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全球治理新天地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在发展变化,中国也在发展变化,如今两者互动和相互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中国外交近年来风生水起,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更加公正、公平、合理,为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过去数百年,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引领世界历史风骚,构建了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国际关系,并逐步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全球治理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方面。这套系统在二战后进行了调整,适当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纷纷成为国际关系主体的现实,确立了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和一系列专门机构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至今已有70多年。客观地讲,这一系统确实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系统的确存在不公正、不公平、不合理的部分,而且,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新兴经济体集体崛起,世界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一面日显突出,亟需改革和完善。
  问题是,倒退到历史上周期性冲突对抗还是摆脱陈旧观念束缚、走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道路,需要认真思考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以推动国际关系的顺利转型。
  新形势下中国选择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然而,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通,关键要看能否把世界的机遇和中国的机遇相互转变,中国与各国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何谓良性互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背道而驰。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放弃正当权益,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改革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引领,只有思想和理念得以更新,才有可能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有效、有力的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也不例外。2008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彻底打破了西方全球经济治理的垄断地位,其极力推行数十载,以全面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基本信条的“经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各国开始深刻反思,寻求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
  中国从外交和国内发展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于中国、于世界都有利的理念和经验,这些要素提炼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其中,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提出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新理念。中国希望在新理念指引下,以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牵引,创新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反映世界力量消长的形势,给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更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依据新理念并结合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提出了与周边沿线60多个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国际发展合作新倡议。中国并身体力行,带头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金融和融资机构,为实践“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撑。
  改革并非革命,而是对现有体系做有序的调整。美国和西方国家不必为此担忧,惧怕中国会推翻现有体系,“另起炉灶”。中国是全球化和现有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的受益者,中国的发展壮大与融入国际体系、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密切相关。譬如,尽管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进程十分痛苦,中国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世界贸易体系中,并成为关键一员。即便在当前WTO多哈回合面临解体之际,中国也没有放弃,而是希望全球400多个自贸区协定能够整合、梳理,形成真正有利于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的新的贸易安排。全球化不能走回头路,全球治理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改革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藉此发达国家经济实现持久复苏,新兴经济体克服困难,保持发展势头。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需要兼顾各方利益,而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国家利益来换取自身的经济发展。“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富”。
  建立相互依存的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倡导各国增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相互依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这实际上讲的是国际秩序问题。在新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如火如荼的新时代,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美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在发生极其深刻变化,未有穷期。各国建立休戚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从未如此强烈,需要从未像现在那么迫切。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的国际秩序与各国心目中的命运共同体有很大差距。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而全球治理能力却相对匮乏、时常受到地缘政治干扰。这种全球治理的“赤字”使人们感受到无可奈何的沮丧。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公开宣示,中国将坚持同各国建立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时代“人、财、物”的相对自由流动,将各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不是全球生产的商品,生产链与价值链都已实现全球布局、世界配置。波音飞机如此,智能手机如此,连餐桌上的食品也是如此。如果再以旧眼光来看待世界,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历史就会倒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会止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什么?是《联合国宪章》所说主权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还是弱肉强食、谁的力量强谁就说了算的“丛林规则”?近些年出现了否定国家主权的现象,西方大国国大、军队强,想打谁就打谁。伊拉克明明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说你有就有,大军到处摧枯拉朽,于是政权更迭了,国家机器粉碎了,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过了几年,外国军队一撤,撒手不管了。这是什么国际秩序?哪有公正、公平可言?这些年,我们还看到西方国家支持、推动的“颜色革命”风暴四处刮,谁不顺眼,街头革命便应声而起,国家陷入内乱,结果一样是政权更迭,经济混乱,百姓遭殃。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这种强权政治的做法与命运共同体完全相悖。当今世界有种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由于这些原则所体现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未能有效实现。
  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主权平等。中国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国相互依存、相互信赖、平等相待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石。全球伙伴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将是主权平等国家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络,是保护小国、弱国生存和安全的有效屏障。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正确的共同价值观和文明对话模式。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亚洲博鳌论坛演讲时提出亚洲文明对话,在其他出访演讲中,多次阐述在多元多样多极的世界中,不同文明和国家有着并行不悖的多元共生文明观。“道不同,互相讨伐”不符合文明和价值观多样的现实,更违背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实践中易滋生干涉主义,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肆意干预别国事务。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处共生的和谐之道,相互尊重各自价值理念、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加强治国理政和文明对话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建立新的安全观
  中国提出并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希望世界各国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全球治理体系唯安全与发展为大。如今世界冷战遗留的“零和”思维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太平。中东在西方干预和“阿拉伯之春”影响下乱象丛生,民不聊生,难民大批外逃。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影响欧洲安全和美俄、美欧关系。许多热点问题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告终,还在困扰着有关地区国家。
  我们希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摒弃把自身安全建立在别人不安全之上的旧思维,坚决反对对抗冲突的“零和”思维。在亚洲这个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美国坚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和西太平洋的军事投入,加强军事同盟关系,大规模军演接二连三,如今又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从后台走向前台,使东亚安全局势再度紧张。日本、菲律宾等国受此“鼓舞”,野心膨胀,也纷纷跳出来,加强军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东亚面临的“经济依靠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发展与安全“分化”现象是不可持续的,结果很可能是既不安全,发展也遭遇瓶颈。安全与发展方面的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需要首先着力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在东亚乃至亚洲构建新安全秩序,以合作求安全,以综合施策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为东亚经济的强劲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在这方面,大国要发挥正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里,中美努力建设“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而“一带一路”建设则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与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配套的“路线图”。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29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福建莆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举行。该论坛以“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  2013年秋,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
摘 要:现代绘画艺术作为绘画艺术中的后起之秀,对基础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针对现代绘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提出简单的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现代绘画;创新  学习现代绘画艺术,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还对其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作用。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传入小学生的意识中,使其产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 要:中职的体育课堂担负着学生今后体质发展的责任和寄托,在中职进行体育教学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身体发展,因此中职阶段的体育拓展训练非常重要。新时期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合理化,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拓展训练管理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孔子学院春节庆祝活动2019年2月1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当晚,来自天津的民间艺人为葡萄牙民众表演了津派面塑技艺、毛猴制作技艺、葫芦制作技艺、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剪纸等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观众们在每個展台前驻足观看,并与艺人们互动,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  天津市政府向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赠送了一尊由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制作的孔子彩塑雕像。  葡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學习中获得乐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善于引导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引导促进学生能进入“愤悱”状态,保持一种亢奋,用设疑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