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复习课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复习课的论述不是很多。下面笔者针对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讓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地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02年车市为消费者翻足了花样,2003年又有多少"新人"登场?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上市的全新车型和改进型相加至少应有30种.制造商像约好了似的争相"献宝",看来2003年又将是消
本文认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的周期平衡,在“生产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中,虽未成为现实,但还有其可能;而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则连这种可能性都没有。我
面对作文“见效慢”、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现状,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作文的有效教学。对于作前指导课,教师的有效“作为”体现在:保证时间巧安排,不着痕迹防“厌写”,教师“下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那么,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有哪些影响和要求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
叶圣陶先生曾在《苏州园林》里对园林的设计如此赞誉道:“这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其实,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艺术性设计呢?  一、教学方式设计艺术  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千变万化,不必要也不应该强求一律;但是,无论什么方式方法,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正如叶老在他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开头第一“韵”就说:“教亦多术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