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11 中国企业这20年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而实际上从1990年代初,中国企业才真正步入一个崭新意义的高速发展期。而此后的20年间,中国的经济蓬勃向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也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草莽走向规范,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而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可以10年为一长度简单分为两个阶段,前后10年目标迥异,气象变迁,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嬗变痕迹。简单述之,使我们可对这二十年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1
  之所以说中国企业从199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高速发展,是因为两个背景。一是国内的制度背景,二是国际的技术背景。前者让中国企业开始真正获得合法身份,后者使其得以与国外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第一,市场经济概念的确立。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面目不清的当代中国改革运动终于确立了未来前行的航标,改革的动力将从观念的突破转向制度的创新。得益于此,民间活力被相应激活,一时间企业如雨后春笋,千帆相竞,生怕错过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时机。
  第二,互联网的诞生。当互联网这个幽灵从美国东海岸的实验室里蹿将出来,搅乱整个商业世界游戏规则时,中国已进行了15年的变革,体制和观念已完成初步转轨,已有足够的开放心态去接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在这一点上,中国无疑是幸运的。
  在这两个背景下,1991-2001的10年间,中国制造得到了空前发展,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产品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在国外市场所向披靡。中国制造也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而互联网企业也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一个初步发展期,在1995年出现了第一批互联网事业的先行者,如:亚信、阿里巴巴、网易、瀛海威。显然互联网企业的辉煌时机未到,然而这一阶段的试验者们给后来者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路径财富。
  第二阶段:2001-2011
  第一,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入关成功,对外开放的大门几乎全部打开。入关之后,利弊兼具,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中国制造所代表的低成本增长方式日渐遭受到阻力,代工、无核心技术、无品牌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中国企业在困厄中艰难地寻求转型。
  第二,“国进民退”现象出现。2004年,为了扼制投资过热现象,国务院对进入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的民营企业进行清查,一批民营企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最为典型的即是铁本。自此之后,国进民退愈演愈烈,民营企业日渐被逼退到利润稀薄的下游行业,度日如年,而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垄断优势,获利丰厚。
  在此阶段,中国制造的辉煌仍在继续,但明显增长乏力,快速增长留下的弊病也相继出现,由于一味压低工人的工资,制造企业被冠以“血汗工厂”之称。此外,制造企业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也饱受诟病。特别是“国进民退”的背景下,以代工制造为核心的众多民营企业遭受到强大的生存压力,工人薪酬上升、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支持的羸弱,将此类民企彻底逼入绝境。
  而互联网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性,并未受到“入关”和“国进民退”的过多影响,但是它们却在新世纪的开头遭受了当头棒喝,纳斯达克股灾带给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股大寒流。然而大势所趋,虽小有曲折但无可阻挡,熬过短暂的寒冬后,互联网企业从此前途一片光明。
  
  两家企业
  在上述两个大趋势下,如选取两家可堪代表的企业,华为和阿里巴巴无疑是个中翘楚。
  华为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和五个朋友一起合股组建了华为公司,注册资本为2.1万元,业务为代理进口香港康力公司的模拟交换机。任正非是电话通讯方面的专家,在为香港公司做代理的同时,他开始悄悄研制自己的数字交换机,然而这条道路注定是艰难而平淡的。
  直到1992年,任正非才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机,华为自主研发的大型交换机终于研制成功。从此之后,华为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这为其在参与国际化竞争和实施海外战略时取得了主动。
  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日的成就,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出路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继而形成自主品牌,才可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阿里巴巴
  尽管1995年马云便创办了“中国黄页”的网站,而他真正找到自己的事业是在1999年。马云明确提出要办一家B2B的电子商务公司,他把阿里巴巴网站设在了民营企业最为活跃的浙江省。这里以及沿海的江苏、广东一带有数以十万计的、以外贸为生的中小型制造工厂,阿里巴巴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而当时,没有外贸经验和客户资源的众多中小工厂,很难找到合适的营销渠道,阿里巴巴几乎成了它们惟一的选择。
  当互联网寒流来袭时,马云也初衷不改,坚守着他的电子商务。2003年的非典让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一飞冲天,从此电子商务一发不可收拾,阿里巴巴也成为最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存活至今者,寥寥无几,如今像阿里巴巴这样仍然勃勃有生机者,多半是找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守,没有中途放弃。
  在《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年之际,与朋友们分享。
  
  任编辑:马小琳
  
其他文献
这是IBM创始人之一小沃森的信念,小沃森还强调:“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忠实遵守这些信念。我相信: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随之而来的挑战,它就必须时刻准备着,在它的整个生命中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  抱持这样信念的创始人,所建立的公司必然是不同凡响的。IBM,这是《中外管理》极其关注的标杆型公司之一,在过往十几年的报道中,内容涉及到IBM的竟有近300篇!在其中一
期刊
组织提升篇  周鸿祎:建立优秀  团队三要点  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整个创业过程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一支优秀团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把握三个要点:  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我在互联网行业里干了十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为了解决财务问题而凑在一起的团队能够最终走向成功的。相反,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牛的互联网产品来,让人们的互联网生
期刊
GE,这家130多年的传奇企业,最引人注目之处还不仅是其琳琅满目的产品创新,而是它成为“世界级CEO摇篮”的传奇。  从通用电气第一任总裁查尔斯A.科芬,到“美国商业领袖”雷吉琼斯,再到“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进而到扫除韦尔奇弊政的继任者杰夫伊梅尔特,GE都不愧为“世界级CEO摇篮” 。  但是,《中外管理》发现:GE的接班人似乎并没有“统一制式”:从稳重保守的雷吉,到激进暴躁的韦尔奇,再到
期刊
“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难。”每年的年末年初,中国中小企业为自己的处境叹息呼喊,都似成惯例。而贷款难,总是一片呼声中的最强音。  但在形势并不被看好的2012年,也许会出现那么一缕光——早自2008年,招商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在苏州建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这个专营机构获得了招行总行的特殊“优待”:没有拉存款的任务,而是摸索怎么给小企业贷款才能既减少风险,又降低成本。“3年下来探索出一条道路,今
期刊
作为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研究领域很独特,专门研究企业长寿问题,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基业长青”,并先后以《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两本著作奠定了自己在管理学界的地位,  2003年年初,为了推广吉姆柯林斯的思想,《中外管理》曾组织九位学术和企业界人士相聚一堂。当时,一上来,与会者就对吉姆柯林斯的理论表示惊讶:因为符合其卓越标准的公司,并不是最有名望的偶像公司——最优秀的卓越企业,几乎都是默默无闻
期刊
在美国、在欧洲,以及在亚洲,中远在全球的合作伙伴亲切地称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为“Captain Wei”(魏船长)。尽管,魏家福所掌管的,可远不是一条船,而是在全球各地的八百多条船、全球规模第二的世界级航运巨头。2010年的年报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贸易低迷阴云下,中远集团依然实现营业收入1641.51亿元,增长38.15%,并因此在2011年《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389位。  这家历史悠
期刊
尽管反复表示面临与时俱进的挑战,相信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的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这个他所效力了二十余年的市场,如今已成为安利全球无可争议的最大。2010年,中国区更奉献出高达32亿美元(约合220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即便在安利全球任何一个单体市场的历史上,如此辉煌也从未有过。  其实,很少有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行”如安利一样充满着曲折和争议。前半段几乎是一部危机管理大全,后半段是更深的融入和发力。20
期刊
2011年对于微软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5月底微软亚太研发集团(ARD)总部大楼正式在北京中关村投入运营。这意味着微软在总部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中国。承担着公司全球最重要的研发任务,以及百分之百的制造,这对于一个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里成长了19年的外企分公司来说,意义非凡。  不过在张亚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的眼里,微软在中国的布局已经不能用“分公司”来概括了。“我经常说
期刊
正是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海尔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开始塑造自己卓尔不群的品牌形象;  正是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海尔开始向全产业链扩张,开始了立足制造、运营资本的相关多元化尝试;  正是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海尔开始将目光放眼全球,开始了以先难后易、投资建厂为主要手段的国际化尝试;  正是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海尔以用户为基础的“倒三角”式内部管理构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传颂至今…
期刊
1992年  还记得那个红裹肚吗?  1992年,大半个中国都曾为之痴迷。数千人排队等待进货,真真要将咸阳保健品厂的门槛踏破。谁人不知505神功元气袋?  这一年,握拳兴奋的不仅是505的发明者来辉武——他曾一度掷出豪言“505经久不衰,将与人类共存亡”——还有更多未来的企业家们。这一年的年初,“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随即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