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足以说明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文以载道”,更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语文阅读
前言
教育要坚持以德树人的原则,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和美德的优秀人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上的优势,利用好内容丰富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将人文关怀的种子撒在学生心中。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渐渐成型,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十分重要。而语文学科比起其他学科来看,它的教学内容前后具有连贯性,整体来看具有综合性,这都是方便进行德育渗透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善恶是非进行分辨,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道德感悟。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对教师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开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构建起更具有个人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拓宽知识面,总的来看语文教师团队向专业化又迈进了一步。
从理论方面来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纳了不少古诗、文言文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统一。
从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语文教学在阅读部分中想要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有针对性,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有助于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体会课文、文学作品等的优美语言和丰富内涵,又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美德内容,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建立情境,引领式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塑造的情感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最好是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或是引入鲜明的记忆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越剧《孔雀东南飞》中的唱段《惜别离》,在凄凉的吟唱声中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主人公的悲惨爱情故事中去。语文是具有情感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深刻体会女主人公兰芝的坚强持重、自尊自爱。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对课文内涵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这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挖掘文本,意识型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课文经过多次编写与调整,选取的文章或弘扬传统美德,或抨击丑恶现象,或描写优美景色,或记述重要事件,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修养,对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挖掘出课文中的内涵,教师担任着德育渗透中构思与表达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具备文道结合的能力,才能做好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教材为例,这册教材中收纳了文言文散文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寓景于情,融情入景,教师需要深入发掘写景之外对情感的表达,并将其作为一大重点内容进行教授。课文中的“物喜己悲”论和“先忧后乐”论对学生而言可能较为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这两段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再深入浅出地将道理言明,使学生感受到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决心与志向。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德育的意识导向,并从对课文内容的讲述中将德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自我感悟,主体型德育渗透
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担任的只是“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堂富有生机的语文课应当是把学生的思考放在首位的,学生以个体的思维模式对课文内容加以理解,转化成个人的情感,进行自觉的反思,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建立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强化基础,认识型德育渗透
教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知识掌握与巩固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扩展学生的认知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知识本身就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吸纳美好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2]。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师说》这一课,不必深究,单看课文的直译就可以明白尊师重道和谦虚好学的传统美德。又如同样出自必修三教材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仅是阅读,也能感受到刘和珍是如何地慷慨赴死,壮烈牺牲,也能受到渗透在文字里的爱国情绪的感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学习知识本身,也能实现知识力量的增加,更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从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美德教育
除课内文章的学習外,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时,也要注意作品内容,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是否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否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也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受到德育的渗透。同时要注意验收教学成果,可以组织班会、或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感悟。
总结
在育人大于教书的教育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情感,才能让学生自行感悟,建立更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邹凌梅.高中语文移情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学,2019:59-60.
[2]李侠.语文德育:“渗透”抑或“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58-160.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语文阅读
前言
教育要坚持以德树人的原则,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和美德的优秀人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上的优势,利用好内容丰富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将人文关怀的种子撒在学生心中。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渐渐成型,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十分重要。而语文学科比起其他学科来看,它的教学内容前后具有连贯性,整体来看具有综合性,这都是方便进行德育渗透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善恶是非进行分辨,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道德感悟。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对教师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开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构建起更具有个人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拓宽知识面,总的来看语文教师团队向专业化又迈进了一步。
从理论方面来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纳了不少古诗、文言文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统一。
从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语文教学在阅读部分中想要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有针对性,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有助于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体会课文、文学作品等的优美语言和丰富内涵,又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美德内容,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建立情境,引领式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塑造的情感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最好是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或是引入鲜明的记忆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越剧《孔雀东南飞》中的唱段《惜别离》,在凄凉的吟唱声中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主人公的悲惨爱情故事中去。语文是具有情感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深刻体会女主人公兰芝的坚强持重、自尊自爱。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对课文内涵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这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挖掘文本,意识型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课文经过多次编写与调整,选取的文章或弘扬传统美德,或抨击丑恶现象,或描写优美景色,或记述重要事件,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修养,对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挖掘出课文中的内涵,教师担任着德育渗透中构思与表达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具备文道结合的能力,才能做好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教材为例,这册教材中收纳了文言文散文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寓景于情,融情入景,教师需要深入发掘写景之外对情感的表达,并将其作为一大重点内容进行教授。课文中的“物喜己悲”论和“先忧后乐”论对学生而言可能较为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这两段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再深入浅出地将道理言明,使学生感受到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决心与志向。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德育的意识导向,并从对课文内容的讲述中将德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自我感悟,主体型德育渗透
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担任的只是“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堂富有生机的语文课应当是把学生的思考放在首位的,学生以个体的思维模式对课文内容加以理解,转化成个人的情感,进行自觉的反思,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建立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强化基础,认识型德育渗透
教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知识掌握与巩固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扩展学生的认知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知识本身就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吸纳美好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2]。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师说》这一课,不必深究,单看课文的直译就可以明白尊师重道和谦虚好学的传统美德。又如同样出自必修三教材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仅是阅读,也能感受到刘和珍是如何地慷慨赴死,壮烈牺牲,也能受到渗透在文字里的爱国情绪的感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学习知识本身,也能实现知识力量的增加,更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从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美德教育
除课内文章的学習外,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时,也要注意作品内容,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是否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否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也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受到德育的渗透。同时要注意验收教学成果,可以组织班会、或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感悟。
总结
在育人大于教书的教育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情感,才能让学生自行感悟,建立更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邹凌梅.高中语文移情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学,2019:59-60.
[2]李侠.语文德育:“渗透”抑或“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