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直白点,或许压根就没融资这回事,投资人并不看好持续走下坡路的途歌,不愿意再注资加码,这也是其日子不好过、危机持续蔓延的导火索。
不过,纸包不住火,途歌危机终究还是全面爆发,除了北京用户,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等地用户也加入声讨押金的行列。而到了今年3月,只有部分幸运的北京用户要回了押金,但更多用户仍在期盼押金能原路退回,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要回押金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除了害惨一大批要不回押金的用户,途歌还让合作伙伴很受伤,与其合作的地勤运维人员、第三方租赁公司和停车场损失严重,个个叫苦不迭。
众所周知,途歌采取随用随停模式,当用户使用结束后运维人员会将车辆开回指定停车点,其中涉及一些停车费和油费,需要运维人员预垫付然后前往途歌报销,而缺钱“缺疯了”的途歌要么拖要么躲要么倒闭,就是不走正常报销流程。
同时,由于途歌用于分时租赁的车辆每天被租赁的频次不高,而其每月固定开销居高不下,达到盈亏平衡点难度极高,亏损成为常态。为了最大程度止损,在途歌危机爆发后,第三方租赁公司不再与其合作,加紧收回车辆,这也是用户抱怨附近的车越来越少的直接原因。另外,随着途歌银根紧缩,其对待合作的停车场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过去正常打款变成欠款成为常态,他们不得不也加入讨债大军。
种种迹象表明,共享汽车极度依赖资本“输血”,一旦资本断供,包括途歌在内的玩家将难以为继。为了苟延残喘地活下去,它们也顾不上被质疑“吃相”难看,采取能赖就赖、能拖就拖、能欠就欠的应对策略,把用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等各方全都得罪光,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尽管途歌征战共享汽车赛道落得个一地鸡毛的下场,但共享汽车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整个行业不景气、受到资本冷遇是不争的事实,但gofun、EVCARD等头部玩家仍在路上,只有它们突围成功、证明自己,共享汽车才能重新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借助资本的力量步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