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段锦共分为初、中、高三级,每级为六段。上期为读者介绍了初级,本期为大家介绍中级。
中级十二段(加初级六段)
第七段:拳打丹田益肾气
第八段:左右叩肩利颈椎
第九段:左右叩背益心肺
第十段:金鸡独立养神气
第十一段:调理脾胃需单举
第十二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具体介绍
第七段拳打丹田益肾气
动作
1.双腿略向下成半蹲式,右手攥拳摆向前方,拳心对准下丹田前面,左手攥拳摆向后方,拳心对准下丹田后面。(如图7-1、7-2)
2.双腿弹直的同时,两拳分别猛打前后丹田,先轻后重。
这两步实际是连续动作,过程中不能出现明显的停顿。以上动作反复做26次。
作用
下丹田位居小腹,是人体元气潜藏之地。前后丹田连接腰、骶、髋,内有大小肠、膀胱、直肠,女子有子宫及附件,男子有精囊、输精管等。丹田的气血旺盛,是人体轻劲有力的源泉。经过运动和捶打,可振奋元气,通活下焦经络,使气血通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病可治,无病强身。
第八段左右叩肩利颈椎
动作
1.右拳掌侧叩左侧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左拳背侧叩右后背的一斗米穴(位于肩胛骨最下端外侧),同时上半身略向左转。
2.左拳掌侧叩右侧肩井穴,右拳背侧叩后背的一斗米穴,同时上半身略向右转。(如图8-1、8-2)
以上动作反复做26次。
作用
颈椎是支持头部的主干,宜直不宜弯,颈椎如果想保持正直,实际上需要前后左右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的协调,使它保持相对平衡,是运动中的平衡,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平衡,这种平衡要靠经脉疏通,气血通畅。本节不仅起到这种作用,叩打肩井穴还可以利关节、清头目、降血压。一斗米穴是一个经验奇穴,可利咽喉。
第九段左右叩背益心肺
动作
1.右手掌叩打左大抒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左手背叩打右膈俞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胆道病症、肋痛)、至阴穴(足小趾外侧甲角旁约0.1寸。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及肝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肋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乳腺病、癫狂病、脊背痛)、胆俞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胆道病症)、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消化不良、胃病、慢性出血性病症)等。(如图9-1、9-2)
2.左手掌叩打右大抒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右手背叩打左膈俞穴、至阴穴及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
如法以上动作交换叩打26~29次。
作用
通过叩打以上穴位,可增加肺、脾、肝胆的功能,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及预防感冒。
第十段金鸡独立养神气
动作
1.前九个动作做完后,稍事休息使全身放松。接着右脚站稳,面向前方看定一个目标,左脚抬起,右手搬住左脚踝部,左手搬住左腿膝外下方,站稳并轻轻叩齿180~280次。(如图10-1)
2.接着左脚站稳,面向前方看定一个目标,右脚抬起,左手搬住右脚踝部,右手搬住右腿膝外下方,站稳并轻轻叩齿180~280次。
作用
本节动作很简单,但必须精神集中,不能乱视或闭目,所以极利养神。
第十一段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
1.吸气,随吸气将身体重心放在左腿,右手上举过头,左手下压在左臀外侧,右脚略提起,左膝略弯曲,吸足气后接下。(如图11-1)
2.呼气,随呼气右手下移到腰部,同时左手上提到腰部,重心仍在左腿。
3.吸气,重心不变,随吸气右手向右后方伸展,手五指并拢,手腕成钩势,左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回头目视钩手,待气吸足后接下。
4.呼气,重心不变,随呼气左右手都拉回腰部,待气呼够。
5.吸气,重心转向右腿,右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左手向左后方伸直,手五指并拢,手腕成钩式,回头目视钩手,待气吸足。
6.呼气,重心不变,右、左手都拉回腰部,待气呼够。
如法换为左,连做6次即可。
作用
脾主升,胃主降,上举助脾气上升,下压可助胃气下降。转身后瞧钩手可使肝、胆舒张,更利于脾升胃降。反复6次以助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正常。
第十二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
1.吸气,随吸气两下肢成骑马蹲式,两手分别压在两大腿前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如图12-1、12-2)
2.呼气,随呼气头向左摇,臀向右摆,数24次后起立。
如上法,头向右摇,臀向左摆。反复2~5回。
作用
通过左右摇头摆尾活动,带动上下肢与胸腹部运动,改善全身气血循环,更使上焦之心火下降,可防治口干舌燥、舌红苔黄、便干尿黄、心烦急躁等。
注:在练习前十二段3~6个月后再练后六段较为适宜,而且效果良好。
(未完待续)
中级十二段(加初级六段)
第七段:拳打丹田益肾气
第八段:左右叩肩利颈椎
第九段:左右叩背益心肺
第十段:金鸡独立养神气
第十一段:调理脾胃需单举
第十二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具体介绍
第七段拳打丹田益肾气
动作
1.双腿略向下成半蹲式,右手攥拳摆向前方,拳心对准下丹田前面,左手攥拳摆向后方,拳心对准下丹田后面。(如图7-1、7-2)
2.双腿弹直的同时,两拳分别猛打前后丹田,先轻后重。
这两步实际是连续动作,过程中不能出现明显的停顿。以上动作反复做26次。
作用
下丹田位居小腹,是人体元气潜藏之地。前后丹田连接腰、骶、髋,内有大小肠、膀胱、直肠,女子有子宫及附件,男子有精囊、输精管等。丹田的气血旺盛,是人体轻劲有力的源泉。经过运动和捶打,可振奋元气,通活下焦经络,使气血通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病可治,无病强身。
第八段左右叩肩利颈椎
动作
1.右拳掌侧叩左侧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左拳背侧叩右后背的一斗米穴(位于肩胛骨最下端外侧),同时上半身略向左转。
2.左拳掌侧叩右侧肩井穴,右拳背侧叩后背的一斗米穴,同时上半身略向右转。(如图8-1、8-2)
以上动作反复做26次。
作用
颈椎是支持头部的主干,宜直不宜弯,颈椎如果想保持正直,实际上需要前后左右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的协调,使它保持相对平衡,是运动中的平衡,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平衡,这种平衡要靠经脉疏通,气血通畅。本节不仅起到这种作用,叩打肩井穴还可以利关节、清头目、降血压。一斗米穴是一个经验奇穴,可利咽喉。
第九段左右叩背益心肺
动作
1.右手掌叩打左大抒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左手背叩打右膈俞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胆道病症、肋痛)、至阴穴(足小趾外侧甲角旁约0.1寸。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及肝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肋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乳腺病、癫狂病、脊背痛)、胆俞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胆道病症)、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消化不良、胃病、慢性出血性病症)等。(如图9-1、9-2)
2.左手掌叩打右大抒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右手背叩打左膈俞穴、至阴穴及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
如法以上动作交换叩打26~29次。
作用
通过叩打以上穴位,可增加肺、脾、肝胆的功能,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及预防感冒。
第十段金鸡独立养神气
动作
1.前九个动作做完后,稍事休息使全身放松。接着右脚站稳,面向前方看定一个目标,左脚抬起,右手搬住左脚踝部,左手搬住左腿膝外下方,站稳并轻轻叩齿180~280次。(如图10-1)
2.接着左脚站稳,面向前方看定一个目标,右脚抬起,左手搬住右脚踝部,右手搬住右腿膝外下方,站稳并轻轻叩齿180~280次。
作用
本节动作很简单,但必须精神集中,不能乱视或闭目,所以极利养神。
第十一段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
1.吸气,随吸气将身体重心放在左腿,右手上举过头,左手下压在左臀外侧,右脚略提起,左膝略弯曲,吸足气后接下。(如图11-1)
2.呼气,随呼气右手下移到腰部,同时左手上提到腰部,重心仍在左腿。
3.吸气,重心不变,随吸气右手向右后方伸展,手五指并拢,手腕成钩势,左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回头目视钩手,待气吸足后接下。
4.呼气,重心不变,随呼气左右手都拉回腰部,待气呼够。
5.吸气,重心转向右腿,右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左手向左后方伸直,手五指并拢,手腕成钩式,回头目视钩手,待气吸足。
6.呼气,重心不变,右、左手都拉回腰部,待气呼够。
如法换为左,连做6次即可。
作用
脾主升,胃主降,上举助脾气上升,下压可助胃气下降。转身后瞧钩手可使肝、胆舒张,更利于脾升胃降。反复6次以助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正常。
第十二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
1.吸气,随吸气两下肢成骑马蹲式,两手分别压在两大腿前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如图12-1、12-2)
2.呼气,随呼气头向左摇,臀向右摆,数24次后起立。
如上法,头向右摇,臀向左摆。反复2~5回。
作用
通过左右摇头摆尾活动,带动上下肢与胸腹部运动,改善全身气血循环,更使上焦之心火下降,可防治口干舌燥、舌红苔黄、便干尿黄、心烦急躁等。
注:在练习前十二段3~6个月后再练后六段较为适宜,而且效果良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