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和不会再出山了。“当我失利,别把我贬得一无是处;当我成功,别把我褒得十全十美。”30年的排球生涯,陈忠和尝尽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的新生活温馨而惬意。
2014年4月12日晚,载着中国女排一行20人的巴士缓缓驶入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在这里,女排姑娘们将要进行为期40天的封闭式训练。陈忠和清楚地记得,这已经是中国女排第42次来到漳州进行集训。尽管陈忠和离开国家队已经整整5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一次中国女排来福建的接待现场,一定少不了陈忠和的身影。
提起陈忠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女排,他的“陈家军”不仅重新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级大赛冠军,还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久违的“女排热潮”。人前的陈忠和,始终保持着招牌式的“陈氏微笑”,即便连续输球的时候,他仍在微笑,尽管这笑容显得有些无奈。
自从2001年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就一直处在争议的风口浪尖,媒体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8年10月,中国女排“陈家军”正式解散。北京奥运会的铜牌,让陈忠和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就在人们猜测着陈忠和是否有机会重建辉煌时,他离开了国家队,一直到现在。
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中国女排任职生涯,转变角色回到福州,陈忠和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胜任新的岗位,每天能与家人相伴成了他最欣慰的事情。“除了出差,天天都能跟老婆、儿子在一起,平时还能跟朋友喝喝茶,品品寿山石,打打网球……这种生活,我适应多了!”陈忠和用“适应”两个字来概括现在的生活状态。离开国家队,不用承受相思之苦,也没有了外界的流言蜚语,陈忠和的生活惬意了很多。
“违心”的仕途
曾经一再表示“不会当官,也不会经商”的陈忠和,随着中国女排主教练生涯的结束,“违心”地开始了自己的仕途。至于为什么做出如此大的反转,陈忠和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露出一贯的微笑:“反正再干几年我也退休了,做不了什么事情。”而事实上,陈忠和并非像他所说的“做不了什么事情”。
2009年7月初,刚刚出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的陈忠和,代表福建省体育局与某银行签署了一个总额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说起这一十分吸引人的协议,陈忠和一再重申,这次的合作与自己的知名度并无关系,对方看重的是福建体育的实力。
出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后,陈忠和在排球项目上下了不少工夫。“我现在主要负责竞技体育这块的工作。”陈忠和说,福建女排是传统劲旅,“它也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我也会关心,尽量地推动推动。”
2013年末,福建女排与原赞助商的合同未能续约。眼看新的赛季即将开始,福建女排的赞助却毫无头绪,陈忠和赶紧依靠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联络新的赞助商。令人意外的是,对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从签订协议、定主场到召开新闻发布会,前后仅用了10天的时间。新赞助商在新的赛季到来之前,为福建女排提供了300万元的赞助,确保了该队能够从古巴引进2名实力派外援。
“目前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这个新赞助商的老板是在2004年(中国女排)拿奥运冠军后结识的,原赞助商退出后,我希望老朋友能支持一下,结果他也很乐意支持体育事业,我们就很顺利地谈成了。”有了赞助,引进了实力派外援,这让陈忠和觉得福建女排有了提升的希望,“这个赛季是新全运周期的开始,我希望外援可以带动我们的球队,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向天津这样的强队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排球在福建是一项有着悠久传统的运动,福建男排曾经三夺全国冠军,福建女排曾经夺得六运会冠军。然而近年来,福建排球滑坡得很厉害,最近几个赛季都是为了保级而战。对于这样的情形,陈忠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3年9月8日下午,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举重的56公斤级和62公斤级两场比赛,陈忠和身处观众席,这之前他还来观看了女子举重比赛,福建队不负众望,夺得了金牌。这天下午,陈忠和到场是为了观看福建选手吴景彪和张杰比赛。不过,吴景彪发挥失常,仅获得第四名,张杰则屈居亚军。这样的成绩令陈忠和多少有些失望,他勉为其难地挤出了笑容。
比赛结束后,陈忠和立刻起身准备离开举重馆。然而没走多远,他便被一群志愿者和粉丝拦住。大家纷纷向他索要签名和合照,陈忠和风度翩翩地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就在陈忠和准备离开时,他猛然间发现刚刚找他合影的粉丝中,有一个一脸稚气的高个子女孩。
陈忠和立刻拉住了女孩,一个个问题像连环炮一样接连而出:“你多高啊?”“今年多大了?”“有没有练什么项目啊?”女孩的父亲看到陈忠和如此急切地发问,赶忙做出了回答。得知这位15岁的辽宁女孩身高1.83米、父亲也练过排球后,陈忠和十分兴奋,非常开心地对一旁的同伴说道:“你看这个女孩怎么样,1999年出生,1米83了!”陈忠和把自己的电话告诉了女孩的父亲,希望女孩能够加入福建女排,还特别叮嘱道:“要是到福建了记得来找我。”
事隔半年,仍然没有女孩的回信,提及这件事,陈忠和不无惋惜:“这是个好苗子啊!他们辽宁是体育强省,我们福建现在相对比较弱,能找到底子好的运动员不容易。”
谨慎的“局外人”
向中国女排告别时,陈忠和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永远属于女排。”2008年奥运会之后,陈忠和离开主教练位置,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但他对排球的热爱和关注却丝毫没有减弱。只不过,很多人发现,陈忠和在关注女排的同时,似乎又多了一层谨慎。
2009年8月16日下午的香港,世界女排大奖赛收官战在中国队与荷兰队之间展开。很多前往观战的记者、球迷都在密切注视着陈忠和在现场的一举一动。
“见到陈导没有?刚才从直播画面上看到他坐在看台上。”有人问道。
赛场上,两队相战正酣,即便如此,很多记者依然惦记着嘉宾席上陈忠和的踪影。无奈之下,已经身为“局外人”的陈忠和只好选择躲藏起来。在一位朋友的掩护下,他坐在了嘉宾席下方一个临近走道的角落里,左侧和前方被高高的围栏遮住。 比赛进入第一个技术暂停后,陈忠和接到任女排陪练时的队友吴清水打来的电话,称希望和他在馆外见个面,顺便“介绍些朋友”。
体育场外见到老朋友后,陈忠和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打趣道:“水哥真是越活越年轻啊!都63(岁)了,看起来像36,男女朋友越来越多。”
“很多记者追着你啊,都想让你做总结……”
没等吴清水说完,陈忠和就皱起了眉头:“我只看只听,不说啦!这个时候说什么好?女排刚组建不久。”
此时,一群人从陈忠和身边走过,其中一人忽然发现了陈忠和。“陈局,请帮我签个名吧!”他递来随身带着的一支签字笔和一个排球,恭敬地请求道。
“你看球迷也懂得与时俱进,对你的称呼也变了!”旁边一个人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不过,陈忠和却觉得,称呼他“陈局”没有叫“陈导”亲切。
“我该走了。”抽完一支烟后,陈忠和与大家握了握手,便匆匆赶回体育场。途中,有两个香港女球迷拿起手机想与陈忠和合影,没等她们把照相功能调好,陈忠和已经不见踪影。
推开场馆的玻璃门,陈忠和刚刚走上台阶,突然停下了脚步,凝视着位于体育馆中央顶部的直播屏幕:中国队以22:19领先。“中国队赢了,我就不回去(座位)了。”到第四局时,中国队最终以3:1取得胜利。随后,陈忠和便向一旁的朋友挥手告别。
蔡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很多人把他与陈忠和拿来作比较,这也正是记者们追着陈忠和不放的目的。只看、只听、不说,在观战现场,陈忠和一直坚守着这一原则,他担心有些话会被媒体扭曲放大,他不想伤害球队。
不过,陈忠和承认,坐在看台上看球时,自己依然会难以自拔地沉浸于老角色中。“该这样才对,该换那个才对……”他的心依然活跃着,“毕竟,那几条脑筋与排球纠葛了几十年。”陈忠和说,“我在中国女排30年,那份排球情结会永远在我心里。我虽然现在不当教练了,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日子,还是蛮有意义的。虽然有成功、有失败,还要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但我依然很怀念,毕竟人生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嘛。”
“国际”陪练员
2014年4月12日21点左右,陈忠和在漳州集训基地为女排接风,他与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有说有笑,气氛融洽。曾几何时,陈忠和与郎平的互动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平大战”一度成了排球界脍炙人口的话题。以前是队友,之后是师徒,后来是对手,陈忠和说,他与郎平的情谊从来没有因角色的变化而转变过。而与郎平在内的“老女排”姑娘们的这份友情,是早就结下的缘。
1979年,曾是福建男排队员的陈忠和被袁伟民挑选进入中国女排,成了袁伟民执导的中国女排的第一任陪练员。此时,陈忠和刚满22岁,与“老女排”姑娘们的年龄相仿,但她们却常常把他当成“小男孩”,每当训练不顺时,便会故意把气和恨往陈忠和的身上撒。
训练场上时刻充满了挑战,而刚刚成为陪练员的陈忠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训练难度的尺度掌握。在队员练习防守时,陈忠和负责把球扣向队员左右,让她们在移动中扑救起球。
“这活干起来挺难:扣球的难度达不到,会惹得袁教练自己上场亲自扣球;难度超过了,队员受罪,会挨主帅训斥,完不成任务还要受罚。队员被罚多了,有时难免会把怨气转移到我的身上,抱怨我扣球难度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了。”
有一次,“福建双珠”之一的郑美珠因为没接好陈忠和的扣球挨了罚,她盯着陈忠和喊道:“这么重的球?女子队能有这么狠的球?没法接!”陈忠和稍作停顿,保持着惯有的微笑,依旧用力扣去。“扣得好,谁也不许停,接不好照罚!”袁伟民站在一边板着脸喊。
“这一批队员‘高人多多’,‘鬼点子’自然也是多多。准备活动做游戏时,就故意‘整我’,把我当成‘女孩子’。”陈忠和在《笑对人生》一书中写道,“我十分理解队员的心情,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一切。队员练得这么苦,总得让她们有宣泄的对象!如果这样能换来她们的开心,换来她们更认真训练,我觉得值。”对于姑娘们的各种“取乐”,陈忠和始终笑着接受:“她们开心我也高兴。”
外界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做一名运动员的辛苦,尤其是女运动员。她们每天被“关”在基地不断地训练,累得披头散发、嘴唇发紫、满身臭汗。作为陪练员的陈忠和同样苦不堪言,为了加强队员们的训练效果,他每天甚至要挥臂扣球上千次。有时候肩关节都快肿了,“酸疼得如针刺一般”。
陪练员不光是力气活,同样还要注重技术。在练习对抗配合时,陈忠和模仿过日本、古巴、前苏联、美国女排队员的进攻扣球和防守拦网的动作。男女的体质、体型相差很大,正是气血方刚年龄的陈忠和,要想把女队员的扣球线路、过网高度、使用力度都掌握得恰如其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都是晚上看录像,先学后仿,边学边仿,白天再上阵试验。”陈忠和回忆道,“日本队的江上由美和横山树理两名主攻手,是亚洲打法,她们起跳快下手快,线路清楚,这与我的技术风格比较一致,模仿容易一些。而美国队的海曼扣球是‘慢三拍’的大动作,她是拖泥带水起跳后,才下力猛砸,线路不稳定;古巴的路易斯是深蹲高跳,滞空挥臂,速度很快。要模仿她们,难度就大多了。”
后来,经过苦心揣摩,陈忠和不仅把这些“假想敌”的扣球落点、过网线路都模仿下来,而且连她们起跳的幅度、节奏都学会了。有时候,为了追求逼真效果,或是调节训练气氛,他还会故意装模作样,把每个“假想敌”的神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个时候,队员们的情绪也会特别高涨,训练效果特别好。”陈忠和补充道,“一个好的陪练,就是要有当‘替身演员’的功底。有时还要模仿出一个超出‘假想敌’水平的对手来,以此强化训练,以难带易。”
那些年,陈忠和几乎模拟过所有世界女排名将的打法,为中国女排对付世界女排强手创造了良好的模拟训练条件。从1979年到1984年,陈忠和在袁伟民手下待了整整5年,历经了“三连冠”时代的全部训练。 “排球赋予我生命的内涵,我会珍惜每个人,每件事,每份情。”陈忠和微笑着说。
家庭,不再是“旅馆”
2014年3月,陈忠和的女儿陈珑在厦门举办了婚礼。提起这位不经常碰面的女儿,陈忠和的表情略显不自然。
“我对爸爸有点陌生。”这是2003年陈珑给媒体的回答。时隔11年之久,这对父女之间的陌生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除,反而像一道鸿沟难以逾越,让陈忠和十分伤感。
30多年的排球生涯,注定了陈忠和不能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这样的人生也给了他太多的磨难。1980年,哥哥不幸车祸身亡,陈忠和成了家里唯一的壮劳力,然而当时他作为陪练员正在中国女排忙于训练,并没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家人。于是,妻子王莉莉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然而,陈忠和怎么也不会想到,1992年,爱妻竟然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那时,女排正在准备进军巴塞罗那奥运会,陈忠和不得不将哀痛深藏,全心投入训练。4年后,陈母瘫痪在床。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父脑溢血去世。这些难以磨灭的伤痛,只能埋藏于心底。“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淡淡的笑容中,隐忍的苦涩一闪而过。
陈忠和说:“生活的痛苦有时候会使人变得坚强。只要去细细品味人生,就会有所收获。”其实,陈忠和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他的招牌式微笑掩饰了所有内心的痛楚。他说:“我喜欢老家的大榕树。”榕树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它是希望的象征。
如今,陈忠和定居在福州,妻子李东红曾经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惨败而归,陈忠和回到福建任女排主教练。当时,24岁的李东红正是福建女排队员。1994年,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李东红从以前的队友那里听说陈忠和2年前不幸丧妻,之后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自从知道这一消息,我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从那时起,李东红开始关心起陈忠和的生活。
一个周末的下午,训练回来的陈忠和累得瘫睡在沙发上,李东红偷偷地走进房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陈忠和的宿舍。看到桌子上满是没洗的碗筷,房间里一大堆脏衣服,李东红不禁有些心疼。她蹑手蹑脚地收拾房间,生怕吵醒了陈忠和,打扫干净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在这之后,一到周末,李东红都会去帮陈忠和打扫房间,顺便做几道可口的饭菜。
一年之后,陈忠和与李东红登记结婚。同年7月,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邀请陈忠和担任助理教练。此时,陈忠和并不知道妻子已经怀有身孕。虽然很渴望做一名母亲,但是为了让陈忠和安心前往北京进行训练,27岁的李东红瞒着丈夫悄悄地做了流产手术。陈忠和知道后,立刻赶到医院,搂着躺在病床上脸色惨白的妻子,心痛地说:“你太傻了!”
后来,陈忠和与李东红的儿子陈翔出生。在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日子里,陈忠和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女排身上,无法顾及家人的生活。
女儿陈珑自小在外婆家长大,从1岁半开始就在外婆的照料下生活。3岁时,母亲惨遭车祸,而父亲陈忠和一直忙于排球事业,根本无暇照顾她。对于父爱的缺失,陈珑曾经有过很深的埋怨,这一切都在陈忠和再婚的时候爆发出来。
当继母李东红在陈忠和的陪同下回到龙海老家时,年幼的陈珑先是躲在门后,随后便走出来将所有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不要你的臭东西!我要爸爸,我不要你抢我爸爸!”这个心结一直深藏在陈珑的心里。后来,每次陈忠和带着李东红回老家时,只要李东红在场,陈珑就绝不会出现。即便是春节吃团圆饭时,陈珑依然如此。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珑哭诉了自己的委屈:爸爸没做主教练前,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来问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做了主教练后,打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我都长这么大了,但爸爸与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珑渐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也逐渐接受了李东红。她开始尝试与父亲的新家庭交往,也懂得安慰失落的父亲。2002年陈忠和“让球风波”后,陈珑打电话安慰:“爸,我们理解您,相信您以后能打出好成绩。”其实,陈珑也曾经试着去练排球,继承父业,后来又转战皮划艇,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体坛。
陈忠和心里很清楚,虽然自己在事业上做出成就,但是在“父亲”这份答卷上并不及格。有时候,遇到比赛时,他甚至连春节都无法回家,每年只有到漳州集训时,才能挤出一点时间赶回福州的家一趟。有时候当天来回,连儿子的面都见不到。“在国家队,不仅要做好队员的训练工作,就连她们的日常饮食作息都要管得非常细致,对自己孩子从来没有这样。”陈忠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陈忠和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这让亟需父爱的陈翔十分伤心。有一次,李东红送陈翔上幼儿园,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陈翔突然问道:“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送,我爸爸什么时候能来送我上学啊?”还有一次,前一天晚上刚回家的陈忠和第二天不辞而别,带队训练去了。不知情的陈翔回家后,突然从陈忠和的房间跑出来大喊:“完了,妈妈,爸爸不见了!”听见儿子的喊声,李东红当时就跑到另一个房间痛哭了一场。
“他这些年基本上不着家,这个家对他来说好像是旅店。我也习惯了,夫妻嘛,我只能支持他。这么多年来,我除了工作,就想把家庭、孩子照顾得好一点,让他放心带队。就这么简单。”据说,2009年,13岁的陈翔在得知陈忠和离开中国女排后,特别开心:“爸爸不当女排主教练真的很好啊,他终于可以经常陪我了。这么多年,一年里我总共还见不着爸爸几次面。”
2013年初,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宣称,将在3月底揭晓新一任的中国女排主帅人选,但因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名单公布日期推迟到了4月。当时,陈忠和被国内媒体认为是中国女排主帅“最接近”人选。4月7日,清明节后第一天上班,陈忠和出现在福建省体育局办公室。身边的同事纷纷询问他是否再次出山,陈忠和笑着回答说:“推掉了,不会去的。”“推掉”一词,透露出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确向陈忠和发出了邀请,同时也表明了陈忠和的态度。
如今,陈忠和一家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8岁的陈翔也开始参加体育项目训练,不过他练习的并不是排球,而是高尔夫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陈忠和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青春都献给了中国女排,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留在家中。
“孩子大人都高兴,漂泊了30年,终于回家了。”陈忠和说。
2014年4月12日晚,载着中国女排一行20人的巴士缓缓驶入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在这里,女排姑娘们将要进行为期40天的封闭式训练。陈忠和清楚地记得,这已经是中国女排第42次来到漳州进行集训。尽管陈忠和离开国家队已经整整5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一次中国女排来福建的接待现场,一定少不了陈忠和的身影。
提起陈忠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女排,他的“陈家军”不仅重新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级大赛冠军,还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久违的“女排热潮”。人前的陈忠和,始终保持着招牌式的“陈氏微笑”,即便连续输球的时候,他仍在微笑,尽管这笑容显得有些无奈。
自从2001年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就一直处在争议的风口浪尖,媒体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8年10月,中国女排“陈家军”正式解散。北京奥运会的铜牌,让陈忠和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就在人们猜测着陈忠和是否有机会重建辉煌时,他离开了国家队,一直到现在。
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中国女排任职生涯,转变角色回到福州,陈忠和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胜任新的岗位,每天能与家人相伴成了他最欣慰的事情。“除了出差,天天都能跟老婆、儿子在一起,平时还能跟朋友喝喝茶,品品寿山石,打打网球……这种生活,我适应多了!”陈忠和用“适应”两个字来概括现在的生活状态。离开国家队,不用承受相思之苦,也没有了外界的流言蜚语,陈忠和的生活惬意了很多。
“违心”的仕途
曾经一再表示“不会当官,也不会经商”的陈忠和,随着中国女排主教练生涯的结束,“违心”地开始了自己的仕途。至于为什么做出如此大的反转,陈忠和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露出一贯的微笑:“反正再干几年我也退休了,做不了什么事情。”而事实上,陈忠和并非像他所说的“做不了什么事情”。
2009年7月初,刚刚出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的陈忠和,代表福建省体育局与某银行签署了一个总额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说起这一十分吸引人的协议,陈忠和一再重申,这次的合作与自己的知名度并无关系,对方看重的是福建体育的实力。
出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后,陈忠和在排球项目上下了不少工夫。“我现在主要负责竞技体育这块的工作。”陈忠和说,福建女排是传统劲旅,“它也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我也会关心,尽量地推动推动。”
2013年末,福建女排与原赞助商的合同未能续约。眼看新的赛季即将开始,福建女排的赞助却毫无头绪,陈忠和赶紧依靠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联络新的赞助商。令人意外的是,对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从签订协议、定主场到召开新闻发布会,前后仅用了10天的时间。新赞助商在新的赛季到来之前,为福建女排提供了300万元的赞助,确保了该队能够从古巴引进2名实力派外援。
“目前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这个新赞助商的老板是在2004年(中国女排)拿奥运冠军后结识的,原赞助商退出后,我希望老朋友能支持一下,结果他也很乐意支持体育事业,我们就很顺利地谈成了。”有了赞助,引进了实力派外援,这让陈忠和觉得福建女排有了提升的希望,“这个赛季是新全运周期的开始,我希望外援可以带动我们的球队,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向天津这样的强队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排球在福建是一项有着悠久传统的运动,福建男排曾经三夺全国冠军,福建女排曾经夺得六运会冠军。然而近年来,福建排球滑坡得很厉害,最近几个赛季都是为了保级而战。对于这样的情形,陈忠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3年9月8日下午,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举重的56公斤级和62公斤级两场比赛,陈忠和身处观众席,这之前他还来观看了女子举重比赛,福建队不负众望,夺得了金牌。这天下午,陈忠和到场是为了观看福建选手吴景彪和张杰比赛。不过,吴景彪发挥失常,仅获得第四名,张杰则屈居亚军。这样的成绩令陈忠和多少有些失望,他勉为其难地挤出了笑容。
比赛结束后,陈忠和立刻起身准备离开举重馆。然而没走多远,他便被一群志愿者和粉丝拦住。大家纷纷向他索要签名和合照,陈忠和风度翩翩地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就在陈忠和准备离开时,他猛然间发现刚刚找他合影的粉丝中,有一个一脸稚气的高个子女孩。
陈忠和立刻拉住了女孩,一个个问题像连环炮一样接连而出:“你多高啊?”“今年多大了?”“有没有练什么项目啊?”女孩的父亲看到陈忠和如此急切地发问,赶忙做出了回答。得知这位15岁的辽宁女孩身高1.83米、父亲也练过排球后,陈忠和十分兴奋,非常开心地对一旁的同伴说道:“你看这个女孩怎么样,1999年出生,1米83了!”陈忠和把自己的电话告诉了女孩的父亲,希望女孩能够加入福建女排,还特别叮嘱道:“要是到福建了记得来找我。”
事隔半年,仍然没有女孩的回信,提及这件事,陈忠和不无惋惜:“这是个好苗子啊!他们辽宁是体育强省,我们福建现在相对比较弱,能找到底子好的运动员不容易。”
谨慎的“局外人”
向中国女排告别时,陈忠和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永远属于女排。”2008年奥运会之后,陈忠和离开主教练位置,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但他对排球的热爱和关注却丝毫没有减弱。只不过,很多人发现,陈忠和在关注女排的同时,似乎又多了一层谨慎。
2009年8月16日下午的香港,世界女排大奖赛收官战在中国队与荷兰队之间展开。很多前往观战的记者、球迷都在密切注视着陈忠和在现场的一举一动。
“见到陈导没有?刚才从直播画面上看到他坐在看台上。”有人问道。
赛场上,两队相战正酣,即便如此,很多记者依然惦记着嘉宾席上陈忠和的踪影。无奈之下,已经身为“局外人”的陈忠和只好选择躲藏起来。在一位朋友的掩护下,他坐在了嘉宾席下方一个临近走道的角落里,左侧和前方被高高的围栏遮住。 比赛进入第一个技术暂停后,陈忠和接到任女排陪练时的队友吴清水打来的电话,称希望和他在馆外见个面,顺便“介绍些朋友”。
体育场外见到老朋友后,陈忠和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打趣道:“水哥真是越活越年轻啊!都63(岁)了,看起来像36,男女朋友越来越多。”
“很多记者追着你啊,都想让你做总结……”
没等吴清水说完,陈忠和就皱起了眉头:“我只看只听,不说啦!这个时候说什么好?女排刚组建不久。”
此时,一群人从陈忠和身边走过,其中一人忽然发现了陈忠和。“陈局,请帮我签个名吧!”他递来随身带着的一支签字笔和一个排球,恭敬地请求道。
“你看球迷也懂得与时俱进,对你的称呼也变了!”旁边一个人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不过,陈忠和却觉得,称呼他“陈局”没有叫“陈导”亲切。
“我该走了。”抽完一支烟后,陈忠和与大家握了握手,便匆匆赶回体育场。途中,有两个香港女球迷拿起手机想与陈忠和合影,没等她们把照相功能调好,陈忠和已经不见踪影。
推开场馆的玻璃门,陈忠和刚刚走上台阶,突然停下了脚步,凝视着位于体育馆中央顶部的直播屏幕:中国队以22:19领先。“中国队赢了,我就不回去(座位)了。”到第四局时,中国队最终以3:1取得胜利。随后,陈忠和便向一旁的朋友挥手告别。
蔡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很多人把他与陈忠和拿来作比较,这也正是记者们追着陈忠和不放的目的。只看、只听、不说,在观战现场,陈忠和一直坚守着这一原则,他担心有些话会被媒体扭曲放大,他不想伤害球队。
不过,陈忠和承认,坐在看台上看球时,自己依然会难以自拔地沉浸于老角色中。“该这样才对,该换那个才对……”他的心依然活跃着,“毕竟,那几条脑筋与排球纠葛了几十年。”陈忠和说,“我在中国女排30年,那份排球情结会永远在我心里。我虽然现在不当教练了,但每每回想起那段日子,还是蛮有意义的。虽然有成功、有失败,还要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但我依然很怀念,毕竟人生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嘛。”
“国际”陪练员
2014年4月12日21点左右,陈忠和在漳州集训基地为女排接风,他与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有说有笑,气氛融洽。曾几何时,陈忠和与郎平的互动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平大战”一度成了排球界脍炙人口的话题。以前是队友,之后是师徒,后来是对手,陈忠和说,他与郎平的情谊从来没有因角色的变化而转变过。而与郎平在内的“老女排”姑娘们的这份友情,是早就结下的缘。
1979年,曾是福建男排队员的陈忠和被袁伟民挑选进入中国女排,成了袁伟民执导的中国女排的第一任陪练员。此时,陈忠和刚满22岁,与“老女排”姑娘们的年龄相仿,但她们却常常把他当成“小男孩”,每当训练不顺时,便会故意把气和恨往陈忠和的身上撒。
训练场上时刻充满了挑战,而刚刚成为陪练员的陈忠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训练难度的尺度掌握。在队员练习防守时,陈忠和负责把球扣向队员左右,让她们在移动中扑救起球。
“这活干起来挺难:扣球的难度达不到,会惹得袁教练自己上场亲自扣球;难度超过了,队员受罪,会挨主帅训斥,完不成任务还要受罚。队员被罚多了,有时难免会把怨气转移到我的身上,抱怨我扣球难度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了。”
有一次,“福建双珠”之一的郑美珠因为没接好陈忠和的扣球挨了罚,她盯着陈忠和喊道:“这么重的球?女子队能有这么狠的球?没法接!”陈忠和稍作停顿,保持着惯有的微笑,依旧用力扣去。“扣得好,谁也不许停,接不好照罚!”袁伟民站在一边板着脸喊。
“这一批队员‘高人多多’,‘鬼点子’自然也是多多。准备活动做游戏时,就故意‘整我’,把我当成‘女孩子’。”陈忠和在《笑对人生》一书中写道,“我十分理解队员的心情,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一切。队员练得这么苦,总得让她们有宣泄的对象!如果这样能换来她们的开心,换来她们更认真训练,我觉得值。”对于姑娘们的各种“取乐”,陈忠和始终笑着接受:“她们开心我也高兴。”
外界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做一名运动员的辛苦,尤其是女运动员。她们每天被“关”在基地不断地训练,累得披头散发、嘴唇发紫、满身臭汗。作为陪练员的陈忠和同样苦不堪言,为了加强队员们的训练效果,他每天甚至要挥臂扣球上千次。有时候肩关节都快肿了,“酸疼得如针刺一般”。
陪练员不光是力气活,同样还要注重技术。在练习对抗配合时,陈忠和模仿过日本、古巴、前苏联、美国女排队员的进攻扣球和防守拦网的动作。男女的体质、体型相差很大,正是气血方刚年龄的陈忠和,要想把女队员的扣球线路、过网高度、使用力度都掌握得恰如其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都是晚上看录像,先学后仿,边学边仿,白天再上阵试验。”陈忠和回忆道,“日本队的江上由美和横山树理两名主攻手,是亚洲打法,她们起跳快下手快,线路清楚,这与我的技术风格比较一致,模仿容易一些。而美国队的海曼扣球是‘慢三拍’的大动作,她是拖泥带水起跳后,才下力猛砸,线路不稳定;古巴的路易斯是深蹲高跳,滞空挥臂,速度很快。要模仿她们,难度就大多了。”
后来,经过苦心揣摩,陈忠和不仅把这些“假想敌”的扣球落点、过网线路都模仿下来,而且连她们起跳的幅度、节奏都学会了。有时候,为了追求逼真效果,或是调节训练气氛,他还会故意装模作样,把每个“假想敌”的神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个时候,队员们的情绪也会特别高涨,训练效果特别好。”陈忠和补充道,“一个好的陪练,就是要有当‘替身演员’的功底。有时还要模仿出一个超出‘假想敌’水平的对手来,以此强化训练,以难带易。”
那些年,陈忠和几乎模拟过所有世界女排名将的打法,为中国女排对付世界女排强手创造了良好的模拟训练条件。从1979年到1984年,陈忠和在袁伟民手下待了整整5年,历经了“三连冠”时代的全部训练。 “排球赋予我生命的内涵,我会珍惜每个人,每件事,每份情。”陈忠和微笑着说。
家庭,不再是“旅馆”
2014年3月,陈忠和的女儿陈珑在厦门举办了婚礼。提起这位不经常碰面的女儿,陈忠和的表情略显不自然。
“我对爸爸有点陌生。”这是2003年陈珑给媒体的回答。时隔11年之久,这对父女之间的陌生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除,反而像一道鸿沟难以逾越,让陈忠和十分伤感。
30多年的排球生涯,注定了陈忠和不能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这样的人生也给了他太多的磨难。1980年,哥哥不幸车祸身亡,陈忠和成了家里唯一的壮劳力,然而当时他作为陪练员正在中国女排忙于训练,并没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家人。于是,妻子王莉莉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然而,陈忠和怎么也不会想到,1992年,爱妻竟然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那时,女排正在准备进军巴塞罗那奥运会,陈忠和不得不将哀痛深藏,全心投入训练。4年后,陈母瘫痪在床。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父脑溢血去世。这些难以磨灭的伤痛,只能埋藏于心底。“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淡淡的笑容中,隐忍的苦涩一闪而过。
陈忠和说:“生活的痛苦有时候会使人变得坚强。只要去细细品味人生,就会有所收获。”其实,陈忠和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他的招牌式微笑掩饰了所有内心的痛楚。他说:“我喜欢老家的大榕树。”榕树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它是希望的象征。
如今,陈忠和定居在福州,妻子李东红曾经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惨败而归,陈忠和回到福建任女排主教练。当时,24岁的李东红正是福建女排队员。1994年,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李东红从以前的队友那里听说陈忠和2年前不幸丧妻,之后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自从知道这一消息,我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从那时起,李东红开始关心起陈忠和的生活。
一个周末的下午,训练回来的陈忠和累得瘫睡在沙发上,李东红偷偷地走进房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陈忠和的宿舍。看到桌子上满是没洗的碗筷,房间里一大堆脏衣服,李东红不禁有些心疼。她蹑手蹑脚地收拾房间,生怕吵醒了陈忠和,打扫干净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在这之后,一到周末,李东红都会去帮陈忠和打扫房间,顺便做几道可口的饭菜。
一年之后,陈忠和与李东红登记结婚。同年7月,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邀请陈忠和担任助理教练。此时,陈忠和并不知道妻子已经怀有身孕。虽然很渴望做一名母亲,但是为了让陈忠和安心前往北京进行训练,27岁的李东红瞒着丈夫悄悄地做了流产手术。陈忠和知道后,立刻赶到医院,搂着躺在病床上脸色惨白的妻子,心痛地说:“你太傻了!”
后来,陈忠和与李东红的儿子陈翔出生。在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日子里,陈忠和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女排身上,无法顾及家人的生活。
女儿陈珑自小在外婆家长大,从1岁半开始就在外婆的照料下生活。3岁时,母亲惨遭车祸,而父亲陈忠和一直忙于排球事业,根本无暇照顾她。对于父爱的缺失,陈珑曾经有过很深的埋怨,这一切都在陈忠和再婚的时候爆发出来。
当继母李东红在陈忠和的陪同下回到龙海老家时,年幼的陈珑先是躲在门后,随后便走出来将所有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不要你的臭东西!我要爸爸,我不要你抢我爸爸!”这个心结一直深藏在陈珑的心里。后来,每次陈忠和带着李东红回老家时,只要李东红在场,陈珑就绝不会出现。即便是春节吃团圆饭时,陈珑依然如此。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珑哭诉了自己的委屈:爸爸没做主教练前,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来问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做了主教练后,打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我都长这么大了,但爸爸与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珑渐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也逐渐接受了李东红。她开始尝试与父亲的新家庭交往,也懂得安慰失落的父亲。2002年陈忠和“让球风波”后,陈珑打电话安慰:“爸,我们理解您,相信您以后能打出好成绩。”其实,陈珑也曾经试着去练排球,继承父业,后来又转战皮划艇,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体坛。
陈忠和心里很清楚,虽然自己在事业上做出成就,但是在“父亲”这份答卷上并不及格。有时候,遇到比赛时,他甚至连春节都无法回家,每年只有到漳州集训时,才能挤出一点时间赶回福州的家一趟。有时候当天来回,连儿子的面都见不到。“在国家队,不仅要做好队员的训练工作,就连她们的日常饮食作息都要管得非常细致,对自己孩子从来没有这样。”陈忠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陈忠和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这让亟需父爱的陈翔十分伤心。有一次,李东红送陈翔上幼儿园,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陈翔突然问道:“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送,我爸爸什么时候能来送我上学啊?”还有一次,前一天晚上刚回家的陈忠和第二天不辞而别,带队训练去了。不知情的陈翔回家后,突然从陈忠和的房间跑出来大喊:“完了,妈妈,爸爸不见了!”听见儿子的喊声,李东红当时就跑到另一个房间痛哭了一场。
“他这些年基本上不着家,这个家对他来说好像是旅店。我也习惯了,夫妻嘛,我只能支持他。这么多年来,我除了工作,就想把家庭、孩子照顾得好一点,让他放心带队。就这么简单。”据说,2009年,13岁的陈翔在得知陈忠和离开中国女排后,特别开心:“爸爸不当女排主教练真的很好啊,他终于可以经常陪我了。这么多年,一年里我总共还见不着爸爸几次面。”
2013年初,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宣称,将在3月底揭晓新一任的中国女排主帅人选,但因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名单公布日期推迟到了4月。当时,陈忠和被国内媒体认为是中国女排主帅“最接近”人选。4月7日,清明节后第一天上班,陈忠和出现在福建省体育局办公室。身边的同事纷纷询问他是否再次出山,陈忠和笑着回答说:“推掉了,不会去的。”“推掉”一词,透露出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确向陈忠和发出了邀请,同时也表明了陈忠和的态度。
如今,陈忠和一家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8岁的陈翔也开始参加体育项目训练,不过他练习的并不是排球,而是高尔夫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陈忠和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青春都献给了中国女排,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留在家中。
“孩子大人都高兴,漂泊了30年,终于回家了。”陈忠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