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胰岛素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胰岛素小剂量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及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血糖监测值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效果良好,但相对来说,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胰岛素 给药方案 糖尿病治疗 临床效果
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口渴、多尿、多饮、体质量减轻、乏力等。其多发于中老年人。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以及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控制血糖程度等均较差,故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遵医行为更是普遍较差。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调整治疗方式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值≥11.1 mmol/L。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0例,年龄46岁~70岁,平均年龄(57.86±11.26)岁;体重50kg~78kg,平均体重(62.46±10.75)kg;病程2年~12年,平均病程(5.86±1.85)年;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合并脑梗塞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0例;合并其他病症1例;
研究组患者共计40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年龄(58.12±11,43)岁;体重49kg~80kg,平均体重(62.57±10.68)kg;病程2年~14年,平均病程(5.92±1.90)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脑梗塞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0例;合并其他病症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和合并疾病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胰岛素小剂量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糖在13.9毫摩爾每升以内,需要加入0.9%NS静脉注射,如果超过13.9毫摩尔每升,则需要加入5%GIU静脉注射。研究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采用美国美敦力泵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连续二十四小时。第一天需要注射一半胰岛素,剩余的餐前进行大剂量注射,并根据患者血糖监测值改变来进行调整。
1.3 评价指标
(1)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饮食治疗前及饮食治疗8周后的血糖水平值进行检测。
(2)生物学指标测量:观察该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变化情况。
(3)生化学指标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用氧化酶法测甘油三酯及血清总胆固醇(TC);Bio-Bad 的血红蛋白微柱测定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用化学修饰酶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监测值比较
对比两组血糖监测值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三大慢性病之一,是一种有标志性慢性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到目前临床还未找到根治此病的方法。糖尿病病因有部分是遗传因素,或是后天的不规律饮食都能导致胰岛功能障碍、降低到血糖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部分患者出现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尿糖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如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便极易导致眼、手足、肾脏等身体组织部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积极治疗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以往胰岛素给药途径在治疗中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胰岛素输注量稳定性低,单位时间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是因为传输胰岛素的时候容易产生洗脱和吸附现象,导致胰岛素浓度产生变化,从而不利于其疗效的发挥。
而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实施对胰岛素生理分泌的一种模拟,有利于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量,从而促进血糖的正常改变,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达标。
在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的患者,血糖监测值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各项生化指标改善程度来看,胰岛素泵给药方案的患者改善更显著。
综上所述,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效果良好,但相对来说,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文森.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2] 陆雷群,马晓英,陈玲等.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4,(02).
[3] 潘劲萍.2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足病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12).
[4] 佟豪,巴雅尔.预混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多项目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09).
[5] 吴立青.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6).
[6] 司佳磊.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类药物多途径给药的研究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08).
【关键词】 胰岛素 给药方案 糖尿病治疗 临床效果
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口渴、多尿、多饮、体质量减轻、乏力等。其多发于中老年人。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以及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控制血糖程度等均较差,故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遵医行为更是普遍较差。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调整治疗方式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值≥11.1 mmol/L。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0例,年龄46岁~70岁,平均年龄(57.86±11.26)岁;体重50kg~78kg,平均体重(62.46±10.75)kg;病程2年~12年,平均病程(5.86±1.85)年;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合并脑梗塞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0例;合并其他病症1例;
研究组患者共计40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年龄(58.12±11,43)岁;体重49kg~80kg,平均体重(62.57±10.68)kg;病程2年~14年,平均病程(5.92±1.90)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脑梗塞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0例;合并其他病症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和合并疾病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胰岛素小剂量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糖在13.9毫摩爾每升以内,需要加入0.9%NS静脉注射,如果超过13.9毫摩尔每升,则需要加入5%GIU静脉注射。研究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采用美国美敦力泵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连续二十四小时。第一天需要注射一半胰岛素,剩余的餐前进行大剂量注射,并根据患者血糖监测值改变来进行调整。
1.3 评价指标
(1)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饮食治疗前及饮食治疗8周后的血糖水平值进行检测。
(2)生物学指标测量:观察该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变化情况。
(3)生化学指标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用氧化酶法测甘油三酯及血清总胆固醇(TC);Bio-Bad 的血红蛋白微柱测定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用化学修饰酶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监测值比较
对比两组血糖监测值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三大慢性病之一,是一种有标志性慢性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到目前临床还未找到根治此病的方法。糖尿病病因有部分是遗传因素,或是后天的不规律饮食都能导致胰岛功能障碍、降低到血糖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部分患者出现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尿糖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如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便极易导致眼、手足、肾脏等身体组织部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积极治疗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以往胰岛素给药途径在治疗中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胰岛素输注量稳定性低,单位时间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是因为传输胰岛素的时候容易产生洗脱和吸附现象,导致胰岛素浓度产生变化,从而不利于其疗效的发挥。
而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实施对胰岛素生理分泌的一种模拟,有利于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量,从而促进血糖的正常改变,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达标。
在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的患者,血糖监测值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各项生化指标改善程度来看,胰岛素泵给药方案的患者改善更显著。
综上所述,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效果良好,但相对来说,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文森.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2] 陆雷群,马晓英,陈玲等.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4,(02).
[3] 潘劲萍.2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足病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12).
[4] 佟豪,巴雅尔.预混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多项目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09).
[5] 吴立青.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6).
[6] 司佳磊.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类药物多途径给药的研究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