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设计形式要多种多样,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语文课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动”起来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讲得兴致勃勃,而学生们反应却很“平静”,无动于衷;老师在讲台上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却很“平静”,死气沉沉。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1.以语文“小活动”引导学生“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气氛中,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 化整为零,以常规性“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比如设计“上课前的两分钟演讲”小活动,让学生或讲述见闻与经历,或一事一议,或一日新闻,或名言警句推荐等。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里,表现自己。“台上两分钟,台下需准备两小时”。在“准备”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其积极性、主动性。
1.2 开展专门性的“小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如举办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改编课本剧等。学生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不仅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参与积极性很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分享到的不仅是语文带来的乐趣,更带来了知识的丰收。借助这些“小活动”,带动同学们主动探究的“语文大活动”。同学们“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更多的语文营养。
2.巧设“小问题”,调动学生“动大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思考,不肯动脑筋,怕动脑筋,长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老师要尽量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自己初步探究,发现问题,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浅层次的。接着师生共同探究。这需要老师设计好难度适当的“小问题”,设计巧妙的“小问题”,其实就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用这些闪光的宝石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宝石”晶莹的纹理。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展开思考。既让“差”学生有兴趣去动脑筋解决,又能让“好”同学通过深入探究获得更深的感悟,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设计的问题应有引导性。引导性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掘到问题的本质。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在思考中探究,在交流中启发,在感悟中升华。总之,能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略思考带来的收获,并由此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渴望。
3.以“诵读”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诵读,则是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诵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情文并茂,是学生诵读的优秀材料。那些负载着思想感情的有生命力的文字,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获得精神品格上的提升。
通过播放图像、音乐,举行朗读比赛,配乐诗朗诵,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味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作用。念着美文,学生获得的是心灵的多重沟通,读着诗歌,他们享受到诗意的轻松,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诵读,语文课由此活泼起来。
4.以“自由”释放学生激情,让学生喜欢作文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而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首先是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4.1 实行“三个自由”,让学生经常练写小随笔。小随笔内容自由,可以写所闻所见所感;形式自由,可以是所阅读的书籍的精彩片断摘抄,也可以是仿写的作文片断等;长短自由,对字数多少不做规定,让学生随心而定。少了束缚,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三个自由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是作文的素材”。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多了,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就自然消失了。
4.2 让学生从课文和生活出发,多进行激发性写作,突出学生的创新之处。首先从课文出发,比如《我很重要》这篇课文,在让学生对自我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之后,启发学生写创新作文《我很重要》,从其它角度来谈“我”的重要性。其次从生活中出发,比如说学生和老师同在校门口等公交车,学生跟老师争抢座位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在这个时代里,还要不要尊重老师,如何尊重老师,而探讨的内容正是学生的创新之处。只要善于挖掘,课文和生活之中,有许多素材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设计形式要多种多样,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语文课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动”起来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讲得兴致勃勃,而学生们反应却很“平静”,无动于衷;老师在讲台上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却很“平静”,死气沉沉。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1.以语文“小活动”引导学生“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气氛中,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 化整为零,以常规性“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比如设计“上课前的两分钟演讲”小活动,让学生或讲述见闻与经历,或一事一议,或一日新闻,或名言警句推荐等。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里,表现自己。“台上两分钟,台下需准备两小时”。在“准备”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其积极性、主动性。
1.2 开展专门性的“小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如举办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改编课本剧等。学生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不仅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参与积极性很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分享到的不仅是语文带来的乐趣,更带来了知识的丰收。借助这些“小活动”,带动同学们主动探究的“语文大活动”。同学们“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更多的语文营养。
2.巧设“小问题”,调动学生“动大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思考,不肯动脑筋,怕动脑筋,长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老师要尽量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自己初步探究,发现问题,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浅层次的。接着师生共同探究。这需要老师设计好难度适当的“小问题”,设计巧妙的“小问题”,其实就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用这些闪光的宝石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宝石”晶莹的纹理。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展开思考。既让“差”学生有兴趣去动脑筋解决,又能让“好”同学通过深入探究获得更深的感悟,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设计的问题应有引导性。引导性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掘到问题的本质。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在思考中探究,在交流中启发,在感悟中升华。总之,能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略思考带来的收获,并由此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渴望。
3.以“诵读”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诵读,则是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诵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情文并茂,是学生诵读的优秀材料。那些负载着思想感情的有生命力的文字,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获得精神品格上的提升。
通过播放图像、音乐,举行朗读比赛,配乐诗朗诵,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味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作用。念着美文,学生获得的是心灵的多重沟通,读着诗歌,他们享受到诗意的轻松,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诵读,语文课由此活泼起来。
4.以“自由”释放学生激情,让学生喜欢作文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而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首先是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4.1 实行“三个自由”,让学生经常练写小随笔。小随笔内容自由,可以写所闻所见所感;形式自由,可以是所阅读的书籍的精彩片断摘抄,也可以是仿写的作文片断等;长短自由,对字数多少不做规定,让学生随心而定。少了束缚,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三个自由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是作文的素材”。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多了,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就自然消失了。
4.2 让学生从课文和生活出发,多进行激发性写作,突出学生的创新之处。首先从课文出发,比如《我很重要》这篇课文,在让学生对自我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之后,启发学生写创新作文《我很重要》,从其它角度来谈“我”的重要性。其次从生活中出发,比如说学生和老师同在校门口等公交车,学生跟老师争抢座位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在这个时代里,还要不要尊重老师,如何尊重老师,而探讨的内容正是学生的创新之处。只要善于挖掘,课文和生活之中,有许多素材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设计形式要多种多样,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语文课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