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放疗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放疗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卡培他滨。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联合治疗组为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副反应发作率为31.11%,低于放疗组(P<0.05)。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放疗组(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取得了良好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 后程加速; 三维放疗; 卡培他滨; 食管癌; 疗效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其治愈的难度就较大[1]。因此,对于食管癌应早发现、早治疗。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的国家之一,仅次于胃癌占第2位[2]。其发病患者的年龄较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等临床病例[3]。本院经不断研究发现,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放疗,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51~78岁,平均(69.0±5.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放疗组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67.0±9.4)岁;联合治疗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70.0±2.2)岁。肿瘤位于颈段41例,胸上段22例,胸中段19例,胸下段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44例,腺癌23例、腺鳞癌14例,类癌9例。术前伴心脏病患者7例,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8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组 放疗组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两手交叉放置于前额位置。用负压成型垫固定患者体位,立体定位架下进行标记,选取患者相对皮下脂肪较少处,选择移位性较小的骨性标志作为提示性的定位标志[4]。CT扫描至前空腹4~6 h。先在患者平静呼吸下给予增强扫描,每层约5 mm层厚,图像传入三维治疗系统中进行图像重建,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50号和6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定义来进行逐层勾画患者肿瘤所在位置靶区[5]。根据扫描图像制定三维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多采用6~1 SMV的高能X线作为放射源,选取5~7个非共面野照射,采取计量体积直方图和等计量线优化治疗方案,前3周给予180~200 cGy/次,5次/周,总量6000 cGy/6周。从第4周起150 cGy/次,2次/d,间隔6 h,照射剂量为3000 cGy/2周,总量为6000 cGy/5周。
1.2.2 联合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其放疗治疗方法如同放疗组,在放疗后给予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每3周为一疗程[6];若卡培他滨治疗后出现介于部分缓解,并有效控制住肿瘤的发展,则一直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治疗完毕后其疗效评价参考RECIST 1.0标准[7]。所有病灶均消失为完全缓解(CR);靶区病灶肿瘤缩小原肿瘤的20%以上,但病灶仍有部分残留为部分缓解(PR);靶区病灶肿瘤无明显缩小或低于20%,但无发展迹象为稳定(PD);总有效率为(CR+PR)/该组总例数×100%,毒性分级评价按照NCIC 3.0[8]。同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和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取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存率,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观察 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联合治疗组为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 CR(例) PR(例) PD(例) 总有效率(%)
放疗组(n=45) 16 24 5 88.89
联合治疗组(n=45) 18 23 4 91.11
2.2 两组的副反应比较 放疗后,所有患者均按照NCIC3.0对正常组织急性反应进行评价,其中放疗组出现副反应28例(62.22%),联合治疗组为14例(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死亡率的比较 随访3年,放疗组存活10例(22.22%),死亡率为77.78%(35/45);联合治疗组存活27例(60.00%),死亡率为40.00%(18/4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死亡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放疗组(n=45) 5 12 18
联合治疗组(n=45) 2 9 7
2.4 两组肿瘤复发情况的比较 经为期3年的随访,放疗组28例在治疗后食管癌再次复发,总复发率为62.22%;联合治疗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复发情况的比较
组别 3个月(例) 6个月(例) 1年
(例) 3年
(例) 总复发率(%)
放疗组(n=45) 1 7 9 11 62.22
联合治疗组(n=45) 0 1 4 6 24.44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食道癌,也称为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9]。我国因饮食习惯及结构问题是食道癌高发区,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10]。如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是食道癌诊治目标所在[11]。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靶区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的同时使得肿瘤区内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中治疗的关键是靶区精确、摆位准确及计划设计与实施精确[12]。三维立体适形超分割放疗技术能够控制复发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具有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的剂量分布,为了给予靶区最大剂量的照射而采用共面与非共面的多野照射,此种技术适用于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且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在缓解吞咽梗阻、胸背部疼痛等症状上,放射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所以其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13]。但是放射治疗的缺点是远期效果较差,对于经治疗后要求的照射剂量大,退缩也较慢的肿瘤,常规的放射治疗由于受肿瘤周围组织的限制,只能达到60 Gy左右的靶区剂量,治疗的效果也就较差[14]。
而卡培他滨是5-FU的衍生物,同时是新一代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三级酶链反应最后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活性的酶的作用下转化,独特的酶激活作用机制,使其具有了高度的靶向性,从而增强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15]。经临床结果可见,在两组治疗后其临床效果均有较好表现,但患者的副作用反应在放疗后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患者明显低于单一进行放疗的患者,同时经死亡率及复发情况来看,卡培他滨对肿瘤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后呈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联合卡培他滨可有效解决放疗中短期效果好而长期效果不明显的临床情况,使患者预后及存活率均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富.紫杉醇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三维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J].中国实用医药,2011,29(10):161-162.
[2]林钦雄.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J].北方药学,2014,4(2):90.
[3]陈华林,杨东红,王永存,等.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4(2):142-143.
[4]徐华,罗晓东,熊强,等.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24-26.
[5]康马飞,卜庆,董翠梅,等.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436-437.
[6]李素芳,唐爽,林灿洁,等.支架植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4(2)533-534.
[7]陈庆生,张坤强,曾德豪,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9(3):1808-1809.
[8]林丹霞,陈世坚,陈晨,等.替加氟加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3(3):163-165.
[9]周振轩,蒋翔锐,吴玉林.卡培他滨的合成[J].化工时刊,2014,3(2):4-6.
[10]陈利,柳弥,李贤富,等.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14(7):15-16.
[11]赵海雷,李学民,杨晓峰,等.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出率—附9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杂志,2011,3(27):64.
[12]周胜云,檀振波.进展其食管癌全食管粘膜碘染色的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5):289.
[13]黄丽芳,史习舜,田俊,等.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的遗传流行学研究[J].中国肿瘤,2006,15(1):7-9.
[14]刘建民,张新叶,王保收,等.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与防治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147-148.
[15]杨禄坤,梁军,苏永辉,等.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99-1101.
(收稿日期:2014-05-23)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关键词】 后程加速; 三维放疗; 卡培他滨; 食管癌; 疗效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其治愈的难度就较大[1]。因此,对于食管癌应早发现、早治疗。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的国家之一,仅次于胃癌占第2位[2]。其发病患者的年龄较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等临床病例[3]。本院经不断研究发现,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放疗,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51~78岁,平均(69.0±5.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放疗组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67.0±9.4)岁;联合治疗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70.0±2.2)岁。肿瘤位于颈段41例,胸上段22例,胸中段19例,胸下段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44例,腺癌23例、腺鳞癌14例,类癌9例。术前伴心脏病患者7例,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8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组 放疗组给予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两手交叉放置于前额位置。用负压成型垫固定患者体位,立体定位架下进行标记,选取患者相对皮下脂肪较少处,选择移位性较小的骨性标志作为提示性的定位标志[4]。CT扫描至前空腹4~6 h。先在患者平静呼吸下给予增强扫描,每层约5 mm层厚,图像传入三维治疗系统中进行图像重建,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50号和6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定义来进行逐层勾画患者肿瘤所在位置靶区[5]。根据扫描图像制定三维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多采用6~1 SMV的高能X线作为放射源,选取5~7个非共面野照射,采取计量体积直方图和等计量线优化治疗方案,前3周给予180~200 cGy/次,5次/周,总量6000 cGy/6周。从第4周起150 cGy/次,2次/d,间隔6 h,照射剂量为3000 cGy/2周,总量为6000 cGy/5周。
1.2.2 联合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其放疗治疗方法如同放疗组,在放疗后给予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每3周为一疗程[6];若卡培他滨治疗后出现介于部分缓解,并有效控制住肿瘤的发展,则一直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治疗完毕后其疗效评价参考RECIST 1.0标准[7]。所有病灶均消失为完全缓解(CR);靶区病灶肿瘤缩小原肿瘤的20%以上,但病灶仍有部分残留为部分缓解(PR);靶区病灶肿瘤无明显缩小或低于20%,但无发展迹象为稳定(PD);总有效率为(CR+PR)/该组总例数×100%,毒性分级评价按照NCIC 3.0[8]。同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和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取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存率,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观察 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联合治疗组为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 CR(例) PR(例) PD(例) 总有效率(%)
放疗组(n=45) 16 24 5 88.89
联合治疗组(n=45) 18 23 4 91.11
2.2 两组的副反应比较 放疗后,所有患者均按照NCIC3.0对正常组织急性反应进行评价,其中放疗组出现副反应28例(62.22%),联合治疗组为14例(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死亡率的比较 随访3年,放疗组存活10例(22.22%),死亡率为77.78%(35/45);联合治疗组存活27例(60.00%),死亡率为40.00%(18/4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死亡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放疗组(n=45) 5 12 18
联合治疗组(n=45) 2 9 7
2.4 两组肿瘤复发情况的比较 经为期3年的随访,放疗组28例在治疗后食管癌再次复发,总复发率为62.22%;联合治疗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复发情况的比较
组别 3个月(例) 6个月(例) 1年
(例) 3年
(例) 总复发率(%)
放疗组(n=45) 1 7 9 11 62.22
联合治疗组(n=45) 0 1 4 6 24.44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食道癌,也称为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9]。我国因饮食习惯及结构问题是食道癌高发区,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10]。如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是食道癌诊治目标所在[11]。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靶区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的同时使得肿瘤区内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中治疗的关键是靶区精确、摆位准确及计划设计与实施精确[12]。三维立体适形超分割放疗技术能够控制复发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具有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的剂量分布,为了给予靶区最大剂量的照射而采用共面与非共面的多野照射,此种技术适用于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且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在缓解吞咽梗阻、胸背部疼痛等症状上,放射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所以其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13]。但是放射治疗的缺点是远期效果较差,对于经治疗后要求的照射剂量大,退缩也较慢的肿瘤,常规的放射治疗由于受肿瘤周围组织的限制,只能达到60 Gy左右的靶区剂量,治疗的效果也就较差[14]。
而卡培他滨是5-FU的衍生物,同时是新一代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三级酶链反应最后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活性的酶的作用下转化,独特的酶激活作用机制,使其具有了高度的靶向性,从而增强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15]。经临床结果可见,在两组治疗后其临床效果均有较好表现,但患者的副作用反应在放疗后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患者明显低于单一进行放疗的患者,同时经死亡率及复发情况来看,卡培他滨对肿瘤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后呈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联合卡培他滨可有效解决放疗中短期效果好而长期效果不明显的临床情况,使患者预后及存活率均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富.紫杉醇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三维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J].中国实用医药,2011,29(10):161-162.
[2]林钦雄.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J].北方药学,2014,4(2):90.
[3]陈华林,杨东红,王永存,等.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4(2):142-143.
[4]徐华,罗晓东,熊强,等.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24-26.
[5]康马飞,卜庆,董翠梅,等.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436-437.
[6]李素芳,唐爽,林灿洁,等.支架植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4(2)533-534.
[7]陈庆生,张坤强,曾德豪,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9(3):1808-1809.
[8]林丹霞,陈世坚,陈晨,等.替加氟加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3(3):163-165.
[9]周振轩,蒋翔锐,吴玉林.卡培他滨的合成[J].化工时刊,2014,3(2):4-6.
[10]陈利,柳弥,李贤富,等.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14(7):15-16.
[11]赵海雷,李学民,杨晓峰,等.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出率—附9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杂志,2011,3(27):64.
[12]周胜云,檀振波.进展其食管癌全食管粘膜碘染色的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5):289.
[13]黄丽芳,史习舜,田俊,等.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的遗传流行学研究[J].中国肿瘤,2006,15(1):7-9.
[14]刘建民,张新叶,王保收,等.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与防治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147-148.
[15]杨禄坤,梁军,苏永辉,等.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99-1101.
(收稿日期:2014-05-23)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