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然而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决定着他的知识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社会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需求方面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建设人才。
关键词:社会现象 学生不健康心理 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父母亲的生存方式、社会地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被父母长辈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了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等不良心态随之带入学校、课堂。当别人的某些方面胜过自己时,就产生了嫉妒心,这种自私心理的表现,必然破坏同学之间的良好道德关系。家庭条件差的特别是父母没有稳定工作或父母是农村进城打工族的子女,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子女的各项要求,家庭生活缺东少西,与同学相比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同学们面前很容易转化成虚荣心,心理脆弱,很容易做出过激行为。这两种心态支配下的学生,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进步,而且易破坏班集体的团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原因,在经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认为:
一、 在校部分初中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一) 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有关。无论是嫉妒还是虚荣都是在利己思想和不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上很多人用金钱、权利衡量其社会地位,以此决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和交往态度。在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下,一些中学生的心灵难免会不同程度地蒙上自私的阴影,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自私的阴影必然产生出嫉妒心理和虚荣心理。
(二) 由于老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所致。有些老师对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只看见优点而掩盖其缺点;对待中等的学生冷淡,顺其自然;对待后进生则感情对立,语言粗暴。特别是对家庭条件优越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你们家有座金山,你还需要学习吗;”而对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也差的打工子女则说:“只要有个小学文化,会看秤会数钱就行了。”这些言行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了心理失衡,从而诱发了他们的嫉妒心理和虚荣心理。
(三) 不健康的竞争心里也是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中学生的竞争心理表现的比较外露,在竞争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竞争获胜者会得到鲜花、掌声、赞扬、鼓励,而学生对竞争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竞争就是为了实现心里的满足,没有认识到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是提高自我能力、挖掘自我潜能的方式。因此就会在分数的竞争中失去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产生嫉妒和虚荣心。
二、 针对部分中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我们应充分运用思品课教学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首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美丑之别,特别是自己的尊严应靠自己的能力来树立,而不是靠家庭、父母的影响。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我让同学们每一周都对自己的各方面做一次总结,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还让同学们互相发现,使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时,我让每一个同学在妇女节时给女老师送一份既经济又实用有意义的礼物。结果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就去商场买了本子、笔等物品;而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自己动手做了椅垫、杯套等。老师们赞扬了自己动手的同学,让那些条件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创造能力比金钱更有价值。
其次,坚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的原则。热爱所有的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他需要教师用炽热的爱去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的,上课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其自信心;平时行为习惯较差但很聪明,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而故意捣乱的,让他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回答正确给予表扬,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增强其自尊心。由于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这些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使其他同学心理上逐渐接纳这些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里的位置,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
第三,坚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识的原则。嫉妒和虚荣是心理上的肿瘤,只有不断的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消除。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使学生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我组织了一次模拟“家庭生活”活动,把家庭条件优、劣的同学进行搭配分配,然后分组进行“洗衣、做饭”等比赛。比赛过程中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干起来轻车熟路、动作麻利,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却不知从何处做起,必须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再如,一学期新课上完后,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承担一课的复习任务,要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复习提纲、复习要点,还要学出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上一节复习课。在这项活动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他们以精采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通过这些团结合作的活动,是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而且同学们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才能共同进步。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嫉妒、虚荣等不健康心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这就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要在竞争中取胜,还需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又需要人们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切,必须要求社会活动参与者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心胸宽广、公而忘私、身心全面健康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键词:社会现象 学生不健康心理 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父母亲的生存方式、社会地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被父母长辈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了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等不良心态随之带入学校、课堂。当别人的某些方面胜过自己时,就产生了嫉妒心,这种自私心理的表现,必然破坏同学之间的良好道德关系。家庭条件差的特别是父母没有稳定工作或父母是农村进城打工族的子女,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子女的各项要求,家庭生活缺东少西,与同学相比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同学们面前很容易转化成虚荣心,心理脆弱,很容易做出过激行为。这两种心态支配下的学生,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进步,而且易破坏班集体的团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原因,在经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认为:
一、 在校部分初中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一) 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有关。无论是嫉妒还是虚荣都是在利己思想和不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上很多人用金钱、权利衡量其社会地位,以此决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和交往态度。在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下,一些中学生的心灵难免会不同程度地蒙上自私的阴影,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自私的阴影必然产生出嫉妒心理和虚荣心理。
(二) 由于老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所致。有些老师对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只看见优点而掩盖其缺点;对待中等的学生冷淡,顺其自然;对待后进生则感情对立,语言粗暴。特别是对家庭条件优越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你们家有座金山,你还需要学习吗;”而对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也差的打工子女则说:“只要有个小学文化,会看秤会数钱就行了。”这些言行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了心理失衡,从而诱发了他们的嫉妒心理和虚荣心理。
(三) 不健康的竞争心里也是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中学生的竞争心理表现的比较外露,在竞争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竞争获胜者会得到鲜花、掌声、赞扬、鼓励,而学生对竞争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竞争就是为了实现心里的满足,没有认识到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是提高自我能力、挖掘自我潜能的方式。因此就会在分数的竞争中失去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产生嫉妒和虚荣心。
二、 针对部分中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我们应充分运用思品课教学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首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美丑之别,特别是自己的尊严应靠自己的能力来树立,而不是靠家庭、父母的影响。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我让同学们每一周都对自己的各方面做一次总结,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还让同学们互相发现,使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时,我让每一个同学在妇女节时给女老师送一份既经济又实用有意义的礼物。结果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就去商场买了本子、笔等物品;而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自己动手做了椅垫、杯套等。老师们赞扬了自己动手的同学,让那些条件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创造能力比金钱更有价值。
其次,坚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的原则。热爱所有的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他需要教师用炽热的爱去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的,上课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其自信心;平时行为习惯较差但很聪明,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而故意捣乱的,让他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回答正确给予表扬,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增强其自尊心。由于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这些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使其他同学心理上逐渐接纳这些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里的位置,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
第三,坚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识的原则。嫉妒和虚荣是心理上的肿瘤,只有不断的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消除。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使学生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我组织了一次模拟“家庭生活”活动,把家庭条件优、劣的同学进行搭配分配,然后分组进行“洗衣、做饭”等比赛。比赛过程中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干起来轻车熟路、动作麻利,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却不知从何处做起,必须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再如,一学期新课上完后,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承担一课的复习任务,要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复习提纲、复习要点,还要学出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上一节复习课。在这项活动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他们以精采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通过这些团结合作的活动,是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而且同学们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才能共同进步。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嫉妒、虚荣等不健康心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这就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要在竞争中取胜,还需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又需要人们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切,必须要求社会活动参与者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心胸宽广、公而忘私、身心全面健康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