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女硕士毕业后半年跑了40多场招聘会未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而修改简历的事情,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尚重生教授建议,拿着硕士研究生文凭的求职者,要舍掉傲气和躁气,放下身段,脚踏实地,从人格、心态、观念上寻求转变。在笔者看来,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更多努力。
女硕士假称本科生去应聘求职,虽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在很多人看来,却是现实之举甚至是聪明之举。曾有一个关于就业的故事:一位高学历者只拿着中学文凭去应聘,工作后领导发现他很能干,于是他拿出了大专文凭,获得了提拔,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他的超群能力,他又拿出了更高的文凭……这位女研究生,或许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只要能先进门,揣在兜里的硕士文凭以后仍可能用得着。
专家提出,研究生求职要舍掉傲气和躁气,放下身段,脚踏实地,转变观念,无疑是正确的。事实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再高高在上,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只能等着饿死或者“啃老”。然而,研究生就业难又并非全是求职者的观念问题,甚至主要不是求职者观念原因造成。很多硕士毕业生发现,一些单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只标明“本科学历及以上”,也就是说研究生并无特别优势。
不过,从企业角度来说,只要求“本科学历及以上”,不高看研究生,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企业有用人的自由,并非员工学历越高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需求最好。既然本科毕业生就能胜任,为何要花更多的钱招研究生呢!另外,高校也要进行反思,自己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竟比本科生高在何处?恐怕很多高校都无法真正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近年研究生就业越来越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扩招,研究生毕业人数翻了几番,找工作能不难吧,竞争能不激烈吗?媒体多次报道,有本科毕业生放弃用人单位的录用机会,选择了读研,结果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初那个单位都已经进不了了。很显然,如果把研究生扩招当成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工具,或者为了逃避就业竞争选择读研,只能将就业难向后延迟而已,并不能让学子两三年后轻松就业。
当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大势,让研究生大幅缩减招生不太现实,仅仅研究生转变观念很显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在更高层面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一是高校改进人才培养,让研究生学到更多东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国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女硕士假称本科生去应聘求职,虽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在很多人看来,却是现实之举甚至是聪明之举。曾有一个关于就业的故事:一位高学历者只拿着中学文凭去应聘,工作后领导发现他很能干,于是他拿出了大专文凭,获得了提拔,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他的超群能力,他又拿出了更高的文凭……这位女研究生,或许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只要能先进门,揣在兜里的硕士文凭以后仍可能用得着。
专家提出,研究生求职要舍掉傲气和躁气,放下身段,脚踏实地,转变观念,无疑是正确的。事实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再高高在上,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只能等着饿死或者“啃老”。然而,研究生就业难又并非全是求职者的观念问题,甚至主要不是求职者观念原因造成。很多硕士毕业生发现,一些单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只标明“本科学历及以上”,也就是说研究生并无特别优势。
不过,从企业角度来说,只要求“本科学历及以上”,不高看研究生,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企业有用人的自由,并非员工学历越高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需求最好。既然本科毕业生就能胜任,为何要花更多的钱招研究生呢!另外,高校也要进行反思,自己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竟比本科生高在何处?恐怕很多高校都无法真正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近年研究生就业越来越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扩招,研究生毕业人数翻了几番,找工作能不难吧,竞争能不激烈吗?媒体多次报道,有本科毕业生放弃用人单位的录用机会,选择了读研,结果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初那个单位都已经进不了了。很显然,如果把研究生扩招当成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工具,或者为了逃避就业竞争选择读研,只能将就业难向后延迟而已,并不能让学子两三年后轻松就业。
当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大势,让研究生大幅缩减招生不太现实,仅仅研究生转变观念很显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在更高层面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一是高校改进人才培养,让研究生学到更多东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国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