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之后再出新书,《于丹趣品人生》上市后一路热销,成为本季度最受关注的图书之一,当当网《于丹趣品人生》的销售排名仅次于《斯蒂夫·乔布斯传》,居于亚军位置。11月,《书评周刊》评选出“2011年度好书”,《于丹趣品人生》和格非的《春尽江南》、葛兆光的《宅兹中国》、王安忆的《天香》、贾平凹的《古炉》等书同列为50部好书。
“茶、酒、琴又或其它,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以“琴、酒、茶”解析现代人的生活,讲求“静”下来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自四年前《百家讲坛》的轰动,2011年11月,似乎与每年的这个时刻有所不同,于丹这个名字又见诸各大媒介,对于《于丹趣品人生》的深度解析,对于丹这个人的报道“层出不穷”,“于丹热”的魅力,可见不容小觑。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拥有那么渊博的知识,脑子里包容着平常女子所无法拥有的智慧,对中国古典文化深有研究,也谙熟幸福生活之道。跳转于老师、母亲、妻子、名人众多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学术研究在业界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赢得了赞誉的同时,也有诸多争议。“幸福感是一种相信,一种信仰”,于丹说,不管怎样的不平凡,“在电视上看到的于丹都不是真的于丹,其实于丹是一个特天真的人”。
文字是可以托福的质地
因为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的缘故,于丹很早就开始接触国学,这也是她对国学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同时为她后来踏上国学研究之路埋下一颗美丽的种子。相较于于丹现在的自信与成功,刚刚参加工作的她却是脆弱的。
那时候的她在北京莱户营一个叫柳村的偏远地方,在一家印刷厂里每天重复着擦油墨、敦铜板纸的活儿,在这样困窘与绝望的日子里,于丹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那时候有过绝望,其实有的时候人突然转换那样一个环境,是很考验你的意志。你先天的东西会通过磨炼,人会有非常大的转化。”谈起那段日子,于丹感慨道。
从小时候开始,于丹就有自己抒发情绪的方式,她从小就不习惯倾诉,然而,她嗜爱文字。“我信赖文字,我认为文字是一种可以托福的质地”,在如此绝望的环境下,于丹的第一本书就是在那儿写成的,用她的话说“写得特悠闲”。她的枕头旁边一直放着中华局版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这本书陪伴她20几年了,她在这一刻看到那些文字,突然觉得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那是一种白天跟黑夜的穿越,让我走出那段时光。”于丹说。
不管怎样回顾往事,所幸的是,于丹走过了那段时光,陪伴她的有第四个学位——柳树,庄子,还有她的文字。2006年、2007年、2008年,于丹《百家讲坛》惊鸿三瞥,相继做客央视为大家解读她的文字:《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时之间,“于丹”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讲课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语言妙趣天成”,有人这样评价于丹的讲课风格。
琴棋书画是一种仪式
2011年,于丹携《于丹趣品人生》归来,结束了所有人对其新作的“翘首等待”。“品茶、酌酒、抚琴、亲山临水”等等,给所有人一个明晰答案。她说,当讲完了《论语》、《庄子》,所有先秦思想的精华之后,她就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在生活里被人们喜闻乐见的载体。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现代人疲于买房、买车等物质生活,每个人形色匆匆,静不下心来。她所寻找的载体又必须是中国式的,是从东方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在一段时间酝酿后,她想到了一些故事。与此同时,于丹试着把门槛降低,降低到老百姓直接可以触摸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坦言,最早她让自己慢下来的方式是在心里唱昆曲。在特别心急气跺的时候,她就在心里自己唱昆曲,没唱完,就散会了。于丹将这种方式称之为“仪式”,人有点仪式,就能慢下来,心里就能安静。比如酒茶昆曲,比如琴棋书画。
“我们总觉得匆忙,静不下心来,就是缺少一种宜适的托付,那么日常生活能不能找到宜适感?有,中国人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面都是些寻常小事,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宜适感。”关于新书写作原委,于丹总结道。
《于丹趣品人生》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位列于“2011年度好书”50部之中。在此书中,于丹延续一贯的“通俗、易懂、生动”的文字风格,而在此之前,她的作品亦被冠为“心灵鸡汤”。“如何评说是大家的权利。我不太清楚所谓‘心灵鸡汤’类图书的明确含义,只要对读者有帮助,我并不在乎被汇入什么类别。”于丹说。
于丹未奢望书中的这些个人感受对别人产生多深的影响,只是用她的文字让每个人的生活坐标化,无论是利用什么仪式,是酒,还是茶,抑或是琴?在这本书中,于丹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解析当代人生活的幸福感,古人的生活方式“被穿越”到了当下,两种观念在此进行了化学反应,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慢,也是一种精彩。
幸福感就是一种信仰
被时代挟裹着形色匆匆、风风火火的现代人,疲倦得如那永不停歇的浪花,与罅隙岩石进行激情搏击。生活是琐碎小事,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情要做,来来往往,匆匆忙忙,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在这个适宜的时刻,于丹说:“慢下来,这件事情是2011年中国的一个主题词,因为大家知道,快了是会追尾。”
她向所有人传达了什么是幸福感,“慢”生活便是一种幸福,而在她眼中,幸福感就是一种相信,一种信仰。有一年冬天,为了迎接圣诞节,院子里挂了很多彩灯,在于丹这个成人的眼中,这些是平淡无奇的。然而,她的女儿却兴奋地大喊:那个黄色的心形是柠檬味儿的,红色的雪花是苹果味儿的。于丹站在那些彩灯中间,好像闻到了柠檬和苹果的香味。“当你相信一切美好如斯,便会幸福充盈。”于丹说。
“我想幸福其实是生活里跳出来的亮色,我回家看到我妈妈和我女儿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就是我叫妈的这个人,和叫我妈这个人,都在我的身边,我一进去看到她俩迎出来,那一刻我特别幸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因为女儿的幸福而幸福,因为相信而满足。
是的,华丽与炫目并不代表着快乐和幸福。于丹说,现在人们可以在音乐厅里,穿着晚礼服,听着交响乐队演奏的名曲。但是我们现代人少了中国人原来的那种弹琴方式,那种音乐不是给别人听的,那是要唤醒整个天籁滋养自己的。犹如李白说,他的好朋友抱着名贵的琴从峨眉山下来为他弹琴。挥手一瞬间,带来的是人心的安顿。
后记:于丹,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用她的文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何须追逐太多,名利、金钱等等,一切都抵不过自己拥有的幸福感。如果非得给我们一个追逐的理由,那么不妨试试“琴、棋、书、画”的“静”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
白岩松给在《于丹趣味品人生》的书评中写道:“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起来,可还是要从道理一点点说起,于丹用她的话语文字,在做这件事。茶、酒、琴又或是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
是的,心不静,人若没有目标与信仰,幸福来不了。那么,就让我们烫一壶酒或是泡一杯茶,慢下来,好好享受生活……
“茶、酒、琴又或其它,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以“琴、酒、茶”解析现代人的生活,讲求“静”下来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自四年前《百家讲坛》的轰动,2011年11月,似乎与每年的这个时刻有所不同,于丹这个名字又见诸各大媒介,对于《于丹趣品人生》的深度解析,对于丹这个人的报道“层出不穷”,“于丹热”的魅力,可见不容小觑。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拥有那么渊博的知识,脑子里包容着平常女子所无法拥有的智慧,对中国古典文化深有研究,也谙熟幸福生活之道。跳转于老师、母亲、妻子、名人众多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学术研究在业界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赢得了赞誉的同时,也有诸多争议。“幸福感是一种相信,一种信仰”,于丹说,不管怎样的不平凡,“在电视上看到的于丹都不是真的于丹,其实于丹是一个特天真的人”。
文字是可以托福的质地
因为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的缘故,于丹很早就开始接触国学,这也是她对国学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同时为她后来踏上国学研究之路埋下一颗美丽的种子。相较于于丹现在的自信与成功,刚刚参加工作的她却是脆弱的。
那时候的她在北京莱户营一个叫柳村的偏远地方,在一家印刷厂里每天重复着擦油墨、敦铜板纸的活儿,在这样困窘与绝望的日子里,于丹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那时候有过绝望,其实有的时候人突然转换那样一个环境,是很考验你的意志。你先天的东西会通过磨炼,人会有非常大的转化。”谈起那段日子,于丹感慨道。
从小时候开始,于丹就有自己抒发情绪的方式,她从小就不习惯倾诉,然而,她嗜爱文字。“我信赖文字,我认为文字是一种可以托福的质地”,在如此绝望的环境下,于丹的第一本书就是在那儿写成的,用她的话说“写得特悠闲”。她的枕头旁边一直放着中华局版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这本书陪伴她20几年了,她在这一刻看到那些文字,突然觉得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那是一种白天跟黑夜的穿越,让我走出那段时光。”于丹说。
不管怎样回顾往事,所幸的是,于丹走过了那段时光,陪伴她的有第四个学位——柳树,庄子,还有她的文字。2006年、2007年、2008年,于丹《百家讲坛》惊鸿三瞥,相继做客央视为大家解读她的文字:《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时之间,“于丹”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讲课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语言妙趣天成”,有人这样评价于丹的讲课风格。
琴棋书画是一种仪式
2011年,于丹携《于丹趣品人生》归来,结束了所有人对其新作的“翘首等待”。“品茶、酌酒、抚琴、亲山临水”等等,给所有人一个明晰答案。她说,当讲完了《论语》、《庄子》,所有先秦思想的精华之后,她就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在生活里被人们喜闻乐见的载体。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现代人疲于买房、买车等物质生活,每个人形色匆匆,静不下心来。她所寻找的载体又必须是中国式的,是从东方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在一段时间酝酿后,她想到了一些故事。与此同时,于丹试着把门槛降低,降低到老百姓直接可以触摸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坦言,最早她让自己慢下来的方式是在心里唱昆曲。在特别心急气跺的时候,她就在心里自己唱昆曲,没唱完,就散会了。于丹将这种方式称之为“仪式”,人有点仪式,就能慢下来,心里就能安静。比如酒茶昆曲,比如琴棋书画。
“我们总觉得匆忙,静不下心来,就是缺少一种宜适的托付,那么日常生活能不能找到宜适感?有,中国人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面都是些寻常小事,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宜适感。”关于新书写作原委,于丹总结道。
《于丹趣品人生》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位列于“2011年度好书”50部之中。在此书中,于丹延续一贯的“通俗、易懂、生动”的文字风格,而在此之前,她的作品亦被冠为“心灵鸡汤”。“如何评说是大家的权利。我不太清楚所谓‘心灵鸡汤’类图书的明确含义,只要对读者有帮助,我并不在乎被汇入什么类别。”于丹说。
于丹未奢望书中的这些个人感受对别人产生多深的影响,只是用她的文字让每个人的生活坐标化,无论是利用什么仪式,是酒,还是茶,抑或是琴?在这本书中,于丹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解析当代人生活的幸福感,古人的生活方式“被穿越”到了当下,两种观念在此进行了化学反应,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慢,也是一种精彩。
幸福感就是一种信仰
被时代挟裹着形色匆匆、风风火火的现代人,疲倦得如那永不停歇的浪花,与罅隙岩石进行激情搏击。生活是琐碎小事,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情要做,来来往往,匆匆忙忙,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在这个适宜的时刻,于丹说:“慢下来,这件事情是2011年中国的一个主题词,因为大家知道,快了是会追尾。”
她向所有人传达了什么是幸福感,“慢”生活便是一种幸福,而在她眼中,幸福感就是一种相信,一种信仰。有一年冬天,为了迎接圣诞节,院子里挂了很多彩灯,在于丹这个成人的眼中,这些是平淡无奇的。然而,她的女儿却兴奋地大喊:那个黄色的心形是柠檬味儿的,红色的雪花是苹果味儿的。于丹站在那些彩灯中间,好像闻到了柠檬和苹果的香味。“当你相信一切美好如斯,便会幸福充盈。”于丹说。
“我想幸福其实是生活里跳出来的亮色,我回家看到我妈妈和我女儿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就是我叫妈的这个人,和叫我妈这个人,都在我的身边,我一进去看到她俩迎出来,那一刻我特别幸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因为女儿的幸福而幸福,因为相信而满足。
是的,华丽与炫目并不代表着快乐和幸福。于丹说,现在人们可以在音乐厅里,穿着晚礼服,听着交响乐队演奏的名曲。但是我们现代人少了中国人原来的那种弹琴方式,那种音乐不是给别人听的,那是要唤醒整个天籁滋养自己的。犹如李白说,他的好朋友抱着名贵的琴从峨眉山下来为他弹琴。挥手一瞬间,带来的是人心的安顿。
后记:于丹,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用她的文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何须追逐太多,名利、金钱等等,一切都抵不过自己拥有的幸福感。如果非得给我们一个追逐的理由,那么不妨试试“琴、棋、书、画”的“静”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
白岩松给在《于丹趣味品人生》的书评中写道:“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起来,可还是要从道理一点点说起,于丹用她的话语文字,在做这件事。茶、酒、琴又或是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
是的,心不静,人若没有目标与信仰,幸福来不了。那么,就让我们烫一壶酒或是泡一杯茶,慢下来,好好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