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经过集团办公会反复、多次讨论和研究,出台了《2013-2015年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培养项目书》,目标是形成适应集团内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师资梯队;完善适应集团发展需求的教师研训机制和流动制度;研究集团内部教师考核、聘用、奖惩制度。项目要求集团各成员校提出教师队伍培养的重点需求,分年度做好重点学科交流的计划,突出重点培训专题,拟定重点教师培养计划,初步建立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和研修制度,并逐步转化为长效机制,形成《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交流项目总结报告》、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及案例,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借助这一项目,北京小学走读部实现了快速发展。
研究项目要求,明确发展目标
在进行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之后,我们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依托集团教师交流项目,推动走读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尊重规律、爱护学生、擅长教学、乐于学习”的教师队伍。
在“四季课程”交流中建设教育品牌
北京小学研发的“四季课程”体系具有适合学生生活、个性发展、生命成长的特点。集团内各成员校在“四季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创设适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走读部针对这个项目,申请了区级课题——北京小学走读部“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的实践与研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与课程的研发紧密结合在一起。课题前期培训,走读部邀请北京小学的于萍副校长和宣武分院课程研究室的刘天华研究员进行了主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此外,还有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渗透型、拓宽式培训。
走读部结合学校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将“四季课程”校本实施的主题定为“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绚烂”“冬之国韵”,以年级组为课题实施团队,对“四季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春之萌发”春季课程为例,走读部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全体教师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实践体验,深化干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开拓教育视野,启迪教育智慧,锻炼教师队伍,丰富“四季课程”的校本化内容。
在专题教学活动中提升专业品质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教师、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有着强大的专家团队、众多专家型教师、优秀的教研群体……这都是集团内部可共享的教育资源。走读部积极参加集团组织、承办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和教育认识。
1.专题研讨促理念转化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为各个成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搭建了高层次的广阔平台。在2014年和2015年,集团承办了北京市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各个成员校共同承担任务,从选课到备课都是由集团专家团队进行帮助指导。北京市的学科专家也多次到学校听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更多的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认识。专家带来的不同教改理念和新的教学发展趋势都让走读部的教师开阔了视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体验。走读部的干部不是把这个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和任务,而是以研究过程为媒介,开展全校性的学科交流,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通过活动推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2.教学视导促课堂创新
教育集团走校主任办公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到成员校进行专题教学视导。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走读部成立了青年教师社团,由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个学科的四位青年教师组成,承担专题教学视导时的课堂教学展示任务。在校内学科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多次研磨,多次修改教学方案。指导教师亲自上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就这样,我们把迎接视导的准备过程变成教师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
3.教师互换促实践共赢
每学期走读部和北京小学总校、北京小学广外分校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师互换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该活动已经坚持了四年,2-6年级7个学科24人次进行了交换,他们中有市、区级骨干教师,也有学校培养的青年教师。
交换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共同研讨阶段、互换教学阶段、总结感受阶段。教师们围绕北京小学“实与活”课堂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深入对方学校进行教学、教研,了解学校的班组文化;在相应的交换班级上课,体验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感受。通过教师互换,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为更快地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打好基础。
在年度荣誉评选中更新观念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依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个性成长,设立了“学生年度荣誉奖”。每年的评选活动,从动员、自荐、申报、评选到最后的颁奖,我们都充分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标准更多元。我们培养的是能够融入社会,顺应社会发展,能够时刻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的“社会人”。
在定期宣传沟通中互相促进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定期出版《集团报》。每个成员校都有固定承担集团报编辑工作的教师小组。走读部两名参与编辑的教师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地宣传和推动教育集团的理念。每次要出版《集团报》时,都是大家共同提供线索,教师编辑小组充分讨论、筛选信息,行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讨论、研究,慎重推荐,直到报纸印刷出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集团”的概念不断深入教师的心中,同时更传播了这样的共识:集团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集团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大家在集团报中了解每个成员校的工作动态,有了学习的参照,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在职称评审碰撞中提升自我
走读部的教师队伍特点是:85%以上都是教龄在15—25年的中年教师,虽有专业特长,但大部分都进入了“第二发展期的瓶颈阶段”。2015年西城区教委进行职称评审改革,促进了集团成员校的教师队伍自主发展。走读部参评的两位教师在学校内是骨干教师,在集团中也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他们的晋升激发了更多教师的发展动力,使集团的凝聚力更强,推进了成员校的发展。
在成员校交流中提升专业水平
与集团各成员校全方位的交流,让教师们对“实与活”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的文化、教师严谨的教风、团队浓郁的研究氛围和学生们乐学的学风,有了充分的感知;对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有了深切的体会,树立了大教育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通过实践,强化了集团意识,理解了交流活动的内涵,达到师生共促进、同发展的目标。
几年的教师交流,北京小学走读部的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新生代教师在不断成长,成长期教师在不断挑战自我,成熟期教师在逐渐形成自已的教学风格。现在,走读部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人数的3%,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3%,区级骨干教师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紫禁杯班主任4人,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几乎涵盖小学课程所设置的全部学科都成为优势学科。
借助这一项目,北京小学走读部实现了快速发展。
研究项目要求,明确发展目标
在进行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之后,我们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依托集团教师交流项目,推动走读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尊重规律、爱护学生、擅长教学、乐于学习”的教师队伍。
在“四季课程”交流中建设教育品牌
北京小学研发的“四季课程”体系具有适合学生生活、个性发展、生命成长的特点。集团内各成员校在“四季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创设适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走读部针对这个项目,申请了区级课题——北京小学走读部“四季课程”校本实施方案的实践与研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与课程的研发紧密结合在一起。课题前期培训,走读部邀请北京小学的于萍副校长和宣武分院课程研究室的刘天华研究员进行了主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此外,还有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渗透型、拓宽式培训。
走读部结合学校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将“四季课程”校本实施的主题定为“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绚烂”“冬之国韵”,以年级组为课题实施团队,对“四季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春之萌发”春季课程为例,走读部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全体教师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实践体验,深化干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开拓教育视野,启迪教育智慧,锻炼教师队伍,丰富“四季课程”的校本化内容。
在专题教学活动中提升专业品质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教师、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有着强大的专家团队、众多专家型教师、优秀的教研群体……这都是集团内部可共享的教育资源。走读部积极参加集团组织、承办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和教育认识。
1.专题研讨促理念转化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为各个成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搭建了高层次的广阔平台。在2014年和2015年,集团承办了北京市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各个成员校共同承担任务,从选课到备课都是由集团专家团队进行帮助指导。北京市的学科专家也多次到学校听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更多的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认识。专家带来的不同教改理念和新的教学发展趋势都让走读部的教师开阔了视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体验。走读部的干部不是把这个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和任务,而是以研究过程为媒介,开展全校性的学科交流,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通过活动推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2.教学视导促课堂创新
教育集团走校主任办公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到成员校进行专题教学视导。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走读部成立了青年教师社团,由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个学科的四位青年教师组成,承担专题教学视导时的课堂教学展示任务。在校内学科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多次研磨,多次修改教学方案。指导教师亲自上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就这样,我们把迎接视导的准备过程变成教师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
3.教师互换促实践共赢
每学期走读部和北京小学总校、北京小学广外分校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师互换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该活动已经坚持了四年,2-6年级7个学科24人次进行了交换,他们中有市、区级骨干教师,也有学校培养的青年教师。
交换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共同研讨阶段、互换教学阶段、总结感受阶段。教师们围绕北京小学“实与活”课堂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深入对方学校进行教学、教研,了解学校的班组文化;在相应的交换班级上课,体验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感受。通过教师互换,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为更快地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打好基础。
在年度荣誉评选中更新观念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依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个性成长,设立了“学生年度荣誉奖”。每年的评选活动,从动员、自荐、申报、评选到最后的颁奖,我们都充分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标准更多元。我们培养的是能够融入社会,顺应社会发展,能够时刻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的“社会人”。
在定期宣传沟通中互相促进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定期出版《集团报》。每个成员校都有固定承担集团报编辑工作的教师小组。走读部两名参与编辑的教师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地宣传和推动教育集团的理念。每次要出版《集团报》时,都是大家共同提供线索,教师编辑小组充分讨论、筛选信息,行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讨论、研究,慎重推荐,直到报纸印刷出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集团”的概念不断深入教师的心中,同时更传播了这样的共识:集团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集团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大家在集团报中了解每个成员校的工作动态,有了学习的参照,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在职称评审碰撞中提升自我
走读部的教师队伍特点是:85%以上都是教龄在15—25年的中年教师,虽有专业特长,但大部分都进入了“第二发展期的瓶颈阶段”。2015年西城区教委进行职称评审改革,促进了集团成员校的教师队伍自主发展。走读部参评的两位教师在学校内是骨干教师,在集团中也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他们的晋升激发了更多教师的发展动力,使集团的凝聚力更强,推进了成员校的发展。
在成员校交流中提升专业水平
与集团各成员校全方位的交流,让教师们对“实与活”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的文化、教师严谨的教风、团队浓郁的研究氛围和学生们乐学的学风,有了充分的感知;对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有了深切的体会,树立了大教育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通过实践,强化了集团意识,理解了交流活动的内涵,达到师生共促进、同发展的目标。
几年的教师交流,北京小学走读部的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新生代教师在不断成长,成长期教师在不断挑战自我,成熟期教师在逐渐形成自已的教学风格。现在,走读部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人数的3%,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3%,区级骨干教师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紫禁杯班主任4人,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几乎涵盖小学课程所设置的全部学科都成为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