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新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这是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根据对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所看到的课例,我认为教师在实施建构主义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营造民主气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而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应积极旁观,随时掌握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服务。只有教师行为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使学生摆脱顾忌,大胆直言,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碰击,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开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
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热情
以往常见的导入,如“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今天我们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等,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学生厌烦,学习没有积极性。“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课堂导入之重要。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上七年级语文《基因畅想》时,问道:“同学们,你们想长寿吗?”生答:“想!”我说:“据英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奥秘得以揭晓,人类将可能活到一千二百岁。基因工程现状到底如何,将给人类带来哪些福音?同学们想了解吗?”学生顿时兴趣盎然,马上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也非常活跃。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扭转以往教学中垂直交往不畅和水平交往缺乏、信息反馈网络不健全的状况,在改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变沉闷的学习生活为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生活,变被动的学习生活为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中,学生表现的机会增多,积极性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当然,小组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小组人数的确定、人员的组合以及组内的分工等,同时,教师要加强组织、指导,并给予及时的、恰当的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竞赛学习,将各小组的平时作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等情况纳入平时考核,期末计入总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变“听中学”为“做中学”、“玩中学”
我在上七年级《地球自转》时,首先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漩涡旋转方向,学生惊奇地发现,漩涡都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心里的疑问马上产生了:“这是为什么?”老师紧接着指出,这跟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接下来才提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学生自然兴趣高涨地开始了下面的“探究之旅”。
不过,在开展游戏和活动时,要注意其目的性、实效性,不能只图热闹而忽略了与知识内在的连贯性。游戏和活动在学生知识构建前,承担着激趣立疑的任务,并让学生由此开始“探究历程”;在学生知识构建后,又承担着巩固新知、拓展创新的任务。
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其与学科的整合
新课改强调,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据研究,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课件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通过课件,使抽象的变得直观,使深奥的变得浅显,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我校一语文教师在上《斑羚飞渡》时,用课件展示了在斑羚遇到危险时,老斑羚让小斑羚踏上自己背上使得小斑羚得以胜利飞渡的动人情景,深深地感动了学生,斑羚飞渡的场景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以上是我的一点初浅的体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浪潮中,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总结、创新,就一定会乘风破浪,素质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单位: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初中
一、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营造民主气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而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应积极旁观,随时掌握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服务。只有教师行为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使学生摆脱顾忌,大胆直言,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碰击,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开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
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热情
以往常见的导入,如“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今天我们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等,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学生厌烦,学习没有积极性。“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课堂导入之重要。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上七年级语文《基因畅想》时,问道:“同学们,你们想长寿吗?”生答:“想!”我说:“据英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奥秘得以揭晓,人类将可能活到一千二百岁。基因工程现状到底如何,将给人类带来哪些福音?同学们想了解吗?”学生顿时兴趣盎然,马上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也非常活跃。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扭转以往教学中垂直交往不畅和水平交往缺乏、信息反馈网络不健全的状况,在改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变沉闷的学习生活为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生活,变被动的学习生活为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中,学生表现的机会增多,积极性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当然,小组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小组人数的确定、人员的组合以及组内的分工等,同时,教师要加强组织、指导,并给予及时的、恰当的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竞赛学习,将各小组的平时作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等情况纳入平时考核,期末计入总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变“听中学”为“做中学”、“玩中学”
我在上七年级《地球自转》时,首先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漩涡旋转方向,学生惊奇地发现,漩涡都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心里的疑问马上产生了:“这是为什么?”老师紧接着指出,这跟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接下来才提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学生自然兴趣高涨地开始了下面的“探究之旅”。
不过,在开展游戏和活动时,要注意其目的性、实效性,不能只图热闹而忽略了与知识内在的连贯性。游戏和活动在学生知识构建前,承担着激趣立疑的任务,并让学生由此开始“探究历程”;在学生知识构建后,又承担着巩固新知、拓展创新的任务。
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其与学科的整合
新课改强调,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据研究,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课件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通过课件,使抽象的变得直观,使深奥的变得浅显,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我校一语文教师在上《斑羚飞渡》时,用课件展示了在斑羚遇到危险时,老斑羚让小斑羚踏上自己背上使得小斑羚得以胜利飞渡的动人情景,深深地感动了学生,斑羚飞渡的场景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以上是我的一点初浅的体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浪潮中,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总结、创新,就一定会乘风破浪,素质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单位: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