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化教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方式,学生在课堂内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学习中以美扬善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如歌曲《大树妈妈》。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大树”与“妈妈”并列,把大树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妈妈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体会母亲的关爱,学会感恩,得到真善美的认识。又如《小树叶》:“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担心小树叶。它见不到妈妈怎么办?联想到如果我是小树叶,我该有多伤心啊。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孩子的本性。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二、教学中以美冶心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心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古筝奏出的韵致悠扬优美,音调安宁而幽远。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仿佛使学生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中。这是音响美的神力所致,音响创造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激发了孩子对美的感受。音乐就像一股清泉,净化了孩子的心灵。古筝独奏《战台风》,表现暴风雨来临前后码头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根据乐曲的速度、和音高的快慢、高低,学生们感受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风和日丽和暴风雨来临的紧张。音乐创造的情景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码头,音乐对孩子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不仅让孩子多听、多思、多唱,还要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三、活动中以美悦情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我们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为了在音乐课中以美悦情,我们常常为孩子创设多变的情景,培养浓厚的情绪,激发丰富的情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赏心悦目、寓教于乐。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恰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互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外,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音乐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种子出芽的成长情况。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比如学唱日本歌曲《守株待兔》,通过歌表演使孩子记住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表演时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创造、教育了学生不能光想着不劳而获,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当学生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会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当然在音乐活动中也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情感,愉悦了孩子的心情。
四、实践中以美育人
音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在演唱《亚克西,巴郎》时,不仅让学生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学生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学生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让孩子从小懂得求真、向善、爱美。
每当我们和孩子在音乐教学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中获得点滴成功时,我们师生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情感的快乐和心理满足,音乐能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世界。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我们教师应该成为美的使者,把美育德种子洒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发芽,长大。
一、学习中以美扬善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如歌曲《大树妈妈》。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大树”与“妈妈”并列,把大树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妈妈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体会母亲的关爱,学会感恩,得到真善美的认识。又如《小树叶》:“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担心小树叶。它见不到妈妈怎么办?联想到如果我是小树叶,我该有多伤心啊。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孩子的本性。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二、教学中以美冶心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心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古筝奏出的韵致悠扬优美,音调安宁而幽远。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仿佛使学生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中。这是音响美的神力所致,音响创造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激发了孩子对美的感受。音乐就像一股清泉,净化了孩子的心灵。古筝独奏《战台风》,表现暴风雨来临前后码头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根据乐曲的速度、和音高的快慢、高低,学生们感受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风和日丽和暴风雨来临的紧张。音乐创造的情景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码头,音乐对孩子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不仅让孩子多听、多思、多唱,还要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三、活动中以美悦情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我们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为了在音乐课中以美悦情,我们常常为孩子创设多变的情景,培养浓厚的情绪,激发丰富的情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赏心悦目、寓教于乐。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恰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互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外,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音乐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种子出芽的成长情况。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比如学唱日本歌曲《守株待兔》,通过歌表演使孩子记住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表演时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创造、教育了学生不能光想着不劳而获,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当学生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会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当然在音乐活动中也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情感,愉悦了孩子的心情。
四、实践中以美育人
音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在演唱《亚克西,巴郎》时,不仅让学生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学生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学生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让孩子从小懂得求真、向善、爱美。
每当我们和孩子在音乐教学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中获得点滴成功时,我们师生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情感的快乐和心理满足,音乐能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世界。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我们教师应该成为美的使者,把美育德种子洒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发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