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中考作文的重头戏。因为它的范围广,选材自由灵活,只要与话题沾边即可,所以,相对于命题作文和一般材料作文要容易写些,考生的作文也大都像模像样。然而,面对数以万计的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还得有一招绝活儿,那就是创新。下面我来谈谈创新的一些方法。
一、紧扣话题,巧拟妙题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即围绕“谈话的中心”写作。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学生自拟标题,而且往往所给话题具有很大的宽泛性、抽象性。我们发现,许多考生辨不清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差异,自拟的题目有相当多的是照搬“考题”,可以说,这样的作文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平庸。那么,该怎样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拟题角度要小,题目要尽量具体。如《品尝苦涩》、《变甜的苦咖啡》(象征式)、《过一天地狱的日子》、《挫折——生活的起点》(比喻式)等,再如以“我·未来”为话题的作文,如果简单地以《我的未来》为题,未免淡而无味,而一旦稍加润色,巧用歌词或其他技巧拟出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歌名)、《乞丐、富翁还是作家》(设问)、《潇洒人生》、《单调校园》等文题就新颖别致得多。当然题目出彩的同时还需注意围绕话题,否则易有跑题之嫌。这也提醒我们,要想拟出一个好题目,必须紧扣话题,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做好审题工作。
二、独辟蹊径,立意新颖
话题作文只给定写作中心,考生应根据个人阅历、平时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立意上力求深刻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如话题作文“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引人思考,吸引人耳目。总之,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想象一定要丰富,思维一定要活跃,立意一定要独到。
三、巧取角度,选材新颖
“喜新厌旧”是人的共性。“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亦如此。话题作文覆盖面宽泛,考生在取材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这时需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选取有新意的材料。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写“我”的一个朋友从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干起,终于做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上,人们问起他的成功之道,他笑而不答,只是给在座的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三只时钟,两只大的,一只小的。那只小钟出了点问题,修好后又与两只大钟放在一块了。一只大钟对小钟说,你现在能走了,可是,一年你就得摆3200万次,我担心你会出问题。另一只大钟对小钟说,不要怕,你的工作很容易,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就真的每秒“滴答”摆一下,工作得很出色。朋友说,他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人应拥有一份自信,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做好自己今天该做的事情,渐渐走向成功。
这篇文章讲的内容是老而又老的“一步一个脚印,就能走向成功”的道理。可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新鲜的材料,使我们的阅读有了新的感受,从这些新颖材料上引申出来的道理,虽然大家都明白,却能拓宽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全新的启迪。其实,考生可以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绪,在记忆仓库里检索、搜寻“他人笔下无”的独特的内容。题材要有时代气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要抛弃,老掉牙的“故事”也不要写。
四、别具匠心,表达新颖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自定体裁,多数地区考试中只限制考生不许写诗歌、剧本。围绕话题采用哪种主要表达方式,写成什么文体,就要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强项”选定。考生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纪实,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等;也可虚构,写成小说、童话等。归根究底,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想吸引人,想出新,还要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套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新巧,语言力求新活。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考生宋静英写的《苦恼》,组材方式和语言表达别出心裁,令人过目不忘。此作主体部分列举“我一周的部分‘习题’”,采用数学上的“已知”、“求”、“解”、“订正”、“∵”、“∴”等格式书写,还有“批阅者”——爸爸、妈妈的“批语”,“我”的回答。该文开头巧引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结尾以自拟小诗“少年更知愁滋味,少年更盼愁滋味;少年不厌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人生苦恼并不苦”收篇,一唱三叹,首尾呼应。这就启发我们,在面对话题作文时,胆子不妨大一些,思路不妨宽一些,巧妙借鉴,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自己鲜明的个性。
一、紧扣话题,巧拟妙题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即围绕“谈话的中心”写作。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学生自拟标题,而且往往所给话题具有很大的宽泛性、抽象性。我们发现,许多考生辨不清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差异,自拟的题目有相当多的是照搬“考题”,可以说,这样的作文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平庸。那么,该怎样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拟题角度要小,题目要尽量具体。如《品尝苦涩》、《变甜的苦咖啡》(象征式)、《过一天地狱的日子》、《挫折——生活的起点》(比喻式)等,再如以“我·未来”为话题的作文,如果简单地以《我的未来》为题,未免淡而无味,而一旦稍加润色,巧用歌词或其他技巧拟出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歌名)、《乞丐、富翁还是作家》(设问)、《潇洒人生》、《单调校园》等文题就新颖别致得多。当然题目出彩的同时还需注意围绕话题,否则易有跑题之嫌。这也提醒我们,要想拟出一个好题目,必须紧扣话题,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做好审题工作。
二、独辟蹊径,立意新颖
话题作文只给定写作中心,考生应根据个人阅历、平时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立意上力求深刻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如话题作文“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引人思考,吸引人耳目。总之,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想象一定要丰富,思维一定要活跃,立意一定要独到。
三、巧取角度,选材新颖
“喜新厌旧”是人的共性。“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亦如此。话题作文覆盖面宽泛,考生在取材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这时需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选取有新意的材料。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写“我”的一个朋友从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干起,终于做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上,人们问起他的成功之道,他笑而不答,只是给在座的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三只时钟,两只大的,一只小的。那只小钟出了点问题,修好后又与两只大钟放在一块了。一只大钟对小钟说,你现在能走了,可是,一年你就得摆3200万次,我担心你会出问题。另一只大钟对小钟说,不要怕,你的工作很容易,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就真的每秒“滴答”摆一下,工作得很出色。朋友说,他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人应拥有一份自信,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做好自己今天该做的事情,渐渐走向成功。
这篇文章讲的内容是老而又老的“一步一个脚印,就能走向成功”的道理。可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新鲜的材料,使我们的阅读有了新的感受,从这些新颖材料上引申出来的道理,虽然大家都明白,却能拓宽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全新的启迪。其实,考生可以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绪,在记忆仓库里检索、搜寻“他人笔下无”的独特的内容。题材要有时代气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要抛弃,老掉牙的“故事”也不要写。
四、别具匠心,表达新颖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自定体裁,多数地区考试中只限制考生不许写诗歌、剧本。围绕话题采用哪种主要表达方式,写成什么文体,就要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强项”选定。考生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纪实,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等;也可虚构,写成小说、童话等。归根究底,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想吸引人,想出新,还要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套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新巧,语言力求新活。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考生宋静英写的《苦恼》,组材方式和语言表达别出心裁,令人过目不忘。此作主体部分列举“我一周的部分‘习题’”,采用数学上的“已知”、“求”、“解”、“订正”、“∵”、“∴”等格式书写,还有“批阅者”——爸爸、妈妈的“批语”,“我”的回答。该文开头巧引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结尾以自拟小诗“少年更知愁滋味,少年更盼愁滋味;少年不厌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人生苦恼并不苦”收篇,一唱三叹,首尾呼应。这就启发我们,在面对话题作文时,胆子不妨大一些,思路不妨宽一些,巧妙借鉴,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自己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