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校大专类型学院的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高雅情趣和艺术素养,因此需要不断推动美术教学的新发展,不断探究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具有专业艺术素养的学生,改进美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学;改革;教师
新课改的潮流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使得学生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也需要学校方面多加重视培养,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很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更新替换,对于高校大专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专院校美术课程的设置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突破美术教育教学瓶颈的重要途径,应当正确认识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多的弊端,对学生培养也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对大专院校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进行大专院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大专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大专院校进行美术课程的改革,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培养专业性的美术人才,能够掌握社会所要求的各种美术技巧和技能,使学生们掌握学校教授的专业和识,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满足更快更好的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大专院校在实际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在理论知识基础方面较为系统且学生创新意识较强,在掌握专业技能包括手绘与计算机应用等基础上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够调动老师们教学的信心和热情,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学校美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气质得到了培养
艺术素养和气质一旦形成会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习美术的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与那些藝术家们产生共鸣和精神的交流,让学生们能够就出道生活中的美,能够摒弃一些不好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以及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都会影响他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艺术素质和气质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学习美术可以帮助他们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不知不觉中就会带有艺术创作的美术气质。
3、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和技巧得到了提升
高校大专学院的美术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学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完备的美术教学体系,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进行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旨在避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绘画的构图能力和想象力、色彩的搭配能力,通过系统完备的美术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综合素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二、存在问题
1、教学理念中缺失创新意识
以往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无异于普通高校模式,自身的教学体系不完善,在教学方式上也照搬照抄,多沿用传统的教学的相关理念,仅仅是帮助学生学好基本功,美术的学习知识要求学生知识的习得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时间与内容不合理
课程设置方面仍为原有固定模式,没有掌握许多交叉学科知识技能,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环境对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功底的需求。大多数美术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将难以满足市场环境需求,学得的知识内容极为混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构建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如人物素描的学习过程与解剖学内容的混淆、书法教学与中国画学习的混淆,具体体现在未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二者的关系。
3、教学脱离美术创作
大多数大专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方面以素描、色彩与速写为主,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认为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只需在基础课中不断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将美术创作与色彩、素描、速写基础课保持分离,教师往往存在错误的认识。事实上,会直接导致人才的培养多以、画匠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未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创作过程中仅通过模仿实物完成创作,即使基础功底较为扎实也会出现无从着手的现状,教学中未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往往将创作的难题归结于基础知识薄弱。
三、教学模式改革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应当减少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压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当前市场环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人才需求的情况。还应当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不断学习现代美术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法、新材料等,教师应适时把握当前学术潮流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当前审美趋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习得情况,因此需要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同时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懂得如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因基础知识能力强出现自满心理,培养自身的谦虚精神,可选取相关的名家传记进行阅读,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创新教学手段
从欣赏美术中的艺术向美术创作进行转化,将示范过程作为跳板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保证学生从感官上理解绘画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通过实际示范或结合多媒体技术,绘画技术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观察具体绘画过程才可掌握知识内容,对于示范中绘画的各步骤应适时讲解,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观察绘画过程,需在绘画过程示范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教授于学生。感知授予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全过程,是当前比较创新的手法,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同之处在于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3、基础课程设置需要完善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基础课程设置的影响,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保证在绘画基础方面不断加强,对学生空间感进行培养,在基础课教学中应从速写方面着手,保证基础课训练更具针对性,应改变传统教学训练模式。课程安排需避免出现课程冲突的情况,美术教学活动可能涉及相关的室外写生等,应考虑到美术课程的相关活动。院校可针对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际内容以及二者课时计划进行适时调整,注重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保证二者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4、美术教学和审评体系应当完善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去贯彻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要从生活性与艺术性两方面来评价,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还是创造,需要完善当下的评价机制。我们在教学当中就需要从课程内容出发,加上大专院校的美术教育其实在很多方面是没有办法去追求纯粹的艺术高度的,扼杀学生的美术天分通常是完全依靠老师的标准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话。老师是学生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来自老师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对于学生作品最为猪肝的评价,目前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因此评价机制应当得到完善。
5、学生个人创作风格进行培养
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很重要的,企业需要有独特的画作和创意来与其他的企业竞争,学生们缺乏自己的创意和大胆的想象力,难免会受到主流形式的打压,过于标新立异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在传统的审评中不占优势。千篇一律的作品难免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和热情,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加强学生们美术技巧性知识的训练通过采用临摹或模仿的形式。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培养一个具备美术专业素养又有自己风格的学生
[关键词]美术教学;改革;教师
新课改的潮流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使得学生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也需要学校方面多加重视培养,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很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更新替换,对于高校大专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专院校美术课程的设置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突破美术教育教学瓶颈的重要途径,应当正确认识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多的弊端,对学生培养也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对大专院校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进行大专院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大专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大专院校进行美术课程的改革,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培养专业性的美术人才,能够掌握社会所要求的各种美术技巧和技能,使学生们掌握学校教授的专业和识,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满足更快更好的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大专院校在实际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在理论知识基础方面较为系统且学生创新意识较强,在掌握专业技能包括手绘与计算机应用等基础上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够调动老师们教学的信心和热情,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学校美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气质得到了培养
艺术素养和气质一旦形成会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习美术的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与那些藝术家们产生共鸣和精神的交流,让学生们能够就出道生活中的美,能够摒弃一些不好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以及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都会影响他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艺术素质和气质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学习美术可以帮助他们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不知不觉中就会带有艺术创作的美术气质。
3、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和技巧得到了提升
高校大专学院的美术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学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完备的美术教学体系,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进行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旨在避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绘画的构图能力和想象力、色彩的搭配能力,通过系统完备的美术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综合素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二、存在问题
1、教学理念中缺失创新意识
以往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无异于普通高校模式,自身的教学体系不完善,在教学方式上也照搬照抄,多沿用传统的教学的相关理念,仅仅是帮助学生学好基本功,美术的学习知识要求学生知识的习得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时间与内容不合理
课程设置方面仍为原有固定模式,没有掌握许多交叉学科知识技能,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环境对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功底的需求。大多数美术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将难以满足市场环境需求,学得的知识内容极为混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构建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如人物素描的学习过程与解剖学内容的混淆、书法教学与中国画学习的混淆,具体体现在未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二者的关系。
3、教学脱离美术创作
大多数大专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方面以素描、色彩与速写为主,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认为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只需在基础课中不断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将美术创作与色彩、素描、速写基础课保持分离,教师往往存在错误的认识。事实上,会直接导致人才的培养多以、画匠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未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创作过程中仅通过模仿实物完成创作,即使基础功底较为扎实也会出现无从着手的现状,教学中未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往往将创作的难题归结于基础知识薄弱。
三、教学模式改革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应当减少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压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当前市场环境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人才需求的情况。还应当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不断学习现代美术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法、新材料等,教师应适时把握当前学术潮流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当前审美趋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习得情况,因此需要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同时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懂得如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因基础知识能力强出现自满心理,培养自身的谦虚精神,可选取相关的名家传记进行阅读,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创新教学手段
从欣赏美术中的艺术向美术创作进行转化,将示范过程作为跳板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保证学生从感官上理解绘画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通过实际示范或结合多媒体技术,绘画技术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观察具体绘画过程才可掌握知识内容,对于示范中绘画的各步骤应适时讲解,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观察绘画过程,需在绘画过程示范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教授于学生。感知授予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全过程,是当前比较创新的手法,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同之处在于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3、基础课程设置需要完善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基础课程设置的影响,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保证在绘画基础方面不断加强,对学生空间感进行培养,在基础课教学中应从速写方面着手,保证基础课训练更具针对性,应改变传统教学训练模式。课程安排需避免出现课程冲突的情况,美术教学活动可能涉及相关的室外写生等,应考虑到美术课程的相关活动。院校可针对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际内容以及二者课时计划进行适时调整,注重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保证二者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4、美术教学和审评体系应当完善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去贯彻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要从生活性与艺术性两方面来评价,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还是创造,需要完善当下的评价机制。我们在教学当中就需要从课程内容出发,加上大专院校的美术教育其实在很多方面是没有办法去追求纯粹的艺术高度的,扼杀学生的美术天分通常是完全依靠老师的标准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话。老师是学生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来自老师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对于学生作品最为猪肝的评价,目前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因此评价机制应当得到完善。
5、学生个人创作风格进行培养
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很重要的,企业需要有独特的画作和创意来与其他的企业竞争,学生们缺乏自己的创意和大胆的想象力,难免会受到主流形式的打压,过于标新立异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在传统的审评中不占优势。千篇一律的作品难免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和热情,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加强学生们美术技巧性知识的训练通过采用临摹或模仿的形式。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培养一个具备美术专业素养又有自己风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