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味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着窗外满目春光,想起了一句话—不时不食(《论语·乡党第十》),意思是说要在恰当的时令吃当季的食物。想着想着,唇齿间居然生出了一种久违了的春日滋味—野韭菜(拉丁语Allium ursinum)。它在德语中叫作“B?rlauch”(英语ramsons),直译过来就是“熊葱”。据说是因为春天化雪之后,熊从冬眠中醒过来,最早找到的食物就是这种野韭菜。
  很多德国城市中央的公园或者花园都会在春天种一些野韭菜。据说它强烈的气味可以围住里面的小动物,不让它们跑出去。一般到了四月,如果天气暖和,就可以摘一些;到了四月末五月初的时候就会开出白色的小碎花,叶子可能已略老,作为庭院装饰也不错。
  亚洲各国的留学生们往往把春天摘野韭菜看作一年一度的“大事”。邀上三五好友,来到城市边缘的树林里。野韭菜往往成片生长在相对潮湿的地方。虽然有可能和另一种有毒的植物混淆,但只要摘一片闻一下气味就绝不会搞错了—野韭菜的气味和我们常吃的韭菜相差无几。摘回来之后洗净、切碎,炒入鸡蛋和木耳做为馅料,再和面擀皮做成韭菜盒子,奇香无比。一顿可以吃下好几个,胃口好得像那冬眠初醒的狗熊。大快朵颐之时不免也带出几分思乡之情。
  原本以为德国人不吃野韭菜,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不是这样。德国人很早就把熊葱归入草药的范畴。十二世纪一些修道院就专门种植熊葱,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十五、十六世纪的药谱明确记载了熊葱,认为它对腹痛、胃肠胀气、睡眠问题都有疗效,醋浸野韭菜还可以用来减轻牙痛……在德国民间将野韭菜叫作“巫师洋葱”(Hexenzwiebel)或者“树林大蒜”(Waldknoblauch),经常用来做汤,也可以剁碎了加入調料或鲜奶酪中,甚至有些地方还制作加入了野韭菜的奶酪。野韭菜的根被认为具有降血压、减缓动脉硬化的奇效,汁液有时候还被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
  如今野韭菜也被当作时令佳肴,人们总想法设法要留住这春天的气息。一种办法是做野韭菜蛋:鸡蛋煮熟后对半开,将蛋黄取出,加入切碎的韭菜碾碎搅拌,然后再填回到蛋白中去。二是制作野韭菜酱:加入橄榄油、松子和一些帕尔马干酪搅拌,吃的时候直接用餐刀涂到面包上即可。
  丰裕冲淡了时令的意味,反过来,追求时令并非因为匮乏,而是契合自然的韵律。无论是吃韭菜,还是嚼熊葱,都是春天的滋味。
其他文献
喜劇作家梁左(1957-2001)  四十年前,北大中文系的文学七七级,班上有两位“小红学家”或曰“红学新秀”,梁左和李彤。他们俩以本科大学生的身份,联名在报刊发表了好几篇红学文章,锋芒初露,都是跟当时的红学大家商榷这商榷那的。宿舍里同学都笑,说他们重演了“两个小人物挑战权威”的路数,从此要发迹变泰了。他们还组成了“北大青年红学小组”(成员有著名剧作家马少波的女公子马欣来等),被邀请去参加红学研讨
期刊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中唐时代的刘禹锡,传闻被杰出诗人白居易称为“诗豪”。若是别人客气地吹捧他也就罢了,而出自白居易之口便非同小可。不过我相信这话是真的。因为在刘禹锡去世后,白居易写过两首《哭刘尚书梦得》,其一云:“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
期刊
苏州众多古典园林里,各代主人皆有藏书佳话,如拙政园主人王献臣、耦园主人沈秉成、留园主人盛康、听枫园主人吴云、网师园主人李鸿裔等。很多园林主人因为事变、时变而更迭不息,但是藏书文化却是园林里绵延不绝的一道流动风景。网师园第一代(按:自称呼网师园开始)主人宋宗元就是一位著名藏书家,不但读书、藏书,而且自己著书、刻书,并为唐代古诗做笺注,可谓在园林里经营起了自己的“出版社”。从万卷堂到网师园  位于沧浪
期刊
丁悚(1891-1969)  这是一个我们用现在“斜气”(很)时髦、非常流行的“斜杠”“跨界”“跨媒介”等说法来形容其工作与事业而绝无半点违和感的人。  在他活跃的当时,他的“斜杠”,一“杠”又一“杠”得如此自然,其“跨界”,又跨得这样风生水起,而他“跨媒介”的一招一式又都是那么地道得法。总之,他所付诸实践的一切的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嫌疑。  此人,名叫丁悚,字慕琴,一八九一年
期刊
如今翻开一本图画书(或者说,绘本),要首先承认我们正在失去它,阅读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那只是一个适合孩子“阅读的玩意”,造成这种错误认知的原因在于成人的傲慢与迟钝。图画书自身有一种生命力,在历史的河流中它们会死亡或永生。图画书的存在并不能让大多数成人真正重返童年的珍贵时刻,城市的钢铁森林使魔法成了仅剩空壳的种子,故事与图画无法治愈那些肆意滋生的幻影。然而,作为儿童最初的守护神,图画书为儿童提供了“
期刊
一顶瓜皮小帽,一副圆框眼镜,一袭黑色长袍,清癯的面容下,一副瘦弱之躯藏着一个倔强的灵魂,遗世而独立—这大概就是世人所熟知的近世一代古文大家和著名翻译家林纾的形象了。而作为一位任侠好义、挂剑空垄、精于拳术的武林人士,林纾所阅历的江湖险恶、武林争斗,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林纾(1852-1924)的一生,可以说有着几分传奇的味道。林纾原名群玉,幼名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笔名冷红生,自号践卓翁
期刊
一  “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这首五言绝句,相传为谢灵运所作,名为《题委羽山》。  关于委羽山的风光,《南村辍耕录》所记甚详:“吾乡台之黄岩有委羽山,山旁广而中深,青树翠蔓,荫翳蓊郁,幽泉琮琤,若鸣佩环于修竹间,千变万态,不可状其略。”客居松江的陶宗仪当是怀着乡思写下这段文字的。  《嘉定赤城志》载:“委羽山,在县南五里,东北有洞,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尝坠翮焉,
期刊
观看昆曲的舞台表演,假如你对这出戏的情节,或者故事背景,以及戏中所要展现的情感不太了解,就会浮光掠影,一闪而过。如果内行的老艺术家从头到尾给你叙述,这个戏是怎么学的,学了以后又是怎么体会的,然后到舞台上实践演出的时候,又是怎么发挥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独特的艺术特质的,配合这些诀窍,再看他们的演出,你就能够体会,昆曲追求的艺术境界到底有多高。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经常听到大家说,昆曲是“百戏之母”,或
期刊
云游中的种田山头火  川端康成说:“日本到处都有文学的名胜。”此言不虚。在日本旅游,经常和各种文学景观不期而遇,不算作家故居或各种文学馆、纪念馆,镌刻作家代表作的诗碑、歌碑、句碑、童谣碑等各式各样的文学碑可以说不计其数。它们散落在日本各地,或立于深山古道边,或藏于寺庙里,有的在度假的温泉旅宿前,有的在人烟辐辏的城下町通衢街道旁。据宫泽康造和木城靖监修的《日本的文学碑》介绍,日本列岛有古今各种文学碑
期刊
科幻小说在身世上具有某种“酷儿”特征。它只有一位祖母:玛丽·雪莱(Mary Shelley);但有两位父亲:凡尔纳(Jules Verne)和威尔斯(H. G. Wells)。这三位作家的写作贯穿了科幻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史前史:玛丽·雪莱在世纪初浪漫主义的光影笼罩下,描绘启蒙时代和大革命的双重噩梦景观;凡尔纳在漫长而繁华的英法帝国扩展时期,通过叙述那些“非同凡响的旅行”(Voyages extra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