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在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教学正从最初的教师满堂论转变到学生的满堂论,体现了教学模式从“教师主体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但实践表明,纯粹的缺乏教师指导的学生主体课堂往往是低效、混乱的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当是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的“双主融合”的课堂。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增强“双主”意识、提升主体主导地位及创建“双主”互动平台的必要性。
一、“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及进一步发展,既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化学自主学习与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双主融合”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双主融合”模式的课堂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学,让教师精致教,教学相长,以学为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其做砌砖的工作,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澜也曾经说过:“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新课程的实施也明确要求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有关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很多教师习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与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相悖。
新课标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个别教师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无节制地放任学生的“你的探究”“你的问题”“你的体验”……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来说”。这就很有可能将化学教学导向个人纯主观的方向,从而迷失化学教学的方向,也就不可能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目标。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都是不可忽略的。
二、“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化学学科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成为这一时代课堂教学的风潮。“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高效的化学课堂必须是“双主融合”的课堂。比如,在教学《氨气的性质》实验时,表面上是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做喷泉实验,而实验的实质是如何通过表面的现象挖掘出压强差的本质并把它推广应用,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源于教师的主导,也唯有教师的主导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又如,做铜锌原电池这一实验,如果按照书本的知识,实验现象应该是:“锌片上无气泡,铜片上有气泡。”而实验结果却是两边都有气体产生。再如,盐桥实验中,如果盐桥用铁丝取代,结果也有电流通过。当打着自主学习的幌子让这些实验中的疑问一带而过时,只会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极大的伤害。自主的化学课堂更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过“散”时,要灵活地“收”;问题过“偏”时,要巧妙地“纠”;问题过“大”时,要慢慢地“引”……切不可就问题论问题,因为主体性与主导性是不可偏废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回避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参与不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参与,而应将学生的理解带入到更高更深的境界。对化学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由点到线再推及面的化学知识网络的理解,也唯有教师的主导才能让学生感悟深刻。自主学习绝不是表面的学习,当我们把自主学习定位于简单学习时,也就背离了自主学习的深刻内涵,神奇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化学的神秘和绚丽,但不能感受到化学的奥秘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化学课堂的主导必不可少。
三、“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
“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记忆、反馈,可以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际的网络;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畅通;学生之间不仅可以交流切磋,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培养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越是强调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越高。师生“双主融合”不仅是师生个性的展示,而且是相互的协同。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不断地创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最终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学生的发展”这一个共同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及进一步发展,既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化学自主学习与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双主融合”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双主融合”模式的课堂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学,让教师精致教,教学相长,以学为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其做砌砖的工作,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澜也曾经说过:“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新课程的实施也明确要求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有关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很多教师习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与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相悖。
新课标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个别教师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无节制地放任学生的“你的探究”“你的问题”“你的体验”……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来说”。这就很有可能将化学教学导向个人纯主观的方向,从而迷失化学教学的方向,也就不可能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目标。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都是不可忽略的。
二、“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化学学科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成为这一时代课堂教学的风潮。“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高效的化学课堂必须是“双主融合”的课堂。比如,在教学《氨气的性质》实验时,表面上是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做喷泉实验,而实验的实质是如何通过表面的现象挖掘出压强差的本质并把它推广应用,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源于教师的主导,也唯有教师的主导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又如,做铜锌原电池这一实验,如果按照书本的知识,实验现象应该是:“锌片上无气泡,铜片上有气泡。”而实验结果却是两边都有气体产生。再如,盐桥实验中,如果盐桥用铁丝取代,结果也有电流通过。当打着自主学习的幌子让这些实验中的疑问一带而过时,只会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极大的伤害。自主的化学课堂更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过“散”时,要灵活地“收”;问题过“偏”时,要巧妙地“纠”;问题过“大”时,要慢慢地“引”……切不可就问题论问题,因为主体性与主导性是不可偏废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回避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参与不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参与,而应将学生的理解带入到更高更深的境界。对化学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由点到线再推及面的化学知识网络的理解,也唯有教师的主导才能让学生感悟深刻。自主学习绝不是表面的学习,当我们把自主学习定位于简单学习时,也就背离了自主学习的深刻内涵,神奇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的也许只是化学的神秘和绚丽,但不能感受到化学的奥秘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化学课堂的主导必不可少。
三、“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
“双主融合”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记忆、反馈,可以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际的网络;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畅通;学生之间不仅可以交流切磋,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培养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越是强调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越高。师生“双主融合”不仅是师生个性的展示,而且是相互的协同。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不断地创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最终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学生的发展”这一个共同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