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提出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一所学校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担当起怎样的社会责任?人大附中用多年的教育实践回答了这一问题。
记者: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人大附中校长,您认为优质学校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追求?
刘彭芝:我一直认为,优质学校的社会责任是双重的,她既要履行所有学校都要履行的共同的社会责任,还应该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和落后地区,在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和谐均衡发展中有大作为大贡献。
作为优质学校的校长,应该具有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和境界,身体力行,敢为人先,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不仅有学校自身的因素,也包含公共财政的投入,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它所惠及的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应该惠及更多的孩子,更大限度地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记者:对于一所优质学校来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优质资源辐射出去。从人大附中长期实践的结果看,您认为采取怎样的“辐射”方式更有效呢?
刘彭芝:从实践的结果看,我们认为帮扶效果较为突出的模式主要有:一是依托优质校建立优秀校长、教师培训基地。优质学校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训式的培养,可以近距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接受直接指导,搭建起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二是优质学校对于地域相邻的薄弱校采取合并、托管、共建等方式。三是利用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的共建与共享。为此,我们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利用远程教学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学校,使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们能够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人大附中近年来陆续向外输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教师,并通过他们成功地帮扶了一所所薄弱学校。在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方面,人大附中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刘彭芝: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方式从长期看还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编制的限制使优质校在派出教师后负担加重,人员调配捉襟见肘,比如,我们学校现在只能外聘部分教师作补充。另一方面,受人力所限,无法大面积提高薄弱校的师资水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依托优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是优质资源向外辐射的最好方式。这个问题也促使我想到,提高师资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为基础教育补充优质的新鲜血液,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到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校任教;同时,委托优质学校对这些毕业生进行有关教育教学的岗位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新鲜血液。根据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感到可以在优质校建立大学生培训的专项编制。
记者:您写过《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不是您要做的大事?在这方面,您以及人大附中还想做哪些事情?
刘彭芝: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已经40多年,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教育就是我的人生,教育事业就是我的人生大事。我的理想是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孩子们将来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时感觉是幸福的、快乐的、有独特收获的;我希望能够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让我们的孩子也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让中国基础教育在世界舞台上引领时代潮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优质学校是全社会的财富,作为优质学校的校长,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心里要装着更多的孩子。曾经有不少人问我:“办好一所人大附中已经很不容易,忙得你分身无术,寝食难安,为什么你们还要管那么多?”面对这样的质疑和诘问,我确实委屈过,也当众掉过眼泪,但我只能说:“如果人们能懂我这颗心,就会明白我是忧国忧民忧教育;如果不理解,就当我是天下第一大傻吧!”(据《中国教育报》、人大新闻中心、搜狐网整理)(责任编校:扬子)
记者: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人大附中校长,您认为优质学校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追求?
刘彭芝:我一直认为,优质学校的社会责任是双重的,她既要履行所有学校都要履行的共同的社会责任,还应该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和落后地区,在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和谐均衡发展中有大作为大贡献。
作为优质学校的校长,应该具有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和境界,身体力行,敢为人先,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不仅有学校自身的因素,也包含公共财政的投入,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它所惠及的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应该惠及更多的孩子,更大限度地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记者:对于一所优质学校来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优质资源辐射出去。从人大附中长期实践的结果看,您认为采取怎样的“辐射”方式更有效呢?
刘彭芝:从实践的结果看,我们认为帮扶效果较为突出的模式主要有:一是依托优质校建立优秀校长、教师培训基地。优质学校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训式的培养,可以近距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接受直接指导,搭建起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二是优质学校对于地域相邻的薄弱校采取合并、托管、共建等方式。三是利用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的共建与共享。为此,我们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利用远程教学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学校,使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们能够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人大附中近年来陆续向外输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教师,并通过他们成功地帮扶了一所所薄弱学校。在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方面,人大附中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刘彭芝: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方式从长期看还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编制的限制使优质校在派出教师后负担加重,人员调配捉襟见肘,比如,我们学校现在只能外聘部分教师作补充。另一方面,受人力所限,无法大面积提高薄弱校的师资水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依托优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是优质资源向外辐射的最好方式。这个问题也促使我想到,提高师资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为基础教育补充优质的新鲜血液,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到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校任教;同时,委托优质学校对这些毕业生进行有关教育教学的岗位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新鲜血液。根据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感到可以在优质校建立大学生培训的专项编制。
记者:您写过《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不是您要做的大事?在这方面,您以及人大附中还想做哪些事情?
刘彭芝: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已经40多年,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教育就是我的人生,教育事业就是我的人生大事。我的理想是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孩子们将来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时感觉是幸福的、快乐的、有独特收获的;我希望能够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让我们的孩子也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让中国基础教育在世界舞台上引领时代潮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优质学校是全社会的财富,作为优质学校的校长,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心里要装着更多的孩子。曾经有不少人问我:“办好一所人大附中已经很不容易,忙得你分身无术,寝食难安,为什么你们还要管那么多?”面对这样的质疑和诘问,我确实委屈过,也当众掉过眼泪,但我只能说:“如果人们能懂我这颗心,就会明白我是忧国忧民忧教育;如果不理解,就当我是天下第一大傻吧!”(据《中国教育报》、人大新闻中心、搜狐网整理)(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