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
今天,我来到这里,心中充满着喜悦和感激。我十分感谢中日友好协会在这个美好季节,举行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赏花品茶会。承蒙邀请,我能够出席这一盛会,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格外高兴。我还要感谢主人的好意安排,使我们在这个盛会上见到尊敬的日本茶道“里千家”千玄室大宗匠以及众多“里千家”的朋友们,还见到日本驻华使馆官员和常年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日本朋友。今天,中日两国人士在这个会上不仅可以尽情欣赏百花竞放的美景,还能品尝富有日本风味的抹茶。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正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今年是继去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回想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从民间交流、以民促官,到半官半民,直到两国建交、官民并举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的前40年,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果。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日交流史的长河中,这40年可以说是发展最迅速、成果最大的40年。但是,2012年下半年发生了人们都知道的那件事,使中日关系陷入了两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冰冷的低谷。对此,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忧虑,希望能早日得到改善,使中日关系恢复到稳定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上来。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民间交流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日中友好运动,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民间的“草根运动”。中日关系能够取得进展,凝聚着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掘井人”——包括今天在座各位朋友的心血。不是别的,正是长期的民间友好交流,“以民促官”,推动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实现了“官民并举”的局面。今天的中日关系是战后两国人民共同努力艰苦缔造起来的,对于这个得来不易的中日友好的果实,两国人民有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去加倍地爱护和珍惜,而没有一条理由可以去损害它。
今天,中日双方都要重温邦交正常化时的初衷,要不忘初心,回归并坚持“原点”。
什么是“原点”?原点就是建交联合公报和1978年缔结和生效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以及四点原则共识。这些政治文件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的重要基础,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们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和平、友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必须走和平、友好、合作的道路,这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也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维护好中日关系的大局。中日两国人民要的是和平、友好、合作、共赢,而不要憎恶、反目、对抗、战争。
我们在观察中日关系的未来时,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我认为,长远地看,中日友好毕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一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和改变不了的。中日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敏感、复杂、脆弱的问题,但我们注意到,两国关系近来出现了某些和缓的端倪。我们希望双方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不断努力,使两国关系中的这种向好的势头能沿着和平友好的大方向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中日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新的变化。
今天在座的茶道“里千家”千玄室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社会活动家。千玄室大宗匠将他的行动半径伸向世界各国,推广茶道,呼吁和平,为和平友好事业四处奔走;他对中国一向友好,希望以茶道为纽带,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并且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
说到文化交流,它是改善两国国民感情和相互印象,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个有效途径。文化交流既可以沟通心灵,也可以在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友好的桥梁,相互理解的桥梁,我衷心希望今后在这座桥梁上来往的人越来越多。
我认为,茶道交流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和平台。
在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那是2003年的事情。那一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千玄室先生的著作《茶之心》中文版由北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付梓问世。这是千玄室先生在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道路上竖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他对中国读者赠送的最好礼物。
纵观这部图文并茂的《茶之心》,我认为它强调的是“心”。在日语中,“心”的意义广而深。日语的“心”,我想可能一是指精神,二是指文化。千玄室先生根据日本战后的情况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有向上的精神,必须不忘自己的文化。他曾说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立脚点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果没有这些,那么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听了千玄室先生的这一番话,我深感一个人在贫穷时,固然需要一种精神,但是即使富有了,更需要有一种精神,有文化。
说到《茶之心》的“心”,千玄室先生在书中特别阐述了日本的美学理念——“侘”、“寂”。这一美学理念,通常被认为“只能意会,不能言表”。汉语把“侘”、“寂”、有的译作“闲寂”、“枯淡”,但似乎未能充分表达其意。然而,千玄室先生却在书中对此做了辩证的阐述。他说:人们往往容易把“侘”理解为一种“静寂”的境界,其实不然。这一点,有藤原家隆(1158-1237)的和歌为证:
何须只盼鲜花开。
君不见
山野白雪间,
绿草萌动报春来?!(大意)
据说,日本茶圣千利休非常喜爱这首和歌。千玄室先生对这首和歌做了诠释。他说,这首和歌的意境就是“侘”的心境。千利休从雪盖大地、春草萌动之中,发现了“侘”的“动”的一面。“侘”不仅具有寂静、空无,或阴暗的一面,它同时具有跃动的、阳性的一面,具有丰富而活跃的生命力。他认为,“侘”被视为茶道的最重要的精神。
我认为,对日本的美学理念——“侘”做了如此全面而又辩证阐述的,千玄室先生当属第一次。
千玄室先生同时还指出,藤原家隆的这首和歌是把艳丽的鲜花与山野白雪间的绿草加以对比,认为艳丽的花不如雪间的绿草好,他以此来说明千利休提出的“茶道之侘”的观点。
日本茶道体现的“侘——闲寂”、“寂——枯淡”这种“尚朴”精神,虽然是日本独特的美学意识,但它们与中国的一些理念也有相通之处,因此,日本的茶道是可以被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说到“尚朴”,以我之见,它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的易、孔、老、庄、禅特别是禅的影响。中国唐宋时代水墨山水花鸟画以及清淡山水田园诗兴起以后,素朴恬淡的风格占了主流。是否可以说,《易经》开其源,孔、老、庄畅其流,禅宗助其势。这一切,对日本人形成崇尚“闲寂”、“枯淡”的审美观,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我想说,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锐意推陈出新,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华文化所体现的语言文字、人文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等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审美的魅力和情趣,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又敞开博大的胸怀,伸出热情的手臂拥抱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不断丰富自己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着光辉。
正因为如此,中日文化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据我观察,日本茶道很讲究人际关系,就是一例。茶道在讲“缘”时,特别强调“一期一会”。
所谓“一期一会”,意为一生之中仅此一次的相会。尽管以后可能还会有多次会面的机会,但这一次的相会本身,永远不会再重复,因此要特别珍惜和宝贵它,万万不可漫不经心。茶道里千家北京同好会使用的一把“茶勺”,就是当年孙平化先生亲自雕刻的,它取名“茶缘”,其寓意是非常深刻的。我相信,今天的赏花品茶会是很值得纪念的,它将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和平是人们的追求;和平生活,是人们的向往。
“和”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家庭的“和”,国家的“和”,世界的“和”。今天,环顾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各國人民都渴望世界和平。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和平,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为中日关系的健康正常发展,不懈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今天,我来到这里,心中充满着喜悦和感激。我十分感谢中日友好协会在这个美好季节,举行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赏花品茶会。承蒙邀请,我能够出席这一盛会,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格外高兴。我还要感谢主人的好意安排,使我们在这个盛会上见到尊敬的日本茶道“里千家”千玄室大宗匠以及众多“里千家”的朋友们,还见到日本驻华使馆官员和常年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日本朋友。今天,中日两国人士在这个会上不仅可以尽情欣赏百花竞放的美景,还能品尝富有日本风味的抹茶。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正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今年是继去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回想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从民间交流、以民促官,到半官半民,直到两国建交、官民并举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的前40年,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果。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日交流史的长河中,这40年可以说是发展最迅速、成果最大的40年。但是,2012年下半年发生了人们都知道的那件事,使中日关系陷入了两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冰冷的低谷。对此,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忧虑,希望能早日得到改善,使中日关系恢复到稳定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上来。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民间交流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日中友好运动,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民间的“草根运动”。中日关系能够取得进展,凝聚着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掘井人”——包括今天在座各位朋友的心血。不是别的,正是长期的民间友好交流,“以民促官”,推动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实现了“官民并举”的局面。今天的中日关系是战后两国人民共同努力艰苦缔造起来的,对于这个得来不易的中日友好的果实,两国人民有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去加倍地爱护和珍惜,而没有一条理由可以去损害它。
今天,中日双方都要重温邦交正常化时的初衷,要不忘初心,回归并坚持“原点”。
什么是“原点”?原点就是建交联合公报和1978年缔结和生效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以及四点原则共识。这些政治文件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的重要基础,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们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和平、友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必须走和平、友好、合作的道路,这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也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维护好中日关系的大局。中日两国人民要的是和平、友好、合作、共赢,而不要憎恶、反目、对抗、战争。
我们在观察中日关系的未来时,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我认为,长远地看,中日友好毕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一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和改变不了的。中日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敏感、复杂、脆弱的问题,但我们注意到,两国关系近来出现了某些和缓的端倪。我们希望双方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不断努力,使两国关系中的这种向好的势头能沿着和平友好的大方向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中日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新的变化。
今天在座的茶道“里千家”千玄室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社会活动家。千玄室大宗匠将他的行动半径伸向世界各国,推广茶道,呼吁和平,为和平友好事业四处奔走;他对中国一向友好,希望以茶道为纽带,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并且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
说到文化交流,它是改善两国国民感情和相互印象,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个有效途径。文化交流既可以沟通心灵,也可以在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友好的桥梁,相互理解的桥梁,我衷心希望今后在这座桥梁上来往的人越来越多。
我认为,茶道交流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和平台。
在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那是2003年的事情。那一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千玄室先生的著作《茶之心》中文版由北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付梓问世。这是千玄室先生在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道路上竖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他对中国读者赠送的最好礼物。
纵观这部图文并茂的《茶之心》,我认为它强调的是“心”。在日语中,“心”的意义广而深。日语的“心”,我想可能一是指精神,二是指文化。千玄室先生根据日本战后的情况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有向上的精神,必须不忘自己的文化。他曾说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立脚点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果没有这些,那么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听了千玄室先生的这一番话,我深感一个人在贫穷时,固然需要一种精神,但是即使富有了,更需要有一种精神,有文化。
说到《茶之心》的“心”,千玄室先生在书中特别阐述了日本的美学理念——“侘”、“寂”。这一美学理念,通常被认为“只能意会,不能言表”。汉语把“侘”、“寂”、有的译作“闲寂”、“枯淡”,但似乎未能充分表达其意。然而,千玄室先生却在书中对此做了辩证的阐述。他说:人们往往容易把“侘”理解为一种“静寂”的境界,其实不然。这一点,有藤原家隆(1158-1237)的和歌为证:
何须只盼鲜花开。
君不见
山野白雪间,
绿草萌动报春来?!(大意)
据说,日本茶圣千利休非常喜爱这首和歌。千玄室先生对这首和歌做了诠释。他说,这首和歌的意境就是“侘”的心境。千利休从雪盖大地、春草萌动之中,发现了“侘”的“动”的一面。“侘”不仅具有寂静、空无,或阴暗的一面,它同时具有跃动的、阳性的一面,具有丰富而活跃的生命力。他认为,“侘”被视为茶道的最重要的精神。
我认为,对日本的美学理念——“侘”做了如此全面而又辩证阐述的,千玄室先生当属第一次。
千玄室先生同时还指出,藤原家隆的这首和歌是把艳丽的鲜花与山野白雪间的绿草加以对比,认为艳丽的花不如雪间的绿草好,他以此来说明千利休提出的“茶道之侘”的观点。
日本茶道体现的“侘——闲寂”、“寂——枯淡”这种“尚朴”精神,虽然是日本独特的美学意识,但它们与中国的一些理念也有相通之处,因此,日本的茶道是可以被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说到“尚朴”,以我之见,它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的易、孔、老、庄、禅特别是禅的影响。中国唐宋时代水墨山水花鸟画以及清淡山水田园诗兴起以后,素朴恬淡的风格占了主流。是否可以说,《易经》开其源,孔、老、庄畅其流,禅宗助其势。这一切,对日本人形成崇尚“闲寂”、“枯淡”的审美观,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我想说,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锐意推陈出新,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华文化所体现的语言文字、人文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等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审美的魅力和情趣,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又敞开博大的胸怀,伸出热情的手臂拥抱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不断丰富自己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着光辉。
正因为如此,中日文化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据我观察,日本茶道很讲究人际关系,就是一例。茶道在讲“缘”时,特别强调“一期一会”。
所谓“一期一会”,意为一生之中仅此一次的相会。尽管以后可能还会有多次会面的机会,但这一次的相会本身,永远不会再重复,因此要特别珍惜和宝贵它,万万不可漫不经心。茶道里千家北京同好会使用的一把“茶勺”,就是当年孙平化先生亲自雕刻的,它取名“茶缘”,其寓意是非常深刻的。我相信,今天的赏花品茶会是很值得纪念的,它将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和平是人们的追求;和平生活,是人们的向往。
“和”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家庭的“和”,国家的“和”,世界的“和”。今天,环顾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各國人民都渴望世界和平。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和平,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为中日关系的健康正常发展,不懈地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