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下旬的一天,不知不觉间又想到了金落河的石发荣。于是,我找到他的电话拨了过去,石发荣问我是谁?我告诉了他的名字。他说不知道。“你不是说你的道德模范是我帮你争取到的吗”。话说至此,他恍然大捂,口里不断说道“知道了,知道了”。一边说“知道了,知道了”,渐渐地就听不清楚他说什么了,只知道他已泣不成声。我说我要来看你,他边哭,连声答道“好、好、好……”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我在金落河的风雨桥楼上(他现在的住处)见到了他。听说我要来看他,早就为我准备了午饭,在又当卧室又当餐厅的餐桌上摆放着三大碗干炒的红烧鱼、红烧新鲜肉、红烧蜡肉。如此的盛宴,对于他来说是很少有的。我们边吃饭,问他“你知道我名字吗?”,他摇着头,说不知道。于是又痛哭流泪起来,他说“我不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好多年前(实际上就是2009年)你进村采访我后,作了我的宣传,我的名字哪里都晓得了,我还得到了州里的道德模范。我的道德模范是你给我争来的”。短短一餐饭的时间,出现了五次痛哭流泪的场面,我也被他的感动流下了泪水——
石发荣已经跨过了69岁的门槛。开始吃70岁的饭了。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在州煤矿工作了近10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村里人做好事做善事,利用回家看望母亲的假期,帮村民从很远的大山深处引来山泉水,出钱、出力、出物资为村里修微型小水电站、碾米设施、防火蓄水池,从村里通往邻居村龙潭村的一条山路,其中有300米的路段是必须要经过溪沟通行的,每缝洪涝季节就被洪水切断了人们的出路。石发荣将300米水路改成旱路,架通了几座便民桥。确保了当地村民的正常通行。位于金落河中心位置的这座风雨桥,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2008年期间,石发荣出钱出力出物资修过三次,从木桥到钢索桥再到现在的预制结构。修了跨,跨了又修。经历了三次洗礼。所以,被人们称为“风雨桥、爱心桥”。在风雨桥的下游,石发荣修建了一处拦河坝,是防水土流失和保护桥墩的。风雨桥的河边,石发荣还建起了娱乐场所,便于村民开展活动。风雨桥附近,石发荣还打造了不少人造景观:指路明的、包公审案、12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
附近的每一个山头,都有石发荣修建的风雨亭。在风雨桥附近有一座地势险奇的山峰,石发荣在山顶建造了两间只有几平米的住房,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所以,人们都恭称它为“发荣山”。因为石发荣长期居住在这座地势险要的山顶上,引来了不少游客的好奇和前来观光。2009年我慕名而来爬上山顶,认识了石发荣。从此和他结缘。记得那次在这山顶,他给我煮过一碗面条,配料是山泉水、少许植物油、辣椒粉加面条。在我吃完那碗面条的时间里,石发荣一连说了10多次的“对不起”。
发荣山下有一座庙宇,庙宇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用材林,这都是石发荣一手栽植和培管成林的。土地庙内有三尊神像,财神、庙神、福神。还有一尊大肚子罗汉像,石发荣指着庙内的那尊罗汉像说,罗汉之所以肚子大,只因为它能听好话,也能听坏话。人生在世要多作好事和善事,做好事就要有诚心,不要为了回报而做,做好事就不要伸张,否则就变质了。土地庙前有一幅石发荣亲手写的对联,横幅是“同济万民”。对联内容为“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土地庙内的一幅对联横批是:“心诚则灵”。对联为“香烟渺渺敬佛神,焚火一柱通天呈”。
在风雨桥下面的河边,石发荣修建了一座功德碑。很多进金落河观光旅游的游客听说了石发荣热心公益事业几十年的感人故事之后,都要为他捐上几十、上百、甚至200元钱,鼓励他、支持他从事公益活动。对每一位献爱心的当事人,石发荣都会乞求当事人流下姓名。将他们的名字刻上功德碑。
在通往金落河附近每座山岗的山路,都是石发荣用一块又一块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山上已经有了几十只野猴,他每天都会上山给它们送食物。时间久了,每次上山,只要口哨一吹,野猴们就闻讯赶来围坐在石发荣身边等候给它们吃的。石发荣说,他用心打造金落河景观的目的,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村里观光旅游,帮忙引来投资商进村开发旅游资源。
在风雨桥和石发荣就餐的近一个小时里,记者时而见到他脸上露出笑容,也多次看到他那失声痛哭的面容。他说,自己从事公益几十年,就是希望金落河的旅游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把金落河的旅游资源变为老百姓的财富。自己能做到今天,搭帮有外界的支持,更得益于当地村民的长期支持。如今,他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州检察院进村扶贫三年拉通了中心至吕洞山风景区的水泥路。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游”给金落河村的人民送来了旅游兴村的春风。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我在金落河的风雨桥楼上(他现在的住处)见到了他。听说我要来看他,早就为我准备了午饭,在又当卧室又当餐厅的餐桌上摆放着三大碗干炒的红烧鱼、红烧新鲜肉、红烧蜡肉。如此的盛宴,对于他来说是很少有的。我们边吃饭,问他“你知道我名字吗?”,他摇着头,说不知道。于是又痛哭流泪起来,他说“我不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好多年前(实际上就是2009年)你进村采访我后,作了我的宣传,我的名字哪里都晓得了,我还得到了州里的道德模范。我的道德模范是你给我争来的”。短短一餐饭的时间,出现了五次痛哭流泪的场面,我也被他的感动流下了泪水——
石发荣已经跨过了69岁的门槛。开始吃70岁的饭了。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他就已经在州煤矿工作了近10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村里人做好事做善事,利用回家看望母亲的假期,帮村民从很远的大山深处引来山泉水,出钱、出力、出物资为村里修微型小水电站、碾米设施、防火蓄水池,从村里通往邻居村龙潭村的一条山路,其中有300米的路段是必须要经过溪沟通行的,每缝洪涝季节就被洪水切断了人们的出路。石发荣将300米水路改成旱路,架通了几座便民桥。确保了当地村民的正常通行。位于金落河中心位置的这座风雨桥,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2008年期间,石发荣出钱出力出物资修过三次,从木桥到钢索桥再到现在的预制结构。修了跨,跨了又修。经历了三次洗礼。所以,被人们称为“风雨桥、爱心桥”。在风雨桥的下游,石发荣修建了一处拦河坝,是防水土流失和保护桥墩的。风雨桥的河边,石发荣还建起了娱乐场所,便于村民开展活动。风雨桥附近,石发荣还打造了不少人造景观:指路明的、包公审案、12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
附近的每一个山头,都有石发荣修建的风雨亭。在风雨桥附近有一座地势险奇的山峰,石发荣在山顶建造了两间只有几平米的住房,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所以,人们都恭称它为“发荣山”。因为石发荣长期居住在这座地势险要的山顶上,引来了不少游客的好奇和前来观光。2009年我慕名而来爬上山顶,认识了石发荣。从此和他结缘。记得那次在这山顶,他给我煮过一碗面条,配料是山泉水、少许植物油、辣椒粉加面条。在我吃完那碗面条的时间里,石发荣一连说了10多次的“对不起”。
发荣山下有一座庙宇,庙宇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用材林,这都是石发荣一手栽植和培管成林的。土地庙内有三尊神像,财神、庙神、福神。还有一尊大肚子罗汉像,石发荣指着庙内的那尊罗汉像说,罗汉之所以肚子大,只因为它能听好话,也能听坏话。人生在世要多作好事和善事,做好事就要有诚心,不要为了回报而做,做好事就不要伸张,否则就变质了。土地庙前有一幅石发荣亲手写的对联,横幅是“同济万民”。对联内容为“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土地庙内的一幅对联横批是:“心诚则灵”。对联为“香烟渺渺敬佛神,焚火一柱通天呈”。
在风雨桥下面的河边,石发荣修建了一座功德碑。很多进金落河观光旅游的游客听说了石发荣热心公益事业几十年的感人故事之后,都要为他捐上几十、上百、甚至200元钱,鼓励他、支持他从事公益活动。对每一位献爱心的当事人,石发荣都会乞求当事人流下姓名。将他们的名字刻上功德碑。
在通往金落河附近每座山岗的山路,都是石发荣用一块又一块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山上已经有了几十只野猴,他每天都会上山给它们送食物。时间久了,每次上山,只要口哨一吹,野猴们就闻讯赶来围坐在石发荣身边等候给它们吃的。石发荣说,他用心打造金落河景观的目的,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村里观光旅游,帮忙引来投资商进村开发旅游资源。
在风雨桥和石发荣就餐的近一个小时里,记者时而见到他脸上露出笑容,也多次看到他那失声痛哭的面容。他说,自己从事公益几十年,就是希望金落河的旅游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把金落河的旅游资源变为老百姓的财富。自己能做到今天,搭帮有外界的支持,更得益于当地村民的长期支持。如今,他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州检察院进村扶贫三年拉通了中心至吕洞山风景区的水泥路。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游”给金落河村的人民送来了旅游兴村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