内部、团队间通过同伴研修、经验分享、以老带新等方式、借助特别设计的活动载体,达到知识传递、技能提高的目的。北京市采取团队间观摩、团队间经验交流、新老团队对话会等活动形式实现项目经验的及时分享和项目实施能力的提升。北京市还创立了由团队带头人和核心成员组成的学术沙龙组织,不定期地开展主题培训,主办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
  同伴研修方法对于团队建设有特别实际的意义。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本身是一件前无经验可借镜的新项目。一般的团队建设理论之外的知识能力增长,需要团队建设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摸索,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悟。每位实践者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视角与方法。这些经验在同伴中传递更有效,更便于问题的解决、创新思想的激发,也更利于转化为进一步的行动。我们的团队在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同伴互助中逐渐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
  
  通过专业评价工具促进团队成长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也为了寻找团队建设、组织学习、成员沟通的有效途径,2007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引进了德国不来梅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发的授权评估法,作为主要的评价工具运用于各团队的内部评价中。该方法注重成员间意见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追求平等、民主、公开、透明,在和谐、有效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诊断、行动决策。它非常适用团队的学习、团队的省思、组织的提高,是团队建设的有效工具。2007入选团队,半年或更短时间进行一次内部评价。2008入选团队则在项目启动之初就进行了内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意在通过指标制订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观。
  
  进展:初见成效渐成模式
  
  尽管团队建设为期不长,但已显露出它不同于教师个体发展模式的效果与作用。
  
  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能
  团队项目让更多的参与者学会了做事、得到了成长,促进团队形成良好的技能结构;软技能——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交流互动能力、领导培训能力;硬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传授技能、课程开发技能、调研沟通技能。团队这种能力建设模式日益为团队成员所接受。团队普遍反映;团队项目加快了团队成员的成长,团员间更会沟通了,团队带头人更会授权了、更会进行冲突管理了,创新、合作局面的逐步形成与团队带头人管理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团队工作效能的提升。对2007入选团队中期检查的结果显示,各团队均按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获得了更多资源支持
  团队工作模式和能力建设模式加强了团队内部与外部的人际关系,为团队的成长争取到了更多的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借由团队项目,各校一般都形成了由校一把手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团队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学校也进行了相关政策的配套,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校内支持系统的顺畅,为团队建设项目的实施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校内整体环境。团队还有机会承担全市的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为团队走出学校、扩大团队影响、建立广泛的专业联系和工作网络搭建了平台。
  
  校内外示范作用已开始显现
  团队建设的一套方法、团队内部评价的工具,被学校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其他科室、其他领域。团队项目还促进了学校的财务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改革。那些原本针对团队项目的特殊政策,被推广、扩大到整个学校,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团队成为了学校新政的实验区,成为学校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此外,团队在全市职业院校的同类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07入选的25支团队中,有近一半的团队及所在学校承担了北京市同类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并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践模式本土化方面走到了各校、各专业的前头,部分地实现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初衷。
  通过选拔和建设一批骨干团队,推进、引领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其他文献
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辅导工作是每所学校所注重的问题。它与评价和改善教学管理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高职学生面对创新,出现畏难情绪,文章以链轮减速器设计为例,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9年度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近日在京举行,300多所高职院校代表探讨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2009年全国有300万高职应届毕业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拓宽就业门路”。与会院校长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为高职毕业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