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个体的生命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生命教育内容实施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国一些省份也开始实施。但是,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实施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令人痛惜的许多事件却屡屡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哪出了问题?社会的功利隐没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教育的误区背离了生命成长规律,这都是对生命的曲解和漠视。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实践
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是杰·唐纳·华特士,他的著作《生命教育》被认为是第一本生命教育专著。在我国,1999年香港中文大学推行为期两年的“优质生命教育”计划,并且推行了“生命教育计划”。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2006年已列入台湾高中正式课程选修课。在大陆也引起了重视,2004年12月辽宁省规定“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教育等。2005年湖南省也颁布了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青春期的专项教育。2008年黑龙江省也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0年4月,肖川教授发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这是国内部属院校第一家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研究和推广的学术机构。全国生命教育2012年年会4月28号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隆重召开。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与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在2013年4月举办“全国生命教育2013年年会。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所言及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自我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自然其他物种的生命。它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由己推人,由人推自然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我,即“知己”
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规划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与他人、社会,即“知人”
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社会性,关心他人,遵守所在群体的制度,要有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责任的社区一员,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3.人与自然,即“知物”
教育学生认识到生物体存在的重要性,尊重生物的多元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践保护地球的规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社会,青少年在社会发展急速、价值取向多元的情况下,生命的脆弱感日益严重。这表明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与阶段。
1.青少年成长遭遇烦恼
青少年的烦恼一方面来自青春期的变化,另一方面来自社会里的家长、教师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我国中小学校里的一部分学生不但不幸福,而且很孤独。他们厌恶学习,惧怕考试,精神压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少,与家长的冲突不断,对教师不信任。
2.高智低德,学生道德上呈现双重人格
大量事实证明,当今学生的道德参与能力很低,教育与生活的分割,人文教育缺失,还有一些压抑生命的规训是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生命教育的实施,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3.青少年学生的人生意义危机
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使青少年一代忘记了关注自己的灵魂,忘却了追求人生的意义,也失却了精神家园,主要表现在:人生信仰和责任感的缺失和人生价值观的功利化。
4.学生创造精神磨灭
当下标准化知识的教育,用标准化的知识代替了对问题的思考。它不是启发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大量记忆,把标准答案作为权威,造成中国的教育正在一步步地远离生命的创造性。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它涉及环境设施、课程教学、教师素养以及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综合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内容,按照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制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2.学科渗透
教师要挖掘蕴含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在开展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创设学科教学所具有的生命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增长学生生命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
3.专题活动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4.课外活动
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它不仅给学生以生命的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保护生命的技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十分强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探索和感悟。
参考文献:
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令人痛惜的许多事件却屡屡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哪出了问题?社会的功利隐没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教育的误区背离了生命成长规律,这都是对生命的曲解和漠视。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实践
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是杰·唐纳·华特士,他的著作《生命教育》被认为是第一本生命教育专著。在我国,1999年香港中文大学推行为期两年的“优质生命教育”计划,并且推行了“生命教育计划”。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2006年已列入台湾高中正式课程选修课。在大陆也引起了重视,2004年12月辽宁省规定“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教育等。2005年湖南省也颁布了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青春期的专项教育。2008年黑龙江省也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0年4月,肖川教授发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这是国内部属院校第一家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研究和推广的学术机构。全国生命教育2012年年会4月28号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隆重召开。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与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在2013年4月举办“全国生命教育2013年年会。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所言及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自我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自然其他物种的生命。它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由己推人,由人推自然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我,即“知己”
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规划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与他人、社会,即“知人”
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社会性,关心他人,遵守所在群体的制度,要有社会正义感,做一个有责任的社区一员,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3.人与自然,即“知物”
教育学生认识到生物体存在的重要性,尊重生物的多元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践保护地球的规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社会,青少年在社会发展急速、价值取向多元的情况下,生命的脆弱感日益严重。这表明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与阶段。
1.青少年成长遭遇烦恼
青少年的烦恼一方面来自青春期的变化,另一方面来自社会里的家长、教师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我国中小学校里的一部分学生不但不幸福,而且很孤独。他们厌恶学习,惧怕考试,精神压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少,与家长的冲突不断,对教师不信任。
2.高智低德,学生道德上呈现双重人格
大量事实证明,当今学生的道德参与能力很低,教育与生活的分割,人文教育缺失,还有一些压抑生命的规训是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生命教育的实施,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3.青少年学生的人生意义危机
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使青少年一代忘记了关注自己的灵魂,忘却了追求人生的意义,也失却了精神家园,主要表现在:人生信仰和责任感的缺失和人生价值观的功利化。
4.学生创造精神磨灭
当下标准化知识的教育,用标准化的知识代替了对问题的思考。它不是启发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大量记忆,把标准答案作为权威,造成中国的教育正在一步步地远离生命的创造性。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它涉及环境设施、课程教学、教师素养以及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综合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内容,按照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制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2.学科渗透
教师要挖掘蕴含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在开展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创设学科教学所具有的生命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增长学生生命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
3.专题活动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4.课外活动
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它不仅给学生以生命的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情感,掌握保护生命的技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十分强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探索和感悟。
参考文献:
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