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本应无国界,其东西方也不过是人为的划定罢了,无论是所谓的东方艺术文化,抑或是所谓的西方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艺术之瑰宝。东方、西方的区别在于人心文化的差别,但艺术理应无差别,应平等对待。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艺术包容力;平等;无界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3-1
每种文化,每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品性,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创作时同样倾注了心血,倾注了对艺术的热爱,倾注了内心深处那真挚的情感,倾注了那对艺术作品的爱。所以,我们对东、西方艺术作品都应持尊重的态度,无论是喜欢与不喜欢,即便是对当下也许不能十分理解的艺术行为,也不应该去一味贬斥,而应抱持尊重的艺术态度去包容,甚至去试着接纳。因为,新的、具有革新意义的艺术表达形式,起初通常都不被人理解。
吴冠中先生曾说,当艺术到达高峰的时候是相通的,其实是不分东方和西方的,这就好比在爬山一样的道理,东面和西面的风景固然是不同的,然而在山顶的时候,它们将会相遇。西方的毕加索可以欣赏东方的齐白石,那么反过来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又好比,西方的音乐家可以听懂中国的乐器,例如二胡,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出二胡的声音;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家却听不懂钢琴,更别说用二胡搞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吴老感慨,因为我们的视野太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吴老先生是当世纪的艺术大家。大师的话,我自认为实在没有资质与能力去评判,但是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说服力的。依我浅显的理解,吴老觉得我们民族中存在着艺术包容力不够的这一问题。
但凡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不拒绝新鲜的事物,遇到好的就会虚心学习请教。齐白石在晚年时曾坦言,要学习素描。“齐白石初受聘于北京美专,曾感激涕零跪地给徐悲鸿叩头。此后数十年张大千去毕加索家里做客,听到他对齐白石艺术的赞美,看到他正在临摹齐白石的画和300余幅临摹作品。拍卖行的拍价与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两回事,有谁能比出中国画、西洋画或东洋画的高下来?齐白石已成世界画坛大师级人物,尚不自知,才有前述的跪地叩头场景。如果硬要从齐白石和毕加索之间比出个高下来,我想可能毕加索因为有机会学习与自已风格迥异的中国画法,倘若得其精髓的话应略占上风。不同的土壤、地域产生的不同文化是地球村人的共同财富。各民族中的智者若能批判地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何愁本民族对世界进步贡献不大?”
赵无极可以算上融贯中西所长的大家,他在艺术道路上寻找到了其独特的表达之法。他于1935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林风眠,深受林风眠的勇于创新、敢于尝新且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精神的影响。而这对赵无极突破艺术之矩的影响,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经在赵无极先生的前言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赵无极的画作中,不但可以看到克利绘画的神秘感,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元代山水大家倪瓒的简练,对于赵无极,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无极是欧洲画坛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从赵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用西方的绘画材料表现,其画作渗透着东方的艺术情思。在东、西绘画之法融会贯通,变为己用之时,赵无极无疑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既有西方之抽象艺术表现,同样有着东方艺术意境之表达。赵无极在艺术创作中持“天人合一”的终极创作观点。他在巴黎发现了西方艺术之精华,同时又一次理解了东方的艺术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无极把东、西方艺术表达形式与思维拧在一起,在艺术史上,是有着巨大的里程碑意义的。
赵无极作为一个中国人,其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的画作中充满了东方的精气神,他的画面诠释着自己的理念以及中国的艺术哲学,并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在西方,赵无极的绘画满足了大众普遍对东方精神的一种心理诉求;而在东方,国人看到的是,他将东方的哲学理念在画面中用很抽象的艺术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精神层次与艺术画面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所以,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讲,赵无极在中西方都很“吃得开”。
我们应该抛开一切包袱,逃出思想的藩篱,决不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们应该以敬仰甚至于供养的心态去仰望大师,无所谓东方与西方,千百年来的艺术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地球的距离不过在指尖———伸手的距离。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怀着敬意之心,踏着巨人之肩、大师之肩,走得更高、更好、更远。而这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是他们所心许期望的。艺术本无国界,让我们一起摊开手、敞开心去拥抱、包容爱艺之人所创艺之界。艺无界!
参考文献:
[1]曹美英.心安气和———论赵无极绘画[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史晓楠.中国油画的诗画意境———意象油画之我见[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何璐伟.变则通,通则久[J].青春岁月,2011,(24).
[4]宋湘绮.管理研究中感悟与实证的对接———比较“中道管理”与“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J].管理学报,2011,(01).
[5]刘新纲.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
[6]蔡骅.林风眠的绘画艺术成就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
[7]常馨悦.大家吴冠中[J].现代养生B,2011,(05).
[8]安晓佩.品析吴冠中———中西结合的装饰性彩墨[J].金田,2013,(07).
[9]罗伟.寻找油画语言东方与西方的融合[J].艺术百家,2006,(05).
[10]黄洁,栾布.吴冠中融创中西的艺术道路[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9).
作者简介:
刘小琦,女,辽宁锦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油画。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艺术包容力;平等;无界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3-1
每种文化,每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品性,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创作时同样倾注了心血,倾注了对艺术的热爱,倾注了内心深处那真挚的情感,倾注了那对艺术作品的爱。所以,我们对东、西方艺术作品都应持尊重的态度,无论是喜欢与不喜欢,即便是对当下也许不能十分理解的艺术行为,也不应该去一味贬斥,而应抱持尊重的艺术态度去包容,甚至去试着接纳。因为,新的、具有革新意义的艺术表达形式,起初通常都不被人理解。
吴冠中先生曾说,当艺术到达高峰的时候是相通的,其实是不分东方和西方的,这就好比在爬山一样的道理,东面和西面的风景固然是不同的,然而在山顶的时候,它们将会相遇。西方的毕加索可以欣赏东方的齐白石,那么反过来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又好比,西方的音乐家可以听懂中国的乐器,例如二胡,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出二胡的声音;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家却听不懂钢琴,更别说用二胡搞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吴老感慨,因为我们的视野太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吴老先生是当世纪的艺术大家。大师的话,我自认为实在没有资质与能力去评判,但是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说服力的。依我浅显的理解,吴老觉得我们民族中存在着艺术包容力不够的这一问题。
但凡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不拒绝新鲜的事物,遇到好的就会虚心学习请教。齐白石在晚年时曾坦言,要学习素描。“齐白石初受聘于北京美专,曾感激涕零跪地给徐悲鸿叩头。此后数十年张大千去毕加索家里做客,听到他对齐白石艺术的赞美,看到他正在临摹齐白石的画和300余幅临摹作品。拍卖行的拍价与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两回事,有谁能比出中国画、西洋画或东洋画的高下来?齐白石已成世界画坛大师级人物,尚不自知,才有前述的跪地叩头场景。如果硬要从齐白石和毕加索之间比出个高下来,我想可能毕加索因为有机会学习与自已风格迥异的中国画法,倘若得其精髓的话应略占上风。不同的土壤、地域产生的不同文化是地球村人的共同财富。各民族中的智者若能批判地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何愁本民族对世界进步贡献不大?”
赵无极可以算上融贯中西所长的大家,他在艺术道路上寻找到了其独特的表达之法。他于1935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林风眠,深受林风眠的勇于创新、敢于尝新且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精神的影响。而这对赵无极突破艺术之矩的影响,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经在赵无极先生的前言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赵无极的画作中,不但可以看到克利绘画的神秘感,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元代山水大家倪瓒的简练,对于赵无极,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无极是欧洲画坛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从赵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用西方的绘画材料表现,其画作渗透着东方的艺术情思。在东、西绘画之法融会贯通,变为己用之时,赵无极无疑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既有西方之抽象艺术表现,同样有着东方艺术意境之表达。赵无极在艺术创作中持“天人合一”的终极创作观点。他在巴黎发现了西方艺术之精华,同时又一次理解了东方的艺术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无极把东、西方艺术表达形式与思维拧在一起,在艺术史上,是有着巨大的里程碑意义的。
赵无极作为一个中国人,其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的画作中充满了东方的精气神,他的画面诠释着自己的理念以及中国的艺术哲学,并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在西方,赵无极的绘画满足了大众普遍对东方精神的一种心理诉求;而在东方,国人看到的是,他将东方的哲学理念在画面中用很抽象的艺术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精神层次与艺术画面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所以,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讲,赵无极在中西方都很“吃得开”。
我们应该抛开一切包袱,逃出思想的藩篱,决不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们应该以敬仰甚至于供养的心态去仰望大师,无所谓东方与西方,千百年来的艺术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地球的距离不过在指尖———伸手的距离。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怀着敬意之心,踏着巨人之肩、大师之肩,走得更高、更好、更远。而这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是他们所心许期望的。艺术本无国界,让我们一起摊开手、敞开心去拥抱、包容爱艺之人所创艺之界。艺无界!
参考文献:
[1]曹美英.心安气和———论赵无极绘画[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史晓楠.中国油画的诗画意境———意象油画之我见[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何璐伟.变则通,通则久[J].青春岁月,2011,(24).
[4]宋湘绮.管理研究中感悟与实证的对接———比较“中道管理”与“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J].管理学报,2011,(01).
[5]刘新纲.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
[6]蔡骅.林风眠的绘画艺术成就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
[7]常馨悦.大家吴冠中[J].现代养生B,2011,(05).
[8]安晓佩.品析吴冠中———中西结合的装饰性彩墨[J].金田,2013,(07).
[9]罗伟.寻找油画语言东方与西方的融合[J].艺术百家,2006,(05).
[10]黄洁,栾布.吴冠中融创中西的艺术道路[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9).
作者简介:
刘小琦,女,辽宁锦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