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一种东西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说:“若想人生不无聊,必得要爱着点什么,才能激起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能在孤独中崛起,需要智慧和能力,能将独立淬炼成向上生长的动力,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1964年,南非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466号被关进了只有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孤独生活。他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去做苦工,动作稍慢一点就会遭遇毒打。监狱里的犯人也都如行尸走肉,活得没有一点生气。为了改变现状,466号大胆地向监狱长提议:“监狱里有片空地,我想开辟出来种菜,您看可以吗?”没等他说完,一条鞭子抽向了他。可466号没有死心,只要遇到监狱长,他就会重复这句话,而每次的回复都是鞭子。终于有一次,监狱长不耐烦了:“想种就种吧,别再烦我了。”此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会去空地种菜。菜越种越多,地越拓越宽,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型农场,囚犯和狱警的饮食由此也有了大大改善。
   以后,466号又开始了新的申请。囚犯们周六可以踢球了,还组建了自己的球队,最后连狱警都成了球队的球迷。这个466号囚犯,就是后来的南非总统曼德拉。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用心,你也可以。”
   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对于平淡乏味的生活而言,热爱其实就是最好的解药。除写作外,汪曾祺还有些别的业余爱好:写写字,画画画,做做饭。
   汪曾祺在书中引用了一句古诗,用来写他的人生态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找到人生乐趣,远胜富贵显赫。人生路漫漫,大多数时候的确感觉无趣,所以就更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汪曾祺对于做饭的喜爱,是值得被单拎出来聊聊的。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做饭,到了晚年,就更加喜欢。而且,他必须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他说:“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他还自己研究发明了一道独家菜品: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半寸长短,肉馅剁烂成泥,再加上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一起塞进油条段里,放到半开的油锅里重炸。嚼之酥碎,声动十里。他说:“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
   爱做饭的人,都对生活报有满满的热情,珍爱着一餐一饭,享受着人间烟火。人生的乐趣,其实就藏在最简单的一饭一蔬中。烟火氤氲,芳香四溢,孤独不知不觉被治愈,烦躁悄无声息被驱散。
   公元1079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最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这是蘇轼的命运转折点。到了黄州,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躬耕于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为改善伙食,他还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即使贫困艰辛的日子里,他依然将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在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又被命运重重摔下。
   苏东坡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只有短暂的一时繁盛。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被命运夺走一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苏东坡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失意融化成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艺术美学,他把挫折揉碎成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他把颠沛流离接纳成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在命运的千锤百炼中,他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与浮华,集儒释道于一身,心如止水,悟彻天地。
   生活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你若觉得生活无趣,那日子就难捱至极;你若觉得生活有味,那人生便处处风景。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爱着点什么,盼着点什么,才能够要求生活报之以有趣。正如汪曾祺所说:“人总要待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其他文献
去年今日,我还躺在南京主城区一家老医院的病床上。这两天,我居然怀念起住院的日子。这不有病吗?   那时,我躺在医院走廊里的加床上,幻想着哪一天可以移师室内床。那个在室内因为疼痛彻夜尖叫的做了膿肿手术的姑娘,用这种现象级表现告诉我,床位只会越来越紧张。   三天下来,我把小说《芳华》都看完了,护士还是摇头,没床位。加床是一种特别的实力编制。护士长一边埋怨着在走廊里搞加床导致交通不畅,一边让加床从1、
期刊
说到同情心,有人说是美德,我说不是,同情,是人的天性。你看马路上有人倒地、众人不敢相扶,那是因为怕被讹住,其实看似冷漠的围观者都有恻隐之心。为啥?只因为,他们与倒地者是同类。可以设想,若在郊野,有一个人跟一只狼搏斗,旁边为之捏一把汗的,肯定是人而不是狼。   曹植有首诗是写给曹丕的,其中四句是“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说的这根是同母之根,是血统之根。其实照我看,凡属人
期刊
“盼兒来”等十二则
期刊
有一种人,你说他坏吧,他绝非伤天害理;你说他好吧,却与他无法交流。一个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你怎样解释,他接受不了。在他的眼里,世界处处是陷阱;在他的心里,惟有一己之执念。他拒绝接受一己执念之外的任何信息,极度自恋,却毫无安全感。他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更不生活在当下。他像是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心胸封闭而自恰。他可以对任何问题侃侃而谈,且能自圆其说,却与现实世界毫无共识。   与世界建
期刊
好多年前,有一对很有些名气的相声演员说过一段相声,相声的名字忘了,但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想起这段相声,是因为忽然感觉眼下社会上有种话语体系跟这段相声中玩的一个游戏非常相仿。   这个游戏名字叫“顶针絮麻”,“顶针”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修辞方法。絮麻嘛,仍用这段相声中的原台词解释就是:絮麻说白喽就是字头咬字尾,也就是说下一句的头一个字,得接上句的末一个字。这下您明白了吧,就是跟咱们平时玩的
期刊
活了40多岁,发现有些赌咒越来越当不得真,否则“命案”就要多上好多起。为了众生安好,我还是忽略某些人的信口胡诌好了。   我被某地一红木商家拉进过一个群,就因为在某个微信拍卖平台拍了他两三件小的海南黄花梨料子。群里多的是和我一样的“小白”。群主在拍卖平台,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店铺名,但自介之语却透着一股市侩味。有四个字让人过目难忘:假一赔命。在群里卖货,他也这么赌咒发誓,说要是以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
期刊
我第一次和杂文“眉来眼去”,纯属意外。   30多年前,我还在县城上高一,闲時喜欢去邮局买报刊。某天和同学进了邮局,第一次看到了《杂文报》。“杂”是繁体字,又草,我不认识,扫一眼报上内容,觉得奇奇怪怪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连如此高深莫测的报纸都能看,就大大咧咧地喊营业员:给我来份“维文报”——“杂”的繁体字可不就像“维”嘛。我完全瞎蒙的水平镇住了同学,但镇不住营业员。她指正道:这叫“杂文报”。  
期刊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由西班牙国王颁发,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
期刊
一   上午,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谈及一个在当地相当重要的奖项,他没拿到,但他知道些内幕,知道他没拿到与他的水平无关,而与评奖黑幕有关,心中非常郁闷,先给我发了几个微信,嫌敲字太慢,干脆打电话说。   我问:你之前就知道这次评奖有黑幕吧?他说知道。我说那你为什么要参加?   朋友最初是没想到这黑幕会伤害到他,他以为伤害的会是别人。继而又说起连续被种种潜规则伤害到,导致他这些年连走霉运。  
期刊
130多年前,美国人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把“面子问题”,列于讨论国人麻木保守、相互猜忌与缺乏诚信诸问题之首。对此,鲁迅的意见,是“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   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竟一改《说面子》的决绝。很明显,承认那几点说得对,就必然否认那几点说得不对。况且,面子问题源于历史与文化,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与不对,啥标准,谁说了算?   在我看来,世间的纷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