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历史教育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理念和发展方式,力求减负增效,增强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实用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文章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从其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适配性出发,探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高中历史
历史的学科特点容易让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的历史教学由于知识跨度大,史料多,所涵盖的史实较为丰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不仅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反而容易引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厌恶感。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种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还能更清晰地完成知识迁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学习、主动绘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具备时序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系统性的历史知识。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不能一直将目光投注于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而应该通过最基础的概念学习,进而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和联系等,再深刻领会概念中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先把历史书“读薄”,再把历史书“读厚”,当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来整理历史知识时,众多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就会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并在头脑中自觉形成能够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时空观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成为具有各种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结点,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了,在图形和符号的帮助下,历史知识也会变得更丰厚。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学生还能在主动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习惯,真正掌握思维导图的内在精神,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还能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承担一定的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历史素养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更高效的学习,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灵活丰富。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时序观念。当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去理清单元与单元、主题与主题、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就能利用多样化的符号和表现手法去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用特别的方式掌握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同时,教師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在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时,让学生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发挥历史教学对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用。
三、思维导图与高中历史教学的适应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包括中学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的学校还有智能交互式黑板,将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等多种多媒体设备融于一体,有的教室还有无线网络支持教学,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教学相关资源。此外,智能交互式黑板自带的思维导图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历史教学,在智能笔的帮助下能够自由对图片进行放大或缩小,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改善了教学环境的智能交互式黑板为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对于缺乏这类智能教学设备的中学来说,用普通幻灯片展示教学资源,在其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历史知识,也能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促进教学现代化。
四、历史学科特点与思维导图具有适配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繁多,其教材包括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繁多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十分吃力。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历史知识中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有效联系并表现出来,利用其层级结构将历史知识点、线、面间的关系进行直观展现,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总结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其现实意义,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一)具备将思维导图融于历史教学的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知识。教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重视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用思维导图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备课阶段,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教学设计,在呈现知识框架的同时给学生讲解知识重难点,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时空转换观念,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应用软件。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种探究性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探究无疑是最简单高效的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一的思维导图绘制形式,解决个别学生在进行知识迁移和联系中出现的混乱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对混乱的历史知识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既能考查他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其自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重视课后练习
除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也是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历史知识学习的关键,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将平时的知识点整理得直观化和系统化,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此外,还要注重课后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在课后复习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课前预习,跳出所学那一课的内容,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进行联想,真正实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如在学习完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后,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绘制主题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思维导图,学生有机会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处,并结合教科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程国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4.
[2]张茂庆.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64-65.
[3]方雄明.思维导图支持下的高效历史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8(07):64-65.
[4]刘晓琴.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49-150.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高中历史
历史的学科特点容易让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的历史教学由于知识跨度大,史料多,所涵盖的史实较为丰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不仅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反而容易引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厌恶感。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种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还能更清晰地完成知识迁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学习、主动绘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具备时序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系统性的历史知识。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不能一直将目光投注于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而应该通过最基础的概念学习,进而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和联系等,再深刻领会概念中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先把历史书“读薄”,再把历史书“读厚”,当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来整理历史知识时,众多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就会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并在头脑中自觉形成能够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时空观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成为具有各种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结点,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了,在图形和符号的帮助下,历史知识也会变得更丰厚。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学生还能在主动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习惯,真正掌握思维导图的内在精神,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还能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承担一定的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历史素养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更高效的学习,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灵活丰富。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时序观念。当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去理清单元与单元、主题与主题、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就能利用多样化的符号和表现手法去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用特别的方式掌握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同时,教師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在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时,让学生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发挥历史教学对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用。
三、思维导图与高中历史教学的适应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包括中学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的学校还有智能交互式黑板,将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等多种多媒体设备融于一体,有的教室还有无线网络支持教学,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教学相关资源。此外,智能交互式黑板自带的思维导图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历史教学,在智能笔的帮助下能够自由对图片进行放大或缩小,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改善了教学环境的智能交互式黑板为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对于缺乏这类智能教学设备的中学来说,用普通幻灯片展示教学资源,在其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历史知识,也能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促进教学现代化。
四、历史学科特点与思维导图具有适配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繁多,其教材包括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繁多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十分吃力。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历史知识中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有效联系并表现出来,利用其层级结构将历史知识点、线、面间的关系进行直观展现,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总结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其现实意义,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一)具备将思维导图融于历史教学的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知识。教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重视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用思维导图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备课阶段,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教学设计,在呈现知识框架的同时给学生讲解知识重难点,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时空转换观念,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应用软件。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种探究性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探究无疑是最简单高效的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一的思维导图绘制形式,解决个别学生在进行知识迁移和联系中出现的混乱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对混乱的历史知识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既能考查他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其自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重视课后练习
除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也是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历史知识学习的关键,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将平时的知识点整理得直观化和系统化,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此外,还要注重课后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在课后复习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课前预习,跳出所学那一课的内容,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进行联想,真正实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如在学习完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后,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绘制主题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思维导图,学生有机会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处,并结合教科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程国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4.
[2]张茂庆.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64-65.
[3]方雄明.思维导图支持下的高效历史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8(07):64-65.
[4]刘晓琴.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