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入境读中感悟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该如何上?这是我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怎样做,既不影响重点训练内容,又打好学生阅读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激情入境,读中感悟”的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大海睡了》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我的策略是:通过激情引导,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喜欢上这篇课文。这种情感的来源不是课文自身如何感人,而是借助低龄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师的引导顺利完成的。
  
  一、诵读感悟
  
  这篇课文主要的基调定位在体味美和提高诵读水平,所以,我采用的策略就是表情诵读。在指导学生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体味意境上。比如,“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读这句话的时候,“深夜里”还是正常深情地诵读,“大海睡觉了”就要轻轻地读出来,就好像你悄悄地告诉别人她已经睡着了,如果大声说话可能会把大海吵醒。
  最后一句,“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这一句比较难读,要深情地呼唤出来。但是学生装腔作势干瘪的腔调一定不好听。我打开了提前准备好的一首大海潮声的轻音乐。乐曲本身也是贴近孩子的,很快达成了共鸣。我又给他们看了潮来潮去的动画,让他们联想和鼾声的相同。学生弄明白了这些,诵读的时候感情就丰富多了。我问他们潮声美不美,好不好听。你们要想读得好听,声音要扬起来,就像潮水一样会涨上来,落下去,一起一伏,潮起潮落,那一定很好听。在接下来的多次练习中,我加入了一个动作,右臂甩起上扬,学生诵读,“那轻轻的潮声啊”就跟着我的手臂拔高,“是她睡熟的”这五个字。我双手轻轻按下,学生跟着我的手势控制自己的音量,然后深情地读出“鼾声”。
  后面这些比较难的环节处理完以后,我回到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谁会读?几个学生读完以后,我告诉他们两个相同的句子,诵读出来要让别人听的不一样,不然总用一个腔调出来,就显得很死板。于是,全班采用“风儿、不闹了”,平和缓慢,“浪儿、不笑了”,“浪儿”二字急促略高,“不笑了”再降下来这种节奏读出来。
  接着全班练习几遍,作为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诵读在欣喜愉悦和美的享受中画上句号。
  
  二、拓展升华
  
  海对北方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单凭一篇课文让学生去认识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的策略是:适时拓展,以达情感升华。在学完课文后,我出示该课作者的另一篇诗作《海上的风》。选用这首诗有两个原因。一是同一个作者写的,情感通畅,衔接紧密。二是这首诗出现在“日有所诵”二年级教材的上卷第四单元,同学们早已背熟。从熟悉程度上来讲,也不需要我过多的指点。
  我把《海上的风》放在课文的前面。连上课文变成一首长诗。再通过诵读技巧,让学生反复练习。剩余的时间,我让学生们抄了一首小诗,作为第二课时的收尾。这首小诗是:“视觉中的海、可比天空\嗅觉中的海、有如清风、触觉中的海、好似友人。”这首诗的选用也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的教学目标就含有让学生了解大海,这首小诗相对于《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显得更确切一些,既不像《海上的风》有很多华丽的词藻,又不像《大海睡了》那么朦胧。用这首诗作为收尾,能起到一个清醒的认知,当然这个认知同样也是美丽的。当天的作业是,回家练习《海上的风》和《大海睡了》的诵读,并学习这首小诗,有不懂的询问家长。
  第二天,进行诵读练习的第三个课时。在音乐的陪伴下,我们把三首诗连在了一起,命名为《海》。又加人嘘声、点头、询问等等很多儿童性的舞台动作,配上报幕、鞠躬在教室练习。我认真而深情地告诉他们,你们朗诵得很美,老师很喜欢听。如果你们表现得很出色,以后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我们就可以上这个节目《海》。下面,大家就把这里当作舞台,模拟演练朗诵《海》。在充分地诵读表演后,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内心有了表现自我的冲动,没有什么孩子怯场,只是很认真、很卖力地表演。下课的时候我也很用心、很卖力地鼓掌。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如果算上识字教学,一共用了3个课时。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更重要的是记住了节目《海》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诵读水平和表演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们在本课的教学后深深地迷恋上了大海,也许这正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的吧。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本文从创设情境的有效性、设疑提问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励评价的有效性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创设情境”已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确实,有效的情境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积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因此,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会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形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学校的管理中,并在中小学校的教育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名不正则言不顺”,直到现在人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一会是“工具性”。一会是“人文性”,也难怪。本来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怎么能只叫“语文”?什么都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笔者以为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学科”和“课程”应该是两个由大到小的概念。我们一直
期刊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着力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重语言文字的厚度,扩展文本的张力。本课的教学我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以下是我的教学设想。  一、激活内蕴。深情导入  开课伊始。我这样导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有一个奇迹,这就是长征的胜利!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  深情的导入,专题学习网站上逼真的画面,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树立美好的理想。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成长经历及价值取向等存在差异,必然会带来绝大部分学生阅读感悟上的片面性、阅读兴趣的懈怠。因此说加强小学课外阅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教育策略。    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生们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讲,做题目”,相当一部分的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差,其主要表现在:预习提不出问题、复习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输入新内容(即读题)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第一步。它直接决定着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方向。实践也表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孩子们的解题能力出现弱化。因此,读题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读题能最大化地搜集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整合有效信息,最后成功解决问题。下面就小学数学读题训练谈几点做法:    一、题意若隐若现,适时圈注补充    学生在审
期刊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教育时期是人阅读习惯、能力、阅读兴趣形成最关键的时候。”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无疑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质诸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人。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进阅读。的大门,教师首先就必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生成自己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
期刊
从旧时期鲁迅“三味书屋”无味的古老阅读,到新时期飞跃式的课程改革,再到当下的新教改。语文教学的“被接受时代”在快速被调整,学生天性、主动性被尊重。语文教学自由度放大,决定了其可发挥的空间也大起来。一股新鲜的空气自由于语文课堂。这里立足语文初中新教材,对语文教学可发挥的空间作有限探讨。    一、熟悉鲜活教材,建精神氧吧    面对初中新《语文》教材,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丰富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让
期刊
寒冬腊月,成阳湖结了一层冰。两个孩子不顾危险在此滑冰。一个孩子滑到河中间冰薄的地方,陷下去了。另一个孩子吓呆了,惊慌之中悄悄溜回了家。直到四个小时之后,朋友和家人一起找孩子的时候,才知道真相……  看到这样的事情,我都有一种揪心的痛,想想:假如那个孩子不是偷偷溜走,而是及时地去通知大人……逃生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至少不会有如此多的生命惨遭厄运!也许他们在小学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课文,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