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对语文课程目标观、内容观和评价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创新。然而,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由于其先在的教学目标、固定的教学内容、预选的教学方法、预设的教学情境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上下足功夫,实现教育质的飞跃。
一、紧扣时代脉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既决定其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综合素养。教师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生命关怀,关注学生发展,其综合素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的视野,只有开阔的眼界,才能把语文教学带进新境界。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要具备的一种基础。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教师必须有“成为巨人”的觉悟,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成为巨人”的先决条件。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是拥有一个点化知识、放飞想象的“百宝箱”,小学生会被其不时蹦出来的“珍宝”所吸引。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如加大阅读面,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转变观念,学习在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成为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二、关注学生群体,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
大量教育教学案例显示,小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内在潜能的发挥将不断挑战成功的“极限”。小学语文教师应做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学习潜能。
作文教學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学生语文潜能的重要基地。在“作文”这片让学生的心灵自然流淌、潜能随意释放的领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他们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我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抒写灵性、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实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在此过程师生完善“自我丰富与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突破。
1. 转变训练方式——激发创作的热情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文的。学生虽然全程参与,但总处于被动地位。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达不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地写作”的教学要求。这时,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变作文训练的方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每一个巧妙的主意,每一点闪亮的灵感被学生捕捉下来,记录在纸、与友共赏,不仅开启话匣,而且激发灵思,点点星光聚成璀璨的想象星空,令人为之欣喜、赞叹。
2. 改变评价主体——尊重个体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基于以上理念,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使课程评价真正成为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最有效的“助推器”。
因而,我更注重在作文评价中变“教师评改”为“师生交流”。在交流会上,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各抒己见,一起交流、商榷,总结出最佳方案;教师在一旁参与交流,顺势点拨,再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看到学生们豁然开朗的笑容,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倍感欣慰,作文交流中自有一股“点亮心灯,教学相长”的力量。
三、抓住教材特点,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它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教材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创设富有思想情怀的语文意境,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教师善于抓住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因素,能使师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一、紧扣时代脉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既决定其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综合素养。教师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生命关怀,关注学生发展,其综合素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的视野,只有开阔的眼界,才能把语文教学带进新境界。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要具备的一种基础。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教师必须有“成为巨人”的觉悟,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成为巨人”的先决条件。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是拥有一个点化知识、放飞想象的“百宝箱”,小学生会被其不时蹦出来的“珍宝”所吸引。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如加大阅读面,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转变观念,学习在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成为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二、关注学生群体,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
大量教育教学案例显示,小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内在潜能的发挥将不断挑战成功的“极限”。小学语文教师应做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学习潜能。
作文教學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学生语文潜能的重要基地。在“作文”这片让学生的心灵自然流淌、潜能随意释放的领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他们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我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抒写灵性、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实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在此过程师生完善“自我丰富与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突破。
1. 转变训练方式——激发创作的热情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文的。学生虽然全程参与,但总处于被动地位。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达不到“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地写作”的教学要求。这时,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变作文训练的方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每一个巧妙的主意,每一点闪亮的灵感被学生捕捉下来,记录在纸、与友共赏,不仅开启话匣,而且激发灵思,点点星光聚成璀璨的想象星空,令人为之欣喜、赞叹。
2. 改变评价主体——尊重个体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基于以上理念,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使课程评价真正成为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最有效的“助推器”。
因而,我更注重在作文评价中变“教师评改”为“师生交流”。在交流会上,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各抒己见,一起交流、商榷,总结出最佳方案;教师在一旁参与交流,顺势点拨,再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看到学生们豁然开朗的笑容,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倍感欣慰,作文交流中自有一股“点亮心灯,教学相长”的力量。
三、抓住教材特点,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它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教材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创设富有思想情怀的语文意境,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教师善于抓住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因素,能使师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