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听、说、读和写四个角度全方位进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让许多小学生始终无法参透的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差异,注重指导学生找到最适合的阅读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训练时有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充分体现,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领下将它运用于语文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批注与学生的阅读量、课外知识的积累、个人生活经验、阅读能力及教师的引导评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更不能“一刀切”,教师应该长期坚持,扎实课堂教学,灵活运用上述策略展开课内外阅读,多做读书笔记、多摘抄,不断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培养学进行阅读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指明了学生阅读的方向,以及在阅读中应该取得什么收获。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忽视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适合当前学生阅读需求的教学途径。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适应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阅读需求。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开展困难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增长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无疑也加大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原有的错误习惯。尤其是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升入中学,有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因而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依然存在,其从一定程度上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但也完全限制了学生阅读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思想上接受了阅读教学,但实际经验不足,容易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单纯让学生自学,而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导致阅读教学开展十分艰难。
(二)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但自身自我约束意识薄弱,教师若不干预其阅读学习的过程,很可能出现学生荒废学习时间,一节课一无所获的情况。比起学生自学,课堂教学有教师直接指导效率更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备课内容缺乏学生可能出现的回应,容易在课堂的组织工作中出现失误。比如阅读教学时没有向学生详细说明阅读方法及课堂要求,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或者是课堂气氛过于很活跃,学生甚至随意表达个人观点,严重脱离原本的阅读内容。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不到位,学生的课堂收获也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导致教学效率持续低下。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策略
(一)示范引領
注释阅读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学生开始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自己在文中写出的批注,让学生直观感受,先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一定的概念,再让他们学会模仿批注。
(二)拓展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章的空间
在大众的印象里,学校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语文的阅读课,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仅仅只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遇到生僻难词的时候,只是引导学生查字典。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认识生僻词就是完成了小学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提到阅读方面,课堂阅读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任务。面对枯燥无味、具有局限性阅读课堂,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延伸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空间,打破传统课堂阅读模式的限制,可以将语文阅读拓展到课外。举个例子,语文教师备课小组可以开展阅读活动比赛,以各种方式参赛,且参赛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课内、课外都可以。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角色分配,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感情来阅读;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加一些点睛之笔,如中间加一段与阅读文章相关的歌曲或舞蹈;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人物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感受人物的思想,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阅读印象深刻,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思维导图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的一种梳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思维导图虽然有大体的方向性的正确性,但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能有哪个方式更好,更符合文章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
结束语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影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所以,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有趣的文章,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可以积累名言警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作文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当前的状态,调整相关教学方式,发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小学生去阅读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成群.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思考[J].新课程(上),2018(05):56.
[2]陈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17(24):53.
[3]徐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充分体现,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领下将它运用于语文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批注与学生的阅读量、课外知识的积累、个人生活经验、阅读能力及教师的引导评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更不能“一刀切”,教师应该长期坚持,扎实课堂教学,灵活运用上述策略展开课内外阅读,多做读书笔记、多摘抄,不断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培养学进行阅读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指明了学生阅读的方向,以及在阅读中应该取得什么收获。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忽视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适合当前学生阅读需求的教学途径。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适应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阅读需求。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开展困难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增长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无疑也加大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原有的错误习惯。尤其是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升入中学,有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因而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依然存在,其从一定程度上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但也完全限制了学生阅读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思想上接受了阅读教学,但实际经验不足,容易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单纯让学生自学,而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导致阅读教学开展十分艰难。
(二)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但自身自我约束意识薄弱,教师若不干预其阅读学习的过程,很可能出现学生荒废学习时间,一节课一无所获的情况。比起学生自学,课堂教学有教师直接指导效率更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备课内容缺乏学生可能出现的回应,容易在课堂的组织工作中出现失误。比如阅读教学时没有向学生详细说明阅读方法及课堂要求,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或者是课堂气氛过于很活跃,学生甚至随意表达个人观点,严重脱离原本的阅读内容。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不到位,学生的课堂收获也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导致教学效率持续低下。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策略
(一)示范引領
注释阅读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学生开始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自己在文中写出的批注,让学生直观感受,先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一定的概念,再让他们学会模仿批注。
(二)拓展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章的空间
在大众的印象里,学校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语文的阅读课,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仅仅只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遇到生僻难词的时候,只是引导学生查字典。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认识生僻词就是完成了小学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提到阅读方面,课堂阅读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任务。面对枯燥无味、具有局限性阅读课堂,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延伸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空间,打破传统课堂阅读模式的限制,可以将语文阅读拓展到课外。举个例子,语文教师备课小组可以开展阅读活动比赛,以各种方式参赛,且参赛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课内、课外都可以。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角色分配,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感情来阅读;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加一些点睛之笔,如中间加一段与阅读文章相关的歌曲或舞蹈;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人物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感受人物的思想,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阅读印象深刻,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思维导图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的一种梳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思维导图虽然有大体的方向性的正确性,但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能有哪个方式更好,更符合文章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
结束语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影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所以,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有趣的文章,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可以积累名言警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作文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当前的状态,调整相关教学方式,发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小学生去阅读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成群.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思考[J].新课程(上),2018(05):56.
[2]陈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17(24):53.
[3]徐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