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种植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连作障碍已成为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目前对连作障碍成因的研究尚且不足.该研究以收获西洋参后恢复1、10、20年的老参地(分别记为A1、A10、A20)为研究对象,以未种植过西洋参的土地为对照(CK),测定和分析土壤养分及酚酸类代谢物的变化,以期从养分和化感作用的角度解析可能造成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关键因子.通过常规化学性质测定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的
【机 构】
: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6505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种植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连作障碍已成为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目前对连作障碍成因的研究尚且不足.该研究以收获西洋参后恢复1、10、20年的老参地(分别记为A1、A10、A20)为研究对象,以未种植过西洋参的土地为对照(CK),测定和分析土壤养分及酚酸类代谢物的变化,以期从养分和化感作用的角度解析可能造成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关键因子.通过常规化学性质测定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的酚酸类代谢物含量.结果 显示,3组收获西洋参后的老参地的土壤pH均显著降低;A125种有机态养分(氨基酸类、糖类和糖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N-乙酰鸟氨酸、5-氨基戊酸、丝氨酸、亮氨酸、甘油和槐糖等的含量均在所有老参地中显著下降,经过20年轮作后依然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同时,与预期相反,被认为具有化感自毒作用的酚酸类代谢物在收获西洋参后含量也显著下降,其中,香豆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和苯甲酸的含量在A1中显著低于CK,但经过10年时间轮作后可以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另外,p-香豆酸和丁香酸在A1、A10、A20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K,即经过20年轮作依然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酚酸类代谢物对西洋参生长的积极意义应被重视.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有机态养分含量、pH和酚酸类代谢物含量之间大多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各土壤特性之间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种植西洋参引起的土壤酸化、有机态养分和酚酸类代谢物含量降低及各因子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植物叶片具有根据不同环境状况调整表型特征的能力,叶片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存、分布和迁移.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红树林正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然而关于红树植物叶片性状对不同生长地点温度变异的适应性遗传仍缺乏了解.该研究采用同质园法以来自6个不同纬度种群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和5个不同纬度种群的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参数,分析红树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对种源地温度的适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概念框架及其风险关系的传递与表达,指出当前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解尚未统一,广泛采用的有“联系论”和“方法论”.现有研究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进行了现状评估,资源间相互消耗关系的量化与不同情景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存在数据缺失、不一致,评估因素单一,缺少动态反馈机制,难以真正应用到政策
物种多样性格局同时受到多个因子和过程的综合作用.以往对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限制、水分能量状况或随机过程等少数因子方面.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沿经度和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并验证了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较大的水分-能量假说、栖息地异质性假说、空间自相关、物种-面积效应和中域效应这5种假说.主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沿经度和纬度梯度均呈现“∩”形单峰格局.回归分析显示中域效应和物种-面积效应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而水分-能量、栖息地异质性
在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CRITIC法、Ganger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使用2005-2018年中国时序数据,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的农业要素投入和管制导向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存在相对单向的扰动,属于数量安全高于质量安全的非均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呈现出高度的内部耦合,但发展协调度不高;化学品投入和产业投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他要素投入影响不明显
火作为一个基础的生态因子,对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生活史阶段,也是火后植被更新和恢复的主要途径.植被燃烧产生了烟、热以及与烟相关的一系列火烧信号,在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火烧信号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物理信号主要是伴随火烧产生的高温,化学信号主要包括气态烟以及近年来从烟水中提取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化学物质karrikins和glyceronitrile.该文围绕火烧的基本信息,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火烧信号在实践中的应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 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
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驱动着多个生态系统过程,该研究揭示了实验增温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及机制,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从已发表的151篇国内外研究论文中收集到611组数据,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了实验增温对根系生物量(根系总生物量、粗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根冠比)的影响,并探讨了增温幅度、增温年限、增温方式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对增温的响应与本底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类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旱指数)的关系.结果 表明
“甜甜圈”理论是行星边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原有的15个社会经济系统评估维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研究样本概括了每个维度对应的具体指标,并总结了指标阈值设定的方法,包括惯例的延续、经验的借鉴以及典型样本的参考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年鉴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将“十二五”规划文件中相关指标的预期值设定为阈值,揭示了中国在收入水平和工作机会方面已达到最优状态,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水资源和能耗方面表现不佳;中国南部地区“自西向东”可持续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北部
乡村性是描述乡村地域特征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分异可以有效反映乡村发展及转型的基本面.聚焦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采用乡村性指数测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7年长江经济带县域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并运用GWR模型重点分析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 表明:(1)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县域乡村性总体有所减弱,空间上呈现“东部低、中西部高”的特点;县域乡村性在城市群(圈)、省会及大城市附近呈现较低水平,向外围逐渐升高.(2)乡村性高高集聚主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