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识梳理
1,走进分子世界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同时存在排斥力。
2,摩擦起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叫单质分子,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起电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正电荷,一类是负电荷,人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探索更小的微粒
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4,宇宙探秘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量天尺”的单位之一是光年。
二、重、难点剖析
1,走进分子世界
①提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由于物质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用提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②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注意三层意思: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那么就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就表现为斥力。
2,静电现象
①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摩擦起电(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另一个是接触带电(如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③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④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探索更小的微粒
①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②任何物质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所带正电的电量和一个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是相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三、易错点扫描
1,关于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很小,因此分子运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比如灰尘飞舞、柳絮飞扬等就不属于分子运动,而是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嗅觉感受,比如闻到菜香、闻到醋味等。
2,关于两个小球相互吸引判断它们带电情况的问题
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小球都带异种电荷;另一种是其中一个小球带电(正电或负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3,关于最小微粒的问题
夸克并不是最小微粒,因为科学家仍在不断研究夸克是否能被再分,应该说最小微粒是不存在的。
4,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因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四、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试说明示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量,这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
例2 如图2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解析 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A、B答案是错误的,又因为分子永远处在无规则运动中,所以D答案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C。
例3 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这样的,一旦破了或是断了。除非采取胶粘或焊接等措施,要想自然对接恢复原样是不可能的,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 分子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了或断了的物体即使将它们放得很近,分子间的距离仍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很难恢复原样。
例4 腌菜时,要隔几天后菜才会有成味;烧菜时只要几分钟就会有成味了,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现象越明显,腌菜时温度低,分子运动慢;而烧菜时物体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所以菜变咸的快慢不一样。
例5 将一块方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变没有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试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析 水变甜了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水没有溢出杯子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空隙。
例6 如图3所示,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B,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G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解析对于选项A,如A带正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B也带正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G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B,如A带负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曰也带负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C,如B带正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A也带正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D,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A、B一定带同种电荷。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与A、B异种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故正确答案应选D。
例7如图4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解析
当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将塑料捆扎绳时,由于摩擦所以塑料绳就带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手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电荷数量越多,所以下端散开得越大,
例8 平常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解析原子由其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绕核运动,一般情况下,由于核内外的电荷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电中性),因此本题选D。
1,走进分子世界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同时存在排斥力。
2,摩擦起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叫单质分子,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起电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正电荷,一类是负电荷,人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探索更小的微粒
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4,宇宙探秘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量天尺”的单位之一是光年。
二、重、难点剖析
1,走进分子世界
①提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由于物质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用提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②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注意三层意思: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那么就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就表现为斥力。
2,静电现象
①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摩擦起电(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另一个是接触带电(如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③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④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探索更小的微粒
①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②任何物质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所带正电的电量和一个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是相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三、易错点扫描
1,关于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很小,因此分子运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比如灰尘飞舞、柳絮飞扬等就不属于分子运动,而是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嗅觉感受,比如闻到菜香、闻到醋味等。
2,关于两个小球相互吸引判断它们带电情况的问题
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小球都带异种电荷;另一种是其中一个小球带电(正电或负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3,关于最小微粒的问题
夸克并不是最小微粒,因为科学家仍在不断研究夸克是否能被再分,应该说最小微粒是不存在的。
4,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因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四、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试说明示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量,这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
例2 如图2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解析 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A、B答案是错误的,又因为分子永远处在无规则运动中,所以D答案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C。
例3 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这样的,一旦破了或是断了。除非采取胶粘或焊接等措施,要想自然对接恢复原样是不可能的,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 分子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了或断了的物体即使将它们放得很近,分子间的距离仍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很难恢复原样。
例4 腌菜时,要隔几天后菜才会有成味;烧菜时只要几分钟就会有成味了,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现象越明显,腌菜时温度低,分子运动慢;而烧菜时物体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所以菜变咸的快慢不一样。
例5 将一块方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变没有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试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析 水变甜了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水没有溢出杯子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空隙。
例6 如图3所示,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B,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G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解析对于选项A,如A带正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B也带正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G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B,如A带负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曰也带负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C,如B带正电,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A也带正电,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对于选项D,据上图中A、B相互排斥,可知A、B一定带同种电荷。再据图中B、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与A、B异种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故正确答案应选D。
例7如图4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解析
当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将塑料捆扎绳时,由于摩擦所以塑料绳就带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手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电荷数量越多,所以下端散开得越大,
例8 平常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解析原子由其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绕核运动,一般情况下,由于核内外的电荷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电中性),因此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