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施工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基于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性特点,本文首先是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然后通过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了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最后针对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评价指标的模糊性, 建立了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字: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由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而且绿色建筑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客观、普适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
二、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由于我国已经有绿色建筑、奥运工程绿色施工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时,应尽量与已有的评价标准相协调.其次,我们认为企业管理体系仅仅是一个手段,是否绿色施工的关键应该看施工企业的实际表现,是否在施工中实现了“绿色”.所以,应当更注重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等所体现出来的施工的“绿色性”。工程施工涉及的地域广泛,各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可能有较大差别.为使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考虑到工程施工的这种特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即采用专家筛选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直观、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共分2级,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共17个一级指标的含义较为简单明了,下面仅就二级指标进行阐释.
施工临时用地选址是指临时设施布置时应当尽量避免占用良地,减少临时占用对后续土地利用的影响;施工临时用地面积是通过节地型施工组织设计,减少临时用地面积。施工能耗定额计量是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中能源利用率;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是通过采取恰当的施工组织减少机械无用功,避免造成能源损失;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是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能源使用结构是尽量采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循环材料使用是指充分利用旧料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作为临时设施和周转性机具材料;就地取材是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建材使用是根据国家对绿色建材的相关规定选用建筑材料。
三、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综述
1972年,罗森布朗在其出版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中则提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1983年通过的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了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我国才接触到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书籍。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正式步入自主研究阶段。 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在项目中常用的风險识别方法有:访谈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法、现场考察法、参考统计记录法、外部咨询法等。前期预测和识别是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风险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找到方向。常用的分析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四、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和风险识别
由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思维习惯影响, 以及缺乏绿色施工经验, 人们往往会忽略绿色这一主题,这种偏离“绿色”目标的不确定性便是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包含了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把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
五、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为了避免人们的主观臆断,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风险的判定,使风险评定工作数据化、程序化,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具有权衡比较不同评价指标间差异程度的作用。根据本文指标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3、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评价步骤:
(1)U={u1,u2,u3,u4,u5,u6}={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u1={u11,u12,u13,u14,u15}={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2)建立权重集:根据每一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给每一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就得到了各因素相应的权重集。如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3,a4,a5,a6),第二层权重集:A1=(a11,a12,a13,a14,a15)
(3)确定评语集:不论评价指标有多少级,评语集只有1个。将风险程度设定为五级: 低风险V1; 较低风险V2,中等风险V3, 较高风险V4, 高风险V5。五个风险评定等级构成V={V1, V2, V3, V4, V5}。
(4)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度函数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由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施工方案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经统计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式子中的n为各子集中所含的二级指标数,rij表示指标因素i(i=1,2,...,n )对评价等级j(j=1~5)的隶属度。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i=AiRi,其中Ai=(ai1,ai2,ai3,ai4,ai5),i=1~6。
(5)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运算,B=AR, 其中A=(a1,a2,a3,a4,a5),R=[B1,B2,B3,B4,B5]T
(6)得出评价结论:由B中元素的大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的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策划人员在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要给于关注, 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策划质量。
六、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配合。企业的施工成本、社会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干扰程度都与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存在风险,风险概念的引入, 可以使策划者的头脑中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施工方案策划的科学性, 使项目更好的实现绿色目标, 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 从而能够更好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对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霍娟.《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科技风》,2008
[3]周芳.《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管理》[J].《工程项目管理》,2009
关键字: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由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而且绿色建筑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客观、普适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
二、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由于我国已经有绿色建筑、奥运工程绿色施工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时,应尽量与已有的评价标准相协调.其次,我们认为企业管理体系仅仅是一个手段,是否绿色施工的关键应该看施工企业的实际表现,是否在施工中实现了“绿色”.所以,应当更注重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等所体现出来的施工的“绿色性”。工程施工涉及的地域广泛,各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可能有较大差别.为使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考虑到工程施工的这种特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即采用专家筛选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直观、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共分2级,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共17个一级指标的含义较为简单明了,下面仅就二级指标进行阐释.
施工临时用地选址是指临时设施布置时应当尽量避免占用良地,减少临时占用对后续土地利用的影响;施工临时用地面积是通过节地型施工组织设计,减少临时用地面积。施工能耗定额计量是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中能源利用率;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是通过采取恰当的施工组织减少机械无用功,避免造成能源损失;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是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能源使用结构是尽量采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循环材料使用是指充分利用旧料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作为临时设施和周转性机具材料;就地取材是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建材使用是根据国家对绿色建材的相关规定选用建筑材料。
三、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综述
1972年,罗森布朗在其出版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中则提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1983年通过的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了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我国才接触到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书籍。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正式步入自主研究阶段。 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在项目中常用的风險识别方法有:访谈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法、现场考察法、参考统计记录法、外部咨询法等。前期预测和识别是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风险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找到方向。常用的分析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四、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和风险识别
由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思维习惯影响, 以及缺乏绿色施工经验, 人们往往会忽略绿色这一主题,这种偏离“绿色”目标的不确定性便是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包含了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把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
五、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为了避免人们的主观臆断,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风险的判定,使风险评定工作数据化、程序化,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具有权衡比较不同评价指标间差异程度的作用。根据本文指标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3、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评价步骤:
(1)U={u1,u2,u3,u4,u5,u6}={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u1={u11,u12,u13,u14,u15}={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2)建立权重集:根据每一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给每一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就得到了各因素相应的权重集。如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3,a4,a5,a6),第二层权重集:A1=(a11,a12,a13,a14,a15)
(3)确定评语集:不论评价指标有多少级,评语集只有1个。将风险程度设定为五级: 低风险V1; 较低风险V2,中等风险V3, 较高风险V4, 高风险V5。五个风险评定等级构成V={V1, V2, V3, V4, V5}。
(4)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度函数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由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施工方案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经统计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式子中的n为各子集中所含的二级指标数,rij表示指标因素i(i=1,2,...,n )对评价等级j(j=1~5)的隶属度。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i=AiRi,其中Ai=(ai1,ai2,ai3,ai4,ai5),i=1~6。
(5)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运算,B=AR, 其中A=(a1,a2,a3,a4,a5),R=[B1,B2,B3,B4,B5]T
(6)得出评价结论:由B中元素的大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的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策划人员在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要给于关注, 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策划质量。
六、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配合。企业的施工成本、社会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干扰程度都与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存在风险,风险概念的引入, 可以使策划者的头脑中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施工方案策划的科学性, 使项目更好的实现绿色目标, 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 从而能够更好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对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霍娟.《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科技风》,2008
[3]周芳.《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管理》[J].《工程项目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