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尽管如此,水产养殖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不当就是其一,使得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在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理念的今天,强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点,重点分析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64-01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学者针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望可以开发出切实有效的尾水处理技术,有效处理养殖尾水,避免养殖尾水污染环境。但综合我国目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可以确定目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并不是非常完善,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持续研究和发展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通过分析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来侧面了解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现状及进展。
1 物理方法
1.1 机械过滤
机械过滤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用来进行固、液分离的主要手段。机械过滤的有效应用是利用机械的筛网对养殖尾水进行过滤处理,孔径的筛网上会残留颗粒物质,这便是将清除尾水中的固体杂质。此环节只是简单的清除杂质。为了达到有效净污的作用,还需要机械设备对小颗粒悬浮物予以清除。此时应用的机械为微滤机。利用微滤机处理养殖尾水后,尾水中80%左右的杂质已经清除干净。其余20%左右的杂质是有机物、氨氮等物质,通过简单过滤尾水的方式是难以清除的。对此,需要采用塑料生物加以过滤,从而达到净化尾水的目的。由此可以说明,利用机械过滤的方法的确能够除去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质,但此种方法存在工艺环节多、成本高、消耗人力大等缺点。要想利用此种方法更加有效的处理养殖尾水,还需要对此种方法予以改进。
1.2 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的、物理处理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吸附的物理原理来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杂质。也就是向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将表面活性物质集中在气泡表面,再使气泡与液体分离,则可以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但此种技术更适用于海水养殖中,因为在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海水中容易产生泡沫,吸附污染物质。而在淡水养殖中,要想利用此种技术方法,需要保证养殖系统中有机物浓度加高。由此可以说明,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泡沫分离技术并不是非常的适用。
1.3 膜分离技术
基于科学技术所推出的膜分离技术有两种,即微滤技术和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来滤除污染物质。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是根据不同环境、尾水污染情况来合理选用生物膜。就以室内处理养殖尾水来说,可以采用挂膜塑料处理尾水,将尾水中的CODcr、NH+4-N、NO-2-N清除,净化尾水。在对处理后的尾水予以检测,可以了解到尾水中78%的CODcr、35%的NH+4-N、76%的NO-2-N被清除,这比生物过滤的应用效果好很多。但综合膜分离技术应用情况来看,生物膜的攫取需要消耗较多的资金,会增加膜分离技术应用成本,利用适合的塑料来生物膜最佳。因目前可以替代生物膜的塑料较少,促使膜分离技术不能有效且广泛的应用。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当致力于替代生物膜物质的研究。
1.4 其他方法
养殖过程中机械增氧和换水也是常用方法,传统池塘养殖也用筛网或栅栏过滤敌害鱼虾、漂浮物和悬浮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但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这些常用方法会表现出一些弊端,如尾水处理不干净、消耗大量劳动力、操作复杂等,促使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不佳。
2 化学方法
目前,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也会利用化学方法予以处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水效果较好,尤其是臭氧,它作为优质的氧化剂,将其合理、有效的应用于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可以将其中大部分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清除。章亚芳等研究人员在研究臭氧在水产养殖水体中作用机理中,明确了臭氧的化学作用,即臭氧能够有效降解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致病微生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臭氧具有较强的活化水性质,将其作用于水中,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并且在臭活化水反应的过程中,降解氨氮、硫化氢等物质。与臭氧净化养殖尾水作用相近的物质是氨水、高锰酸钾等化学物质,将其作用在养殖尾水中,可以有效的杀灭有害物质。
絮凝剂是作为净化养殖尾水的另外一种化学方
法,其主要是通过减少养殖尾水中胶状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离子凝聚沉降,脱离水体,进而达到净化尾水的目的。
絮凝剂之所以能够净化养殖尾水,原因就
在于其中含有铝盐、铁盐、氢氧化钙、聚丙烯酰胺等物质,可以促进离子之间相互吸引,使离子凝聚,将水体中杂质清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清除养殖尾水中污染物质的同时,所应用的化学
物质或重新生成的化学物质可能危害养殖物,促使养殖物生长不佳。
3 生物方法
3.1 水生植物处理养殖尾水
利用水生植物来处理淡水养殖尾水,主要是水生植物再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吸附、富集淡水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促使养殖尾水得到净化。就以刺苦草来说,刺苦草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吸附TN、TP、COD等物质的作用,而这些物质又是养殖尾水中需要清除的物质,所以,利用刺苦草可以净化养殖尾水;而水培番茄尅吸附COD、NH+4-N、P等物质,利用水培番茄来净化甲鱼的养殖水,可以将养殖水中含有的COD、NH+4-N等物质有效清除,净化养殖水,促使甲鱼良好的生长。所以,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清除淡水养殖尾水。但是,利用此种方法需要合理规划设计水生植物应用于循环水养系统的构建,保证水生植物良好的生长,才能使水生植物充分发挥作用。
3.2 藻类处理养殖尾水
除了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处理淡水养殖尾水之外,藻类也可以发挥此项作用。原因就在于藻类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吸附大量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并在富积有机物的同时发生新陈代谢,产生氧气,促使水养物良好生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小球藻就具有较强的养殖尾水净化作用,小球藻在养殖水中生长繁殖,会吸收水体中的NH+4-N、PO4-P等物质,有效的净化养殖水。而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对蓝藻和黑虎虾共同培养,可以吸收淡水养殖系统中氨氮和硝氮含量,净化淡水养殖系统中的养殖尾水。由此可以说明,单一的藻类或复合生物系统都可以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但在利用复合生物系统时,需要对两种生物生长情况予以了解,明确两种生物共同培养能够吸收的物质,进而合理的运用符合生物系统。
3.3 微生物处理养殖尾水
微生物能将水体或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就以养鱼池废水处理来说,在养鱼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复合菌液,几天后检测养鱼池水,可以确定水中氨氮的含量大大降低。养鱼池废水中氨氮含量降低,主要是复合菌液在水中会产生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可以降解氨氮和COD;乳酸菌可以分解亚硝酸盐。所以,养鱼池中的废水才会在复合菌液滴入几天后被净化。
4 结论
综合以上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确定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的有效应用均可以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将尾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清除。这说明我国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有很大进步。但综合评价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影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为了提高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水平,研究人员还要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发展上。
参考文献
[1]刘曼红,于洪贤,刘其根等.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69-14572.
[2]吕超.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04-13105.
关键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64-01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学者针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望可以开发出切实有效的尾水处理技术,有效处理养殖尾水,避免养殖尾水污染环境。但综合我国目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可以确定目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并不是非常完善,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持续研究和发展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通过分析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来侧面了解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现状及进展。
1 物理方法
1.1 机械过滤
机械过滤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用来进行固、液分离的主要手段。机械过滤的有效应用是利用机械的筛网对养殖尾水进行过滤处理,孔径的筛网上会残留颗粒物质,这便是将清除尾水中的固体杂质。此环节只是简单的清除杂质。为了达到有效净污的作用,还需要机械设备对小颗粒悬浮物予以清除。此时应用的机械为微滤机。利用微滤机处理养殖尾水后,尾水中80%左右的杂质已经清除干净。其余20%左右的杂质是有机物、氨氮等物质,通过简单过滤尾水的方式是难以清除的。对此,需要采用塑料生物加以过滤,从而达到净化尾水的目的。由此可以说明,利用机械过滤的方法的确能够除去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质,但此种方法存在工艺环节多、成本高、消耗人力大等缺点。要想利用此种方法更加有效的处理养殖尾水,还需要对此种方法予以改进。
1.2 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的、物理处理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吸附的物理原理来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杂质。也就是向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将表面活性物质集中在气泡表面,再使气泡与液体分离,则可以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但此种技术更适用于海水养殖中,因为在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海水中容易产生泡沫,吸附污染物质。而在淡水养殖中,要想利用此种技术方法,需要保证养殖系统中有机物浓度加高。由此可以说明,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泡沫分离技术并不是非常的适用。
1.3 膜分离技术
基于科学技术所推出的膜分离技术有两种,即微滤技术和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来滤除污染物质。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是根据不同环境、尾水污染情况来合理选用生物膜。就以室内处理养殖尾水来说,可以采用挂膜塑料处理尾水,将尾水中的CODcr、NH+4-N、NO-2-N清除,净化尾水。在对处理后的尾水予以检测,可以了解到尾水中78%的CODcr、35%的NH+4-N、76%的NO-2-N被清除,这比生物过滤的应用效果好很多。但综合膜分离技术应用情况来看,生物膜的攫取需要消耗较多的资金,会增加膜分离技术应用成本,利用适合的塑料来生物膜最佳。因目前可以替代生物膜的塑料较少,促使膜分离技术不能有效且广泛的应用。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当致力于替代生物膜物质的研究。
1.4 其他方法
养殖过程中机械增氧和换水也是常用方法,传统池塘养殖也用筛网或栅栏过滤敌害鱼虾、漂浮物和悬浮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但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这些常用方法会表现出一些弊端,如尾水处理不干净、消耗大量劳动力、操作复杂等,促使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不佳。
2 化学方法
目前,在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也会利用化学方法予以处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水效果较好,尤其是臭氧,它作为优质的氧化剂,将其合理、有效的应用于淡水养殖尾水处理中,可以将其中大部分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清除。章亚芳等研究人员在研究臭氧在水产养殖水体中作用机理中,明确了臭氧的化学作用,即臭氧能够有效降解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致病微生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臭氧具有较强的活化水性质,将其作用于水中,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并且在臭活化水反应的过程中,降解氨氮、硫化氢等物质。与臭氧净化养殖尾水作用相近的物质是氨水、高锰酸钾等化学物质,将其作用在养殖尾水中,可以有效的杀灭有害物质。
絮凝剂是作为净化养殖尾水的另外一种化学方
法,其主要是通过减少养殖尾水中胶状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离子凝聚沉降,脱离水体,进而达到净化尾水的目的。
絮凝剂之所以能够净化养殖尾水,原因就
在于其中含有铝盐、铁盐、氢氧化钙、聚丙烯酰胺等物质,可以促进离子之间相互吸引,使离子凝聚,将水体中杂质清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清除养殖尾水中污染物质的同时,所应用的化学
物质或重新生成的化学物质可能危害养殖物,促使养殖物生长不佳。
3 生物方法
3.1 水生植物处理养殖尾水
利用水生植物来处理淡水养殖尾水,主要是水生植物再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吸附、富集淡水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促使养殖尾水得到净化。就以刺苦草来说,刺苦草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吸附TN、TP、COD等物质的作用,而这些物质又是养殖尾水中需要清除的物质,所以,利用刺苦草可以净化养殖尾水;而水培番茄尅吸附COD、NH+4-N、P等物质,利用水培番茄来净化甲鱼的养殖水,可以将养殖水中含有的COD、NH+4-N等物质有效清除,净化养殖水,促使甲鱼良好的生长。所以,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清除淡水养殖尾水。但是,利用此种方法需要合理规划设计水生植物应用于循环水养系统的构建,保证水生植物良好的生长,才能使水生植物充分发挥作用。
3.2 藻类处理养殖尾水
除了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处理淡水养殖尾水之外,藻类也可以发挥此项作用。原因就在于藻类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吸附大量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并在富积有机物的同时发生新陈代谢,产生氧气,促使水养物良好生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小球藻就具有较强的养殖尾水净化作用,小球藻在养殖水中生长繁殖,会吸收水体中的NH+4-N、PO4-P等物质,有效的净化养殖水。而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对蓝藻和黑虎虾共同培养,可以吸收淡水养殖系统中氨氮和硝氮含量,净化淡水养殖系统中的养殖尾水。由此可以说明,单一的藻类或复合生物系统都可以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但在利用复合生物系统时,需要对两种生物生长情况予以了解,明确两种生物共同培养能够吸收的物质,进而合理的运用符合生物系统。
3.3 微生物处理养殖尾水
微生物能将水体或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就以养鱼池废水处理来说,在养鱼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复合菌液,几天后检测养鱼池水,可以确定水中氨氮的含量大大降低。养鱼池废水中氨氮含量降低,主要是复合菌液在水中会产生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可以降解氨氮和COD;乳酸菌可以分解亚硝酸盐。所以,养鱼池中的废水才会在复合菌液滴入几天后被净化。
4 结论
综合以上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确定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的有效应用均可以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将尾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清除。这说明我国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有很大进步。但综合评价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影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为了提高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水平,研究人员还要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发展上。
参考文献
[1]刘曼红,于洪贤,刘其根等.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69-14572.
[2]吕超.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04-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