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集邮情》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zhimi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之集邮,始于1976年,而真正的老师就是《集邮》杂志。说起来还挺有戏剧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广州市东山区署前路邮局的报刊零售亭发现一本1979年10月号的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连50音图都认不全的我怀着好奇心买下了这本杂志,意外地发现刊中附有彩印的按专题分类的邮票图鉴,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而推出的一册特别赠品。我第一次见到邮票目录,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以后,我常去那家邮局购买《人民中国》杂志。1980年2月初,我照例去署前路邮局购买《人民中国》,在密密麻麻的报刊杂志中,看到有一本《集邮》杂志,当即买下。这是复刊后的第1期《集邮》当时为双月刊。在公共汽车上,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集邮》从此就成了我理所当然的老师了……

  几个月后,我毕业要离开广州了。为了买到7月份发行的第4期《集邮》,我特意多逗留了几天。后来,我被分配到偏僻的鄂西山区,这里连JT邮票都看不到,更谈不上有《集邮》杂志,我只好委托广州的同学定期购买了。我的这位同学住得比较远,他为了帮我买到《集邮》,每个月都要倒班车来回跑好几趟。

  当年年底,我订了一份1981年度的《集邮》。当时《集邮》等杂志是限额订阅的,老订户才可续订。我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才订上一份。至今20年,从未间断。每年报刊征订期的头等大事,就是订《集邮》。在本地,《集邮》数我最齐全,从复刊号到现在期期齐全。

  可惜在1986年初,一位邮友借阅时,将复刊至1982年共3年的《集邮》不知怎么搞丢了。缺了“龙头”,我心里不踏实,自然要补齐,这样我又开始了寻找“龙头”的不平凡历程。我听说工人文化宫准备处理过期杂志时,特地请假前去寻觅。在堆积如山的废旧书堆里,从早上一直翻到下午,顾不上吃午饭,沙里淘金似地才找全了1981、1982年的《集邮》。当我交纳2元现金抢回一堆旧杂志时,许多同事都感到不可理解;而我则为捡了大便宜而高兴。这些《集邮》,除了一本的封面略有残缺,其余均完好无损。

  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都在寻觅1980年的《集邮》。尽管有几次遇到了重印本,但我还是想收集原版本。国内找不到,只得求助香港邮友了。说来也巧,1991年底,我的好友、香港中国邮学会副理事长刘剑中先生逛邮社时,偶然见有“文革”前的全套及1980年的《集邮》出售,当即花了数百港元全数买下,并将1980年度《集邮》赠送给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9本来自香港的《集邮》,后面均有用打号机打出的金额数,共计24港元。

  1987年底,我知道要出“《集邮》精选本”时,就去新华书店找征订图书的熟人,怂恿他预订几本。此后,我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询问,直到次年夏天,我买西瓜消暑时途经新华书店,见精选本摆在书架上,就用准备买西瓜的钱买了“精选本”。

  1989年夏天,我出差去武汉,见街头有不少地摊处理过期的杂志。我弯下腰,随手翻了翻,竟翻出一本《集邮》来。尽管这些都是我已有的,我还是饶有兴趣地从大东门到中南路口,花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十多个地摊上寻得了三十多本80年代末期的《集邮》杂志。

  虽然我收集的“文革”前的《集邮》不足10期,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集全“文革”前的《集邮》。这也许就是我和《集邮》的缘份所致。
其他文献
辛巳年的生肖票又是呼振源设计的!这是我在接受采访呼振源的任务之时,脑海里的闪现的第一个念头。  对他——邮票设计家呼振源,我早有耳闻。打开记忆的搜索,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他的名字与生肖邮票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翻开邮票目录,1984年的鼠票、1986年的虎票、1989年的蛇票……1999年的兔票,他参与雕刻和设计的生肖邮票居然这么多,看来称他为“生肖专业户”真是名实相符。  在2000年11月的一个冬日
期刊
《集邮》杂志信息网络特约记者总站2000年度表彰总结会议于2000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南京举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佳维,《集邮》杂志主编蒋礼以及《集邮》杂志信息网络特约记者总站江苏站的全体记者和远道而来的黑龙江站的记者代表出席了会议。表彰会由《集邮》杂志信息网络特约记者总站站长李玲主持。  表彰会上,刘佳维副秘书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评价了《集邮》杂志为宣传中国集邮、推动中国
期刊
我于1930年冬出生在北京一个教育之家。父亲爱好音乐,母亲喜欢古典文学和绘画。耳濡目染,我自幼酷爱美术,除了常照母亲阅读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插图描绘外,还用积攒起来的早点钱,买来《芥子园画传》和《十竹斋笺谱》,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有时有小画友同去玻璃厂字画店,观赏古文物或临摹名家真迹。就读于北京师大附小和附中时,美术老师都很喜欢我,早期良好的启蒙美术教育和恩师对我的关怀与培养,引领我走上艺
期刊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人民邮电出版社等9家主办单位为真诚回报社会各界集邮爱好者20年来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将在第2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投票活动中设“特等奖”和“幸运奖”。凡参加投票者,无论选中或没有选中,均有机会获奖。具体办法如下:  1.“特等奖”100名,奖品是《全国最佳邮票评选20年》精品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册》和著名邮票设计家亲笔抄写并签名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实寄纪念封
期刊
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于2000年11月16日在南宁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导演、电影名星云集南宁。南宁市邮政局为此制作纪念封1枚。
期刊
岁尾年初,照例要算算账,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所得。时值新年,而且是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之际,更有必要与众邮友一起,对我们关注的邮坛作一番回顾与展望。  手捧邮友寄赠的“新年快乐”贺卡,品味过往,笔者还是能够感受到集邮事业奋力向前迈进的步伐的。比如,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集邮联“五大”,为中国集邮事业在新世纪之初的发展勾勒了一幅令人为之一振的蓝图,十分强调要搞好各级邮协的建设,要忠实地为集邮协会会员、为广
期刊
▲小型(全)张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更多的邮政功能,可以说从一开始便是为了满足集邮者的收藏需要。遵循收藏品的价值规律,量小方能显出珍贵和可藏性。我认为纪特邮票的发行量可以超出需求量,但小型(全)张应尽可能适量发行,尤其不能超出套票量。而我国近几年发行的小型张有的已超出套票量3.6万枚,甚为膨胀,已经影响到小型(全)张的良好声誉。    ▲2000年11月11日,《古代思想家》邮票发行。其中关于“墨子”一
期刊
为纪念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邮政局于2000年11月20日发行2000-22《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邮票。这是我国继1951年8月15日发行纪10《保卫世界和平》(和平鸽)之后,50年来第二次发行的三角形邮票。兰州市邮票公司为此发行纪念封1枚。
期刊
于支代字邮戳是指以天干地支文字表示邮局内部不同业务部门所专用的邮政日戳。  1957年1月,邮电部更换新款邮政日戳。同时,对分设的邮局和一等、二等、三等邮局的内部生产机构所使用的于支代字作了规定,并公布了新的刻有于支代字的样戳(图①)。新规定的于支代字表示如下:“甲”字代表营业科(股);“乙”字代表汇兑科(股);“丙”——函件分拣科(股);“丁”——包裹科(股);“戊”——印刷科(股);“已”——
期刊
20世纪——人类有史以来最丰富、最辉煌的一个世纪,如白驹过隙般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逝去,而承载着人类更多希望与梦想的新世纪——21世纪已经来临。  为迎接新世纪与新千年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计发行了跨世纪的邮票,我国国家邮政局也于2001年1月1日发行了《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迈入21世纪》邮票一套5枚,表现了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我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以及全国人民奋勇前进跨入21世纪的豪迈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