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二载,醉心科研,凭着一股创新的激情和使命感在职业教育的事业上不断追求着新的高度;二十二载,兢兢业业,带领一支勤奋的团队在电力仿真高地上不断开辟着新的道路。作为一所职业学校的研究者,凭着在电力仿真领域的丰硕成果成为业界权威,甚至赢得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垂青。而作为一名职教老师,他最挂怀的依然是如何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让职业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攀登仿真科研“高地”
成为一名工程师,手里拿着设计图纸穿行于车间与工地,这一直是廖自强中学时的梦想,即使在他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时也不曾改变。“我觉得自己并不善于言辞,只喜欢一个人在钟爱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
1988年7月,廖自强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上了教师岗位,从此便扎根职业教育。而让他大放光彩的则是他在科研岗位上的杰出成绩。
基于产业及学院发展需要,1989年,廖自强被调到该院电力仿真培训中心从事火电厂、变电站的仿真培训和仿真机的开发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大电厂相继并网300MW和600MW火力发电机组,我国的发电事业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运行岗位上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上仿真机则成了培训电力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最好方法。
当时国内尚未独立开发出仿真系统,1992年,原湖北省电业局委托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300MW火电机组进行仿真系统的开发,该院仿真筹建办公室在教学教师队伍中挑选了一批年轻的老师来到筹建小组。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廖自强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功底,参与到该院协助清华大学开发3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的工作中。那时300MW仿真机系统对于该院科研来说还是空白,根据要求,该院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仿真机系统,并且聘请了当时在国内火电仿真培训方面技术比较成熟的清华大学的人员来为该院培训教师做指导。廖自强与一批年轻教师一起克服仿真机技术手册上语言的困难,潜心钻研,团结协作,期间还去清华大学本部学习了近两年时间的火电仿真技术,为以后该院进行自主开发仿真机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由廖自强负责开发的“300MW分散控制系统火电机组”成功安装。项目荣获了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华中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电力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武汉电院也成为国内高职高专中第一所自主研发仿真系统的院校。
这些光辉成绩的背后,是廖自强和他的团队巨大的付出。一开始,仿真系统作为一个陌生的工作领域,一切可谓从零开始,团队遇到的难题不胜枚举。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廖自强都始终坚守在仿真科学阵地。他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和负责,同事们都有目共睹。“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仿真中心的同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闲不下来。每次放长假,不超过3天,大家便不约而同地都到办公室来了。”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仿真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平说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廖自强行事低调,唯独对他从事的仿真科研和教学培训感兴趣。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勤勤恳恳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把手头的事情尽量做好。”
挑战尖端,引领科技潮流
经历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在仿真科研领域站住脚的廖自强并不知足。伴随着国家电力产业的技术革新步伐,他将目光瞄准了仿真尖端领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网系统发展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低参数到高参数,电网安全运行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技术的进步对变电仿真提出了新的挑战。廖自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团队与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合作开发了“500kv变电站仿真机”项目,获得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仿真系统”获得中国电力联合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年底,该院又成功开发出了国内首套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机系统。作为负责人的廖自强在开发期间走访了全国各地许多电厂进行实地调研,积极组织学院教师仔细收集资料,认真研讨。他不仅主持了整个项目的开发,还承担了电厂电气部分的仿真开发工作,在此科研项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2008年12月30日,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从此我国高压输电走进了世界领先行列。3个月后,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专家一行来到武汉,对武汉电院与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家电网公司“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项目进行验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弥补了我国当前理论讲授结合现场操作培训模式的不足,已在全國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作为负责人的廖自强说,该项目的开发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以往仿真系统的开发都是在该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被熟练运用的背景下进行的,而该项目早在国家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刚刚投入建设时,就发出了关于开发此项目仿真培训系统的通知。作为一项尖端技术,技术难题、时间紧张……一个个困难摆在了开发团队面前。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廖自强常常往返于南阳、荆门等建设工地,在实际调研的同时,主动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他的努力让项目仿真开发加快了脚步。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廖自强作为该院仿真中心的一员,时常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所在的团队极富凝聚力,大家相互砥砺,在宽松的工作环境中,共同创造着成功。在廖自强与仿真中心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的仿真培训已经稳稳地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在众多闪耀的荣誉光环下,廖自强却很淡定地说:“荣誉不在多,而在于它所体现的价值。对于我来说,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和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得到的科技开发成果上。”该院仿真机开发技术日臻成熟,而廖自强并未因此自满。他依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仿真技术理论知识,并积极结合实践,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信念和学识融进了电力仿真培训和科研领域中,迈着坚实的步伐,力争在仿真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当一名工程师,是廖自强学生时代最初的梦想。但天总难遂人愿,伏案电力仿真研究与开发,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却成为他如今的工作内容。
“其实一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很多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好。”他相信用一颗谦虚、认真的心同样能教好学生。如今,教师是最让他挂怀的工作。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出更多的仿真领域技能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才是最佳的科研成果转化。
因此,主持科研项目之余,廖自强每年承担近八个月的培训任务。在他看来,每次培训都承载着诸多电厂和变电站的发展希望。无论多忙多疲惫他从不推辞,每年都能圆满地完成培训任务。他说:“我们投入精力让工人在上岗前熟练仿真系统的操作,可以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因出错造成的损失。”
“很多人觉得职后培训比职前培训简单些,其实职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每次参加培训的对象的能力与工作层次都不尽相同,因此授课时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应尽量协调好每一名学员的学习情况。”廖自强在谈及职后教育时说。授课内容的深浅不易把握使授课环节的策划成为培训课的难点。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课前积极与学员沟通,找到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难点想办法讲简单,简单的道理要与理论依据相对应。”
通过不断的摸索,他在授课中采取了一种构建式的教学模式。“每次都从最基础的开始讲,然后层层深入,逐步拔高所讲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员了。”除此之外,为了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他常常深入各个变电站,收集资料,分析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然后细心整理记录,在培训中必要的时候一一讲解。他丰富的现场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蔼严谨的教学态度,令培训学员大为欣赏。“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与现场紧密结合的仿真培训使自己的变电站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很大提高。”山西晋城供电公司的刘亚坤如是说。就这样通过一次次培训、交流,廖自强与各地的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他的培训课上,从来没有学员缺课。
河南供电公司的张劲光在谈及上廖自强所教的电网运行培训课程的感受时这样说道:“他讲的知识点很齐全,每一个案例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很切合实际,因此大家都乐意听他的课。通过短短一周的仿真培训,我们的变电站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有良好的培训效果作保障,国内许多变电站和发电厂与武汉电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培训关系,还定点在此进行培训。作为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廖自强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同时,也成为学校一张鲜亮的名片,因为许多电厂就是奔着他来的。
谨记责任,执著追求完美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廖自强所在的武汉电院已经成为电力仿真领域的最佳培训基地。这得益于廖自强主导下的技术领先优势,也得益于他在培训工作中的认真、严格、严谨的要求。
“严格要求,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廖自强说,“电力培训不容有半点疏忽。”在一次培训中,有几个学员在他的课堂上上网玩游戏。“这让我很是不解,我本来以为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来说,自主性应该是很强的,而且他们还有的是公司准备提干的职工。”提到这,他仍然有些激动,“我当时觉得,既然他们来上我的課,我就得对他们负责。所以我当着所有学员的面批评了他们。”对于成年的职工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很失面子的事,恼怒自然也免不了,但他们却很诚恳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从来没在培训时遇到这么负责的老师,我们很钦佩廖教授的这股‘正气’。”
“我想尝试着去做一些职前培训的教育工作”,从事这么多年的职后教育工作,他对于职前和职后教育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职后教育注重的是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职前教育则侧重于让同学们建立起理论基础,然后再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这二者显然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职前与职后教育的关联性,他希望能够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整个电力教育事业之中,给更多人带来帮助。
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能把事情做完美。廖自强堪称工作上的完美主义者。为能更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学识传授给运行人员,他利用休息时间主编了全国高职规划教材《电气运行》(第二版),该教材在变电运行人员中得到了好评,并多次重新印刷发行,教材对应的课程目前也是武汉电院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他还参编了国家电监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材《高压操作部分》,另外还编写了《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等书籍。
廖自强始终无怨无悔地全身心投入到电力仿真培训和科研领域里,在武汉电院这片仿真高地上勤耕不懈,结出了累累职教硕果。从1992年该院仿真培训中心成立以来,他带领一批职业培训师为祖国的发电事业培养了近万名电力栋梁,他们多为电力战线上的骨干。廖自强也在2000年、2005年、2009年连续三届被学校授予“职业教育专家”称号,是该院从2000年至今唯一一位连续获此殊荣的教师。2010年他被该院评为首届师德模范。此外,他还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优秀培训师。由他负责的已获验收的教研课题、科研项目达十余项。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做师表,工作二十余载,廖自强始终情系三尺讲台,用心书写科学人生。
廖自强: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仿真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2010年,他主持的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项目获得中电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攀登仿真科研“高地”
成为一名工程师,手里拿着设计图纸穿行于车间与工地,这一直是廖自强中学时的梦想,即使在他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时也不曾改变。“我觉得自己并不善于言辞,只喜欢一个人在钟爱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
1988年7月,廖自强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上了教师岗位,从此便扎根职业教育。而让他大放光彩的则是他在科研岗位上的杰出成绩。
基于产业及学院发展需要,1989年,廖自强被调到该院电力仿真培训中心从事火电厂、变电站的仿真培训和仿真机的开发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大电厂相继并网300MW和600MW火力发电机组,我国的发电事业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运行岗位上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上仿真机则成了培训电力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最好方法。
当时国内尚未独立开发出仿真系统,1992年,原湖北省电业局委托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300MW火电机组进行仿真系统的开发,该院仿真筹建办公室在教学教师队伍中挑选了一批年轻的老师来到筹建小组。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廖自强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功底,参与到该院协助清华大学开发3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的工作中。那时300MW仿真机系统对于该院科研来说还是空白,根据要求,该院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仿真机系统,并且聘请了当时在国内火电仿真培训方面技术比较成熟的清华大学的人员来为该院培训教师做指导。廖自强与一批年轻教师一起克服仿真机技术手册上语言的困难,潜心钻研,团结协作,期间还去清华大学本部学习了近两年时间的火电仿真技术,为以后该院进行自主开发仿真机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由廖自强负责开发的“300MW分散控制系统火电机组”成功安装。项目荣获了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华中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电力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武汉电院也成为国内高职高专中第一所自主研发仿真系统的院校。
这些光辉成绩的背后,是廖自强和他的团队巨大的付出。一开始,仿真系统作为一个陌生的工作领域,一切可谓从零开始,团队遇到的难题不胜枚举。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廖自强都始终坚守在仿真科学阵地。他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和负责,同事们都有目共睹。“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仿真中心的同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闲不下来。每次放长假,不超过3天,大家便不约而同地都到办公室来了。”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仿真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平说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廖自强行事低调,唯独对他从事的仿真科研和教学培训感兴趣。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勤勤恳恳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把手头的事情尽量做好。”
挑战尖端,引领科技潮流
经历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在仿真科研领域站住脚的廖自强并不知足。伴随着国家电力产业的技术革新步伐,他将目光瞄准了仿真尖端领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网系统发展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低参数到高参数,电网安全运行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技术的进步对变电仿真提出了新的挑战。廖自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团队与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合作开发了“500kv变电站仿真机”项目,获得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仿真系统”获得中国电力联合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年底,该院又成功开发出了国内首套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机系统。作为负责人的廖自强在开发期间走访了全国各地许多电厂进行实地调研,积极组织学院教师仔细收集资料,认真研讨。他不仅主持了整个项目的开发,还承担了电厂电气部分的仿真开发工作,在此科研项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2008年12月30日,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从此我国高压输电走进了世界领先行列。3个月后,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专家一行来到武汉,对武汉电院与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家电网公司“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项目进行验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弥补了我国当前理论讲授结合现场操作培训模式的不足,已在全國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作为负责人的廖自强说,该项目的开发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以往仿真系统的开发都是在该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被熟练运用的背景下进行的,而该项目早在国家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刚刚投入建设时,就发出了关于开发此项目仿真培训系统的通知。作为一项尖端技术,技术难题、时间紧张……一个个困难摆在了开发团队面前。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廖自强常常往返于南阳、荆门等建设工地,在实际调研的同时,主动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他的努力让项目仿真开发加快了脚步。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廖自强作为该院仿真中心的一员,时常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所在的团队极富凝聚力,大家相互砥砺,在宽松的工作环境中,共同创造着成功。在廖自强与仿真中心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的仿真培训已经稳稳地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在众多闪耀的荣誉光环下,廖自强却很淡定地说:“荣誉不在多,而在于它所体现的价值。对于我来说,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和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得到的科技开发成果上。”该院仿真机开发技术日臻成熟,而廖自强并未因此自满。他依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仿真技术理论知识,并积极结合实践,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信念和学识融进了电力仿真培训和科研领域中,迈着坚实的步伐,力争在仿真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当一名工程师,是廖自强学生时代最初的梦想。但天总难遂人愿,伏案电力仿真研究与开发,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却成为他如今的工作内容。
“其实一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很多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好。”他相信用一颗谦虚、认真的心同样能教好学生。如今,教师是最让他挂怀的工作。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出更多的仿真领域技能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才是最佳的科研成果转化。
因此,主持科研项目之余,廖自强每年承担近八个月的培训任务。在他看来,每次培训都承载着诸多电厂和变电站的发展希望。无论多忙多疲惫他从不推辞,每年都能圆满地完成培训任务。他说:“我们投入精力让工人在上岗前熟练仿真系统的操作,可以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因出错造成的损失。”
“很多人觉得职后培训比职前培训简单些,其实职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每次参加培训的对象的能力与工作层次都不尽相同,因此授课时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应尽量协调好每一名学员的学习情况。”廖自强在谈及职后教育时说。授课内容的深浅不易把握使授课环节的策划成为培训课的难点。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课前积极与学员沟通,找到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难点想办法讲简单,简单的道理要与理论依据相对应。”
通过不断的摸索,他在授课中采取了一种构建式的教学模式。“每次都从最基础的开始讲,然后层层深入,逐步拔高所讲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员了。”除此之外,为了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他常常深入各个变电站,收集资料,分析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然后细心整理记录,在培训中必要的时候一一讲解。他丰富的现场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蔼严谨的教学态度,令培训学员大为欣赏。“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与现场紧密结合的仿真培训使自己的变电站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很大提高。”山西晋城供电公司的刘亚坤如是说。就这样通过一次次培训、交流,廖自强与各地的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他的培训课上,从来没有学员缺课。
河南供电公司的张劲光在谈及上廖自强所教的电网运行培训课程的感受时这样说道:“他讲的知识点很齐全,每一个案例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很切合实际,因此大家都乐意听他的课。通过短短一周的仿真培训,我们的变电站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有良好的培训效果作保障,国内许多变电站和发电厂与武汉电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培训关系,还定点在此进行培训。作为一名优秀的职校教师,廖自强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同时,也成为学校一张鲜亮的名片,因为许多电厂就是奔着他来的。
谨记责任,执著追求完美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廖自强所在的武汉电院已经成为电力仿真领域的最佳培训基地。这得益于廖自强主导下的技术领先优势,也得益于他在培训工作中的认真、严格、严谨的要求。
“严格要求,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廖自强说,“电力培训不容有半点疏忽。”在一次培训中,有几个学员在他的课堂上上网玩游戏。“这让我很是不解,我本来以为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来说,自主性应该是很强的,而且他们还有的是公司准备提干的职工。”提到这,他仍然有些激动,“我当时觉得,既然他们来上我的課,我就得对他们负责。所以我当着所有学员的面批评了他们。”对于成年的职工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很失面子的事,恼怒自然也免不了,但他们却很诚恳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从来没在培训时遇到这么负责的老师,我们很钦佩廖教授的这股‘正气’。”
“我想尝试着去做一些职前培训的教育工作”,从事这么多年的职后教育工作,他对于职前和职后教育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职后教育注重的是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职前教育则侧重于让同学们建立起理论基础,然后再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这二者显然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职前与职后教育的关联性,他希望能够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整个电力教育事业之中,给更多人带来帮助。
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能把事情做完美。廖自强堪称工作上的完美主义者。为能更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学识传授给运行人员,他利用休息时间主编了全国高职规划教材《电气运行》(第二版),该教材在变电运行人员中得到了好评,并多次重新印刷发行,教材对应的课程目前也是武汉电院的省级精品课程之一;他还参编了国家电监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材《高压操作部分》,另外还编写了《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等书籍。
廖自强始终无怨无悔地全身心投入到电力仿真培训和科研领域里,在武汉电院这片仿真高地上勤耕不懈,结出了累累职教硕果。从1992年该院仿真培训中心成立以来,他带领一批职业培训师为祖国的发电事业培养了近万名电力栋梁,他们多为电力战线上的骨干。廖自强也在2000年、2005年、2009年连续三届被学校授予“职业教育专家”称号,是该院从2000年至今唯一一位连续获此殊荣的教师。2010年他被该院评为首届师德模范。此外,他还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优秀培训师。由他负责的已获验收的教研课题、科研项目达十余项。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做师表,工作二十余载,廖自强始终情系三尺讲台,用心书写科学人生。
廖自强: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仿真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2010年,他主持的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项目获得中电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