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对禄丰县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以及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控制稻瘟病的流行和蔓延。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特点;防治对策
  
  禄丰县位于滇中腹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从东到西,从低到高都有水稻种植,常年种植面积18万亩,稻瘟病常年发生3.7万亩,稻瘟病是禄丰县水稻各种病害中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流行性病害。
  一、稻瘟病症状及类型
  由于禄丰县特殊的地理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及种植水稻品种多样,我县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1.苗瘟
  由种子带菌和病稻草引起,发生在三叶期前。起初,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来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后枯死。潮湿时,病部可以长出灰绿色霉层。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纺锤形不规则小斑、灰绿色或褐色,严重时水稻成片枯死。
  2.叶瘟
  是我县最常见的症状类型,发生在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似的,植株矮缩形成“塌塘”。有四种类型不同形状的病斑,主要以急性型和慢性型为主。
  (1)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近园形或椭圆形,两端尖,正反面密生灰绿色霉层。在气候潮湿,阴雨绵绵,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嫩绿、披叶,品种感病性强的条件下易发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表明品种抗病力低、气候条件适宜,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环境条件不适应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2)慢性型:急性型病斑在天气干燥或经药剂防治后可转为慢性型。这种病斑最常见,病斑黄褐色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条,中央是灰白色的崩坏部,边缘一圈是褐色的坏死部,外围一圈是黄色的中毒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端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会产生灰绿色霉层,病斑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3)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间。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中下部老叶上。
  (4)白点型:此种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白色小点,在气候适宜时,白点型会转为急性型病斑。
  3.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第一、二节上,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上产生一层灰绿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易折断。
  4.穗颈瘟
  孕穗至抽穗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枝梗扩展和向上下发展,后颜色变深呈褐色或默绿色,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
  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型,中部灰白色,以后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二、发生情况
  水稻稻瘟病是禄丰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品种结构,肥水条件的改变,此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植保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0年累计发生3.9万hm次,虽然经过防治,仍然造成186.6t的水稻损失。
  三、发生特点
  稻瘟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病稻草上越冬。稻草的带菌率一般在5%~46%,种子的带菌率一般在4%以下(个别高达50%)。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适温为25~28℃,24~30℃最适宜于病菌的侵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分生孢子经6~8h即可形成。孢子要有水滴存在时,才能很好萌发。稻草中的病菌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2~3年,在潮湿场所存活时间显著缩短。当次年春天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若遇降雨,草堆上的稻瘟病菌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并随风雨传播至秧田或大田稻苗上,引起初次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带菌的稻种,当秧田条件适合时引起苗瘟。故稻瘟病菌的初次侵染主要来源是病稻草和病种子,此外,未腐熟的栏肥及散落在地上的带病稻草和稻谷,也是初次侵染的菌源。在水稻生育全过程中,病菌的分生孢子可繁殖多代,进行再侵染。水稻收获后,病菌又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种子中越冬。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水稻品种、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的强弱是一个决定因素,一般籼稻比粳稻抗病,耐肥力强的品种抗病性也强。在肥水管理方面,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往往造成稻苗疯长或贪青迟熟,降低抗病力,从而加重病害发生。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或与镁肥配合施用均可增强抗病性,但磷肥和钾肥过多都会削弱抗病性。长期深灌或孕穗期缺水干旱,或用冷水灌溉(井水或泉水)或冷浸田,土壤温度低(往往低于正常情况10℃左右),水稻根系发育不好,吸肥力差,生长迟缓,均会影响抗病性。在气候条件方面,天气时晴时雨、雾大、露水重、温差大,不仅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蔓延,同时也会降低水稻的抗病性,容易引起稻瘟病的流行。
  稻瘟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品种、肥水管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肥水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的主要因素,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气候条件;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
  1.气候
  当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稻瘟病的发生。在水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低温、阴雨或露水多时,水稻抗性减弱,易造成穗颈瘟的流行。
  2.肥水管理
  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使用过迟,会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长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妨碍稻株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
  3.品种的抗病性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籼稻比粳糯稻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抗性也不同。一般在4叶期、分蘖期、孕穗末到始穗时最易感病。
  四、防治对策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应以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为基础,消灭病源为前提,科学的肥水管理为中心,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间混栽技术,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水稻抗病力为主,根据天气、苗情、病情进行重点施药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高产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县主栽抗稻瘟病品种有楚粳27号、28号、29号等。
  2.消灭菌源
  带病稻草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回田或在秧田附近堆放。不用带病稻草搭棚、催芽、扎秧,以免将病菌带入稻田。
  种子消毒方法:用25%保鲜克乳油3000倍液(即2mL一支对水6kg,可浸种3kg)浸种,常规稻浸48h,杂交稻间隙浸种8~10h。保鲜克浸种后可捞出直接催芽。
  3.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稻苗长势、气候条件以及水稻各个生育阶段的生产指标合理施用肥料,一般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慎施穗肥。灌水应掌握“浅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孕穗,浅水扬花,湿润壮籽,黄熟落干”原则,切忌怕干旱而长期灌深水。
  4.推广水稻品种生物多样性间混栽技术
  水稻品种生物多样性间混栽技术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结合,利用物种的多样性、病原的多样性以入微气候的多样性来维持生态平衡,达到持久控害的目的。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混栽控制稻瘟病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防病和增产作用。引进水稻间混栽技术试验示范成功后,推广面积逐年在扩大。
  5.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和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特别是急性型病斑出现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发病中心要连续用药几次。防治穗瘟,应在破口前2~3天用药一次,隔7~10d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一次。
  药剂可选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mL/亩、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亩。亩用水量50~75kg,细喷雾适期喷药防治。根据病害情况的调查和预测,及时确定药剂防治的对象田、时间和次数。药剂防治稻瘟病要“狠抓两头,巧治中间”,即狠抓穗瘟和苗叶瘟,巧治叶瘟。对于糯稻及老病区的田块,更要抓好苗叶瘟的预防。一般在4~5叶时和移栽前各治1次。叶瘟可在急性型病斑逐日增加时立即用药防治,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用药液60~75kg。穗瘟是防治的重点,一般在破口和齐穗时各治1次,必要时还要在灌浆前期再治1次,每亩用40%富士一号乳剂75~100g,用药液量为60~75kg。喷药时,要抢在雨前,如遇连续阴雨,应抓住雨停间隙抢治。
其他文献
[摘要] 水稻稻瘟病是否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因此本文着重从其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和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防控水稻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因素;防治对策    一、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1.气象条
期刊
[摘要] 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15%护苗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素质、苗期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成膜性好,附着力强,包衣均匀,浸种后基本无褪色现象;秧苗素质好于常规对照和清水对照,对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种衣剂;水稻苗期病害;秧苗素质    种衣剂是由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微肥等原料科学配制而成,能很好地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简化了旱育秧苗操作程序,对水稻安全。201
期刊
[摘要] 本文对16个中熟大豆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通过大豆生育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中黄35”从植株生育进程、形态、性状、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综合性状和增产潜力明显,适宜在新疆北疆与本地气候相似的片区推广种植,仅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通过本年度的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从形态上和农艺性状观察评估其产量潜力,从中筛选出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适宜
期刊
[摘要] 介绍保护地蔬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供采用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参考。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施肥;问题;对策    一、保护地蔬菜施肥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化肥而轻视有机肥  秸秆肥、生畜圈肥、家禽粪、人粪尿等有机肥能供应植物全面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损耗。有机肥料不但能为作物提供各种肥料元素,更重要的是肥效长、营养全面、改良土壤的特点。
期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科学施肥工作的具体落实形势,它不仅涉及肥料施用技术、推广服务形势,还包括与肥料有关的管理工作。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情况回顾  纵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1979年开始的、历时10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县级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配备了相
期刊
随着小麦收割结束,我市开始进入夏季作物播种时期,近年来夏玉米播种面积在我市夏季作物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由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很多农民由于施肥不合理,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同时也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夏玉米高产、丰收的重要因素。  一、夏玉米的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  1.夏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
期刊
北安市大豆面积达170万亩,每年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达50万亩,发生率在10%~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平均减产达10%~20%,因此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产区主要根部病害,尤其近几年,我市春季连年低温多雨,重迎茬现重严重,使大豆根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
期刊
大蒜为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500亩以上。我县的东沟、板湖等镇种植大蒜有近50年的历史,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其中葱地种蝇[Delia antigue(Meigen)]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近两年部分田块葱地种蝇发生较重,严重发生田块出现缺苗断垄。  一、葱地种蝇规律  葱地种蝇俗称蒜蛆,主要为害大蒜鳞茎,导致鳞芽腐烂、发臭,失去食用价值;鳞茎危害后甚至整株枯死。  葱地种蝇为害大
期刊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及配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肥料施用量及配比对产量又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发生程度,同时获得相对较高产量,2010年宁安农场科研站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施肥量及配比试验,通过试验寻找到了马铃薯较为合理的施肥量及配比。  马铃薯目前位居世界第四大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但也是晚疫病的常年发生区。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
期刊
近几年,随着甜瓜大棚生产专业村屯面积的加大,霜霉病的发生呈抬头趋势,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大棚甜瓜发病率在30%以上,严重的甚至全棚发病。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常年深入大棚生产一线,仔细观察与开展试验研究,得到翔实的试验数据,为了便于生产者在生产中有所遵循,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经验,并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对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归纳与总结,仅供大家在生产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