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当代的主旋律,高校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本人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首先,创新能力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聚焦在创新与创业的实力和水平上,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引擎与动力。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公司,像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电气、娃哈哈、联想、IBM等都是靠不断创新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创业者来说,创新就是竞争的武器,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应拥有这一武器。否则,在竞争中就要败北,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征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始终;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的、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再次,创新与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创新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新对未来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者们要么创造出新的财富来源,要么赋予现在的资源更大的创造财富的潜力。
二、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借助于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发展大学生的创新个性,使大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
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施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主体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勤奋、耐心、诚实和严谨,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尊重科学,要敢于质疑、冲破束缚,要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懈的追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
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动力。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顺其自然,不善于思考,不标新立异。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设想问题;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探索,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冲破思维定式,摆脱习惯认识,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3.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创造学的课程,参加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一些创造新思维技法。通过学习积累和实践磨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4.重视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
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是把构想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不仅是验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参加各种实验课程训练,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
5.参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自身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
6.创业与创新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现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创业者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创业者有较强的创业与创新的心理素质。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富有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只有自己下了決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坚持干下去,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乐于接受挑战,但并不盲目冒险,喜欢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对于失败或发生问题,不推卸责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团结协作是创业创新成功的必备因素。大学生创业创新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风险意识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和风险意识,创业的路不会走得长远。
三、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眼高手低。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误区二:纸上谈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结果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误区三:单打独斗。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本人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首先,创新能力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聚焦在创新与创业的实力和水平上,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引擎与动力。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公司,像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电气、娃哈哈、联想、IBM等都是靠不断创新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创业者来说,创新就是竞争的武器,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应拥有这一武器。否则,在竞争中就要败北,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征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始终;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的、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再次,创新与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创新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新对未来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者们要么创造出新的财富来源,要么赋予现在的资源更大的创造财富的潜力。
二、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借助于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发展大学生的创新个性,使大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
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施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主体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勤奋、耐心、诚实和严谨,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尊重科学,要敢于质疑、冲破束缚,要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懈的追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
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动力。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顺其自然,不善于思考,不标新立异。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设想问题;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探索,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冲破思维定式,摆脱习惯认识,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3.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创造学的课程,参加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一些创造新思维技法。通过学习积累和实践磨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4.重视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
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是把构想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不仅是验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参加各种实验课程训练,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
5.参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自身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
6.创业与创新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现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创业者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创业者有较强的创业与创新的心理素质。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富有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只有自己下了決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坚持干下去,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乐于接受挑战,但并不盲目冒险,喜欢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对于失败或发生问题,不推卸责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团结协作是创业创新成功的必备因素。大学生创业创新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风险意识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和风险意识,创业的路不会走得长远。
三、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眼高手低。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误区二:纸上谈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结果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误区三:单打独斗。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