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的加大,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博物馆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不断延伸扩大,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在此背景下,研究地方基层博物馆在当地文化传承中的社会功用显得意义重大。
一、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现状
在举国上下重点推进文化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免费开放早已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常规内容,包括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临沂市博物馆是一个地质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余平,展厅面积1万余平,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是国家二级馆,每年固定的免费开放资金139万元。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除了正常免费开放320天外,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窥一豹而知全身”,这是当前中国大多地方公共博物馆的缩影。
打造社会公益服务品牌,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自2013年开始,博物馆每年举行“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刚毕业的高中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日常公益志愿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作为走进大学校园前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每年吸引大批的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在这里亲身体验了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魅力,感受到精美的文物藏品带来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带着这份对家乡厚重文化的自豪感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宣传使者,这就是这项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2016年,临沂市博物馆先后启动了“十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社会公益活动。延伸博物馆开门办馆的传统定位。据统计,一年来全市的11所中小学的7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对弥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断层”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流动博物馆”更是打破了坐等民众前来参观的服务理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精美的文物走进社区、校园,上门提供科普宣传教育,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创新的举措,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的重要探索,从效果来看,值得地方博物馆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功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不是最终的目的和哗众取宠的手段。尤其是地方博物馆,要重点定位自身的存在价值,切不可在争取免费开放资金中喧宾夺主,误入歧途。
首先,要明确的是博物馆的展陈基础。一个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展陈的效果,展馆、展厅带给民众的感受和思考。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设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临沂通史展厅”、“汉画像石展厅”、“历史名人展厅”、“陶器展厅”、“铜镜、古钱币展厅”和“书画展厅”。主展厅与专题展厅遥相呼应,清晰展示了临沂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相继策展了“沂蒙红色文化展”、“临沂望族家规家训展”等专题特色展,引进了“齐鲁瑰宝”巡展等高水准的省级展览,组织了沂蒙六姐妹画像展、“孝文化”漫画展等临时展。综合展陈与专题展陈、固定展厅与临时展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办活了展陈,吸引了民众。
其次,要勇于承担文物内涵研究阐发的职责。就地方博物馆而言,研究力量的薄弱一直是困扰内涵阐发的难题。然而,文物内涵的研究与阐发,是做好博物馆内涵研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不可忽视,更不可废弃。就临沂市博物馆而言,利用文物资源与硬件平台,吸引科研力量入驻,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出科研成果,成为可借鉴的成功范例。2016年,在与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洗砚池晋墓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公开发行。洗砚池晋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魏晋时期考古的重大的发现,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为洗砚池晋墓这个沉积了十余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同年,临沂市博物馆还与临沂大学合作完成了课题《沂蒙地区汉画像装饰艺术比较研究》,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立项。
再次,要兼顾文物普查与修复的本职工作。这是很多地方博物馆担负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个地区的文物普查,首先从博物馆馆藏文物开始。文物修复也不可能在考古发掘现场草草进行,离不开博物馆的硬件支持,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丰富馆藏文物提供了大量的支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以来,临沂市的文物数量由普查前的4万余件/套,增加到27万余件/套,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同时,积极推进临沂文物修复站建设,与山东博物馆合作开展了青铜器修复。修复后的青铜器,以更加精美的姿态陈列在展厅,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观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博物馆的馆际交流与合作在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普及功能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以临沂为例,《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截止到2016年,临沂市备案博物馆达到34家,很多专题博物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比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汉墓竹简博物馆。它的意义在于展示1972年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破解孙子、孙斌各有其人的千古谜团,宣传普及中国古代兵法内涵。再比如,洗砚池晉墓博物馆,在宣传展示“书圣”王羲之、弘扬传承中华书法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国有专题博物馆以外,快速发展的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也越办越好,古今油灯、相机、砚文化等非国有的专题博物馆,在普及某一领域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有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的有效补充。加强与这些博物馆的沟通联系,建立一个地方完整的博物馆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功用。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魅力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扩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探索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创新之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课题研究。
一、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现状
在举国上下重点推进文化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免费开放早已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常规内容,包括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临沂市博物馆是一个地质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余平,展厅面积1万余平,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是国家二级馆,每年固定的免费开放资金139万元。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除了正常免费开放320天外,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窥一豹而知全身”,这是当前中国大多地方公共博物馆的缩影。
打造社会公益服务品牌,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自2013年开始,博物馆每年举行“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刚毕业的高中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日常公益志愿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作为走进大学校园前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每年吸引大批的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在这里亲身体验了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魅力,感受到精美的文物藏品带来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带着这份对家乡厚重文化的自豪感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宣传使者,这就是这项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2016年,临沂市博物馆先后启动了“十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社会公益活动。延伸博物馆开门办馆的传统定位。据统计,一年来全市的11所中小学的7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对弥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断层”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流动博物馆”更是打破了坐等民众前来参观的服务理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精美的文物走进社区、校园,上门提供科普宣传教育,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创新的举措,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的重要探索,从效果来看,值得地方博物馆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功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不是最终的目的和哗众取宠的手段。尤其是地方博物馆,要重点定位自身的存在价值,切不可在争取免费开放资金中喧宾夺主,误入歧途。
首先,要明确的是博物馆的展陈基础。一个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展陈的效果,展馆、展厅带给民众的感受和思考。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设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临沂通史展厅”、“汉画像石展厅”、“历史名人展厅”、“陶器展厅”、“铜镜、古钱币展厅”和“书画展厅”。主展厅与专题展厅遥相呼应,清晰展示了临沂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相继策展了“沂蒙红色文化展”、“临沂望族家规家训展”等专题特色展,引进了“齐鲁瑰宝”巡展等高水准的省级展览,组织了沂蒙六姐妹画像展、“孝文化”漫画展等临时展。综合展陈与专题展陈、固定展厅与临时展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办活了展陈,吸引了民众。
其次,要勇于承担文物内涵研究阐发的职责。就地方博物馆而言,研究力量的薄弱一直是困扰内涵阐发的难题。然而,文物内涵的研究与阐发,是做好博物馆内涵研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不可忽视,更不可废弃。就临沂市博物馆而言,利用文物资源与硬件平台,吸引科研力量入驻,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出科研成果,成为可借鉴的成功范例。2016年,在与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洗砚池晋墓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公开发行。洗砚池晋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魏晋时期考古的重大的发现,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为洗砚池晋墓这个沉积了十余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同年,临沂市博物馆还与临沂大学合作完成了课题《沂蒙地区汉画像装饰艺术比较研究》,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立项。
再次,要兼顾文物普查与修复的本职工作。这是很多地方博物馆担负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个地区的文物普查,首先从博物馆馆藏文物开始。文物修复也不可能在考古发掘现场草草进行,离不开博物馆的硬件支持,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丰富馆藏文物提供了大量的支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以来,临沂市的文物数量由普查前的4万余件/套,增加到27万余件/套,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同时,积极推进临沂文物修复站建设,与山东博物馆合作开展了青铜器修复。修复后的青铜器,以更加精美的姿态陈列在展厅,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观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博物馆的馆际交流与合作在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普及功能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以临沂为例,《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截止到2016年,临沂市备案博物馆达到34家,很多专题博物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比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汉墓竹简博物馆。它的意义在于展示1972年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破解孙子、孙斌各有其人的千古谜团,宣传普及中国古代兵法内涵。再比如,洗砚池晉墓博物馆,在宣传展示“书圣”王羲之、弘扬传承中华书法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国有专题博物馆以外,快速发展的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也越办越好,古今油灯、相机、砚文化等非国有的专题博物馆,在普及某一领域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有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的有效补充。加强与这些博物馆的沟通联系,建立一个地方完整的博物馆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功用。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魅力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扩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探索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创新之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