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不断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建设高效课堂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和专业能力支撑。
一、加强专业培训,夯实教师文化底蕴
为提升软实力,打造教育特色,我校各部门分别从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后勤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时刻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加强教师的职业规划、探索专业成长的途径。鼓励老师们立足当下,要始终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落实“五个一”工程,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一)每月撰写一篇教学随笔。让老师把观察所得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教育叙事故事,为今后的案例研究和论文写作积累素材。
(二)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要求每位教师阅读做到“三有”:有阅读、有标注、有反思。
(三)每学期听评、分析、记录一节优质课。评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各环节时间记录,即引入课题、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总结评价等环节的时间;第二方面:最有价值的优点、不足和原因分析;第三方面:对自己的启发。
(四)每学年至少上一次公开课。让老师拍摄课堂实录,同时用文字记录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教学组织、语言表达、问题设计、课堂评价、时间安排、作业布置等,对比课前的教学预设与课后的有效生成,撰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五)每学年上交一篇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引导老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聚焦集体备课,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一)集体备课模式:自研备课—互研备课—自研改备—形成个案。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实行精细化备课要求做到“四备”:一备课标、二备教材、三备学生、四备教法。
(二)实行电子备课和纸质备课相结合。积极推行网络教研、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师疲于应付抄写的状况,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改进备课检查方式,实现网上监督、研讨、积累、反思、交流。
四、倡导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的高效,最终要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师生获得的幸福度与成长度。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导向性、层次性和创新性。课堂上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疑点、讲方法、讲规律;“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
五、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布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认识。作业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四精四必”。“三布置”:指布置趣味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作业。“三不布置”:指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超纲性作业。“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此外,作业设计还要体现多样化、层次化;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作业书写要规范、工整;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作业订正要及时、有效。严格控制各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一、二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30~45分钟;五、六年级45~60分钟。各科组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指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六、实施“三个注重”,提升教学反思内涵
(一)注重课前预设。课前预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要对教学设计列出关键性的预设项目。比如: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要求?(达标问题)等,及时对已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吸收和内化,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教与学都能“有的放矢”。
(二)注重课中生成。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敏锐感受、准确判断课堂生成,主动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全面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灵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已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注重课后反思。让案例研究成为教师们工作的习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查找缺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微格分析法”。组织老师逐段逐块观看课堂实录,然后选择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片断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二是撰写案例分析。首先要求教师课后善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其次,课后反思也包括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商榷。再次,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记录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案例。三是沙龙式研讨。先确定研究主题,教研组成员各自准备;由上课教师说课→集体讨论→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改→再上课。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四是典型错题记录。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七、实施多元评价,树立正确教学导向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按照镇科教办的要求我校一至三年级取消全镇统一的期末考试,改由学校自行考核。各学科制定《XXX科低年级考核评价方案》,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口试与笔试、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全校学生的各科考核合格率达96%以上,使学校教学质量名列镇前茅。
综合科:聘请市、镇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为考核人员,随机抽查其任教的班级,采用分学期进行常态汇报课与特长展示课考核。理论与实践、基础性评价与特长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相结合。灵活地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反思与提升,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努力打造我校体艺教育特色
播下一种信念,收获一个梦想。高效课堂的创建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相信,只有坚持走在路上才能丈量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只有坚持走在路上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 李少杰
一、加强专业培训,夯实教师文化底蕴
为提升软实力,打造教育特色,我校各部门分别从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后勤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时刻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加强教师的职业规划、探索专业成长的途径。鼓励老师们立足当下,要始终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落实“五个一”工程,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一)每月撰写一篇教学随笔。让老师把观察所得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教育叙事故事,为今后的案例研究和论文写作积累素材。
(二)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要求每位教师阅读做到“三有”:有阅读、有标注、有反思。
(三)每学期听评、分析、记录一节优质课。评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各环节时间记录,即引入课题、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总结评价等环节的时间;第二方面:最有价值的优点、不足和原因分析;第三方面:对自己的启发。
(四)每学年至少上一次公开课。让老师拍摄课堂实录,同时用文字记录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教学组织、语言表达、问题设计、课堂评价、时间安排、作业布置等,对比课前的教学预设与课后的有效生成,撰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
(五)每学年上交一篇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引导老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聚焦集体备课,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一)集体备课模式:自研备课—互研备课—自研改备—形成个案。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实行精细化备课要求做到“四备”:一备课标、二备教材、三备学生、四备教法。
(二)实行电子备课和纸质备课相结合。积极推行网络教研、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师疲于应付抄写的状况,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改进备课检查方式,实现网上监督、研讨、积累、反思、交流。
四、倡导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的高效,最终要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师生获得的幸福度与成长度。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导向性、层次性和创新性。课堂上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疑点、讲方法、讲规律;“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
五、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布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认识。作业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四精四必”。“三布置”:指布置趣味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作业。“三不布置”:指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超纲性作业。“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此外,作业设计还要体现多样化、层次化;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作业书写要规范、工整;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作业订正要及时、有效。严格控制各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一、二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30~45分钟;五、六年级45~60分钟。各科组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指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六、实施“三个注重”,提升教学反思内涵
(一)注重课前预设。课前预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要对教学设计列出关键性的预设项目。比如: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要求?(达标问题)等,及时对已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吸收和内化,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教与学都能“有的放矢”。
(二)注重课中生成。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敏锐感受、准确判断课堂生成,主动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全面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灵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已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注重课后反思。让案例研究成为教师们工作的习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查找缺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微格分析法”。组织老师逐段逐块观看课堂实录,然后选择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片断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二是撰写案例分析。首先要求教师课后善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其次,课后反思也包括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商榷。再次,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记录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案例。三是沙龙式研讨。先确定研究主题,教研组成员各自准备;由上课教师说课→集体讨论→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改→再上课。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四是典型错题记录。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七、实施多元评价,树立正确教学导向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按照镇科教办的要求我校一至三年级取消全镇统一的期末考试,改由学校自行考核。各学科制定《XXX科低年级考核评价方案》,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口试与笔试、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全校学生的各科考核合格率达96%以上,使学校教学质量名列镇前茅。
综合科:聘请市、镇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为考核人员,随机抽查其任教的班级,采用分学期进行常态汇报课与特长展示课考核。理论与实践、基础性评价与特长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相结合。灵活地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反思与提升,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努力打造我校体艺教育特色
播下一种信念,收获一个梦想。高效课堂的创建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相信,只有坚持走在路上才能丈量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只有坚持走在路上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