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什么?笔者试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的含义,从自己的挂职经历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去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就是要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
关键词: 教育的本质;教师宽容;师爱;孕育生命
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我有幸被安排到“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挂职学习。在近三个月的日子里,我参观了弥漫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十中校园,聆听了柳袁照校长充满智慧与诗意的报告,拜读了柳校长的许多教育著作,其中《教育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百年故事)》这本著作的文章让我触动很深。其中自序说道:
“教育是什么?这个最简单、最普通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尤其是我们的校长、教师,每天都在学校里做着教育的事情。但有时,最简单、最以为人人都知道的答案的问题,是最讲不清楚的。我们不用教科书上的语言,是否能凭自己的感悟,个性化地表达出教育是什么吗?至少我不能……”
其实我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做的事情确实都是有关教育的工作,但我们所做的都是科学合理的吗?都是富有成效的吗?都是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吗?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的本质的问题。看完这些文章后,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试图重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的含义。
我查閱了《说文解字》《象形字典》等工具书,其中“教”的金文写法为 ,左为爻 子,意为学童利用学习工具(材料)进行学习。右从攴,教师手持教具进行授课,但也有人解释为教师手拿戒尺,古代教育重于“惩罚”。《说文·教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强调“教”者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育”的金文写法为 ,指女人 倒写的“子”,并在“子”的头部加三点,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整字表示妇女生子,也有人解释为女人用乳汁哺育婴儿。而小篆的 下边为月肉旁,表示女性子宫,意为“孕育”。
总之,“教育”应该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教师应给孩子提供适时适量的帮助!就像泰戈尔说的,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也就是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须师爱荡漾。爱学生,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着想,不歧视任何学生,教好每个学生。爱学生,这些话在口头上讲出来毫不费劲,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经常忽略了对学生基本人格的保护,耍着“师道尊严”的幌子而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我相信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都有做过这样一件事,就是把犯错误的学生请到办公室去,或者是把屡教不改、犯重大错误的学生家长也请到学校教师办公室去“训话”。
但问题的关键是犯错误的学生被请到办公室后的遭遇,在办公室,他是断断不能坐的,只能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以军训时标准的站姿站着,必须两臂下垂,脚后跟靠拢,身板挺直,但头是不须抬的,只能像罪犯一样低着头。家长是允许坐的,但此时他(她)往往如坐针毡,也跟着身板挺直,身体前倾,耳朵竖起,诚惶诚恐地听着老师的“简直是无可救药,这些问题已经强调了几十遍了,别人都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你不长记性……”“你们家长是怎么做的,到底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训话。
其实,这种做法哪里有尊重可言!这种教育效果往往不好,这个学生可能还会因犯类似的错误而享受这种待遇。如果遇上脾气比较暴躁、修养比较低的家长,当场或者回家后斥责、打骂孩子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这样就起了教育的反作用,这个孩子就更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了。
还有另外一件大家常做的“伟业”,就是考试之后当全班同学的面宣布成绩,有的是老师拿着卷子一张一张地念出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并逐个上台领卷子;有的老师是先宣布那些考得不错的学生的姓名和分数,表扬一番之后,再宣布考得不理想的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往往还故意加重语气:
“陈三——42分”,“还有这学期成绩非常稳定,一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李五,这次继续勇夺第一,30分。”这些被“表扬”的学生表情往往是哀伤的,痛苦的,他们的头低得不能再低,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也有的学生是漠然的,他们甚至咧嘴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现有考试指挥棒、社会评价、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绩效考核机制造成了在一些老师眼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分数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分数不高,就被一丑遮百俊了,其他再好,老师也不喜欢。这种唯分数至上而在公开场合讲的话对学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伤害的不是学生的肉体,而是他们本该备受呵护的幼小的心灵,这种伤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其实这些做法往往披着为学生好,为了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外衣,但最基本的就是缺乏对生命存在的尊重,这是我们为师者很少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就像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的含义,很少去思考“教育”的本质这个问题一样。
“教”“育”文字的本义告诉咱们,教育工作要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特别是对学困生、表现一时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宽容。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某个年龄段,有的发展得快些,有的慢些。所以我们犯不着因为他们犯了错误或存在某些缺点而把他们一棍子“打死”。
反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要能够包容、理解和原谅,允许他们犯错,在他们犯错时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这是对学生发展缓慢过程的一种等待,这是静待花开的过程。
正如柳袁照校长在文章中说的,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充满爱,充满关怀,把他们当成天才来珍爱,当成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上苍之恩赐来培育。这种理念也在诗意校园——苏州十中的师生的行为文化中得到了印证。
苏州十中提倡教育要“目中有人”,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活动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在苏州十中的西花园,有一大块绿草坪,但却看不到像“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的牌子。柳校长讲,草地不仅用于美化校园,也要使用好草地,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坐在上面读读书,躺在上面仰望云卷云舒呢?而现实确实如此。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构建师生平等的校园,用苏州十中老师的话来说:“校园里对老师开放的地方都向学生开放。”这能真正让学生感悟到学校里师生是平等的,这样会使很多教育工作在很自然、很轻松的环境中开展。
在学校的行政办公楼——瑞云楼的一楼有一休闲之处,那里有藤制的桌椅,旁边还有一间全玻璃的小房子,里面也有几套藤制桌椅,我们进出时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课余时在此或看书、或休闲、或用餐,很是自由自在。我们走过各年级的教师休息室和教师办公室,每间都配有微波炉,中午时常可以看到学生在加热饭菜,老师解释说,部分学生自带中餐,那是为方便学生热饭准备的。
而所谓的老师休息室里也可看到常有师生共同围成一圈共进午餐的现象,中午班主任也在教室里和学生共进午餐。学校食堂很小,没有大餐厅,餐厅仅有60个不到的座位,但每天都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到学校小餐厅和老师一起就餐,他们是每周轮值国旗班,各年级综合评比第一的班级和表现突出的班级,如此,师生共进午餐的情景是那样和谐融洽。
我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真正能做到师生人格平等了,或许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会随之升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也可能会容易一些了,因为学生不需要跨越心理障碍来与老师交流。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平时确实有许多繁琐的工作要做,有许多具体的课业要抓,有许多作业要批改,有许多材料要整理,但教师自己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情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才能向他们传送清新的生命气息。
作者简介: 陈泽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二中;晋江池店中学。
关键词: 教育的本质;教师宽容;师爱;孕育生命
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我有幸被安排到“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挂职学习。在近三个月的日子里,我参观了弥漫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十中校园,聆听了柳袁照校长充满智慧与诗意的报告,拜读了柳校长的许多教育著作,其中《教育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百年故事)》这本著作的文章让我触动很深。其中自序说道:
“教育是什么?这个最简单、最普通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尤其是我们的校长、教师,每天都在学校里做着教育的事情。但有时,最简单、最以为人人都知道的答案的问题,是最讲不清楚的。我们不用教科书上的语言,是否能凭自己的感悟,个性化地表达出教育是什么吗?至少我不能……”
其实我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做的事情确实都是有关教育的工作,但我们所做的都是科学合理的吗?都是富有成效的吗?都是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吗?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的本质的问题。看完这些文章后,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试图重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的含义。
我查閱了《说文解字》《象形字典》等工具书,其中“教”的金文写法为 ,左为爻 子,意为学童利用学习工具(材料)进行学习。右从攴,教师手持教具进行授课,但也有人解释为教师手拿戒尺,古代教育重于“惩罚”。《说文·教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强调“教”者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育”的金文写法为 ,指女人 倒写的“子”,并在“子”的头部加三点,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整字表示妇女生子,也有人解释为女人用乳汁哺育婴儿。而小篆的 下边为月肉旁,表示女性子宫,意为“孕育”。
总之,“教育”应该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教师应给孩子提供适时适量的帮助!就像泰戈尔说的,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也就是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须师爱荡漾。爱学生,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着想,不歧视任何学生,教好每个学生。爱学生,这些话在口头上讲出来毫不费劲,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经常忽略了对学生基本人格的保护,耍着“师道尊严”的幌子而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我相信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都有做过这样一件事,就是把犯错误的学生请到办公室去,或者是把屡教不改、犯重大错误的学生家长也请到学校教师办公室去“训话”。
但问题的关键是犯错误的学生被请到办公室后的遭遇,在办公室,他是断断不能坐的,只能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以军训时标准的站姿站着,必须两臂下垂,脚后跟靠拢,身板挺直,但头是不须抬的,只能像罪犯一样低着头。家长是允许坐的,但此时他(她)往往如坐针毡,也跟着身板挺直,身体前倾,耳朵竖起,诚惶诚恐地听着老师的“简直是无可救药,这些问题已经强调了几十遍了,别人都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你不长记性……”“你们家长是怎么做的,到底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训话。
其实,这种做法哪里有尊重可言!这种教育效果往往不好,这个学生可能还会因犯类似的错误而享受这种待遇。如果遇上脾气比较暴躁、修养比较低的家长,当场或者回家后斥责、打骂孩子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这样就起了教育的反作用,这个孩子就更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了。
还有另外一件大家常做的“伟业”,就是考试之后当全班同学的面宣布成绩,有的是老师拿着卷子一张一张地念出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并逐个上台领卷子;有的老师是先宣布那些考得不错的学生的姓名和分数,表扬一番之后,再宣布考得不理想的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往往还故意加重语气:
“陈三——42分”,“还有这学期成绩非常稳定,一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李五,这次继续勇夺第一,30分。”这些被“表扬”的学生表情往往是哀伤的,痛苦的,他们的头低得不能再低,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也有的学生是漠然的,他们甚至咧嘴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现有考试指挥棒、社会评价、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绩效考核机制造成了在一些老师眼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分数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分数不高,就被一丑遮百俊了,其他再好,老师也不喜欢。这种唯分数至上而在公开场合讲的话对学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伤害的不是学生的肉体,而是他们本该备受呵护的幼小的心灵,这种伤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其实这些做法往往披着为学生好,为了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外衣,但最基本的就是缺乏对生命存在的尊重,这是我们为师者很少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就像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的含义,很少去思考“教育”的本质这个问题一样。
“教”“育”文字的本义告诉咱们,教育工作要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特别是对学困生、表现一时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宽容。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某个年龄段,有的发展得快些,有的慢些。所以我们犯不着因为他们犯了错误或存在某些缺点而把他们一棍子“打死”。
反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要能够包容、理解和原谅,允许他们犯错,在他们犯错时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这是对学生发展缓慢过程的一种等待,这是静待花开的过程。
正如柳袁照校长在文章中说的,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充满爱,充满关怀,把他们当成天才来珍爱,当成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上苍之恩赐来培育。这种理念也在诗意校园——苏州十中的师生的行为文化中得到了印证。
苏州十中提倡教育要“目中有人”,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活动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在苏州十中的西花园,有一大块绿草坪,但却看不到像“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的牌子。柳校长讲,草地不仅用于美化校园,也要使用好草地,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坐在上面读读书,躺在上面仰望云卷云舒呢?而现实确实如此。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构建师生平等的校园,用苏州十中老师的话来说:“校园里对老师开放的地方都向学生开放。”这能真正让学生感悟到学校里师生是平等的,这样会使很多教育工作在很自然、很轻松的环境中开展。
在学校的行政办公楼——瑞云楼的一楼有一休闲之处,那里有藤制的桌椅,旁边还有一间全玻璃的小房子,里面也有几套藤制桌椅,我们进出时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课余时在此或看书、或休闲、或用餐,很是自由自在。我们走过各年级的教师休息室和教师办公室,每间都配有微波炉,中午时常可以看到学生在加热饭菜,老师解释说,部分学生自带中餐,那是为方便学生热饭准备的。
而所谓的老师休息室里也可看到常有师生共同围成一圈共进午餐的现象,中午班主任也在教室里和学生共进午餐。学校食堂很小,没有大餐厅,餐厅仅有60个不到的座位,但每天都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到学校小餐厅和老师一起就餐,他们是每周轮值国旗班,各年级综合评比第一的班级和表现突出的班级,如此,师生共进午餐的情景是那样和谐融洽。
我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真正能做到师生人格平等了,或许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会随之升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也可能会容易一些了,因为学生不需要跨越心理障碍来与老师交流。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平时确实有许多繁琐的工作要做,有许多具体的课业要抓,有许多作业要批改,有许多材料要整理,但教师自己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情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像孕育生命一样自然和充满真情,才能向他们传送清新的生命气息。
作者简介: 陈泽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二中;晋江池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