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戴维·洛奇小说中危机及拯救主题的探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戴维·洛奇在英国当代文学史中具有很高的声誉,他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危机非常敏锐,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来表现这些危机。本文通过作家表现的这些危机与拯救主题进行探讨,进而阐述了戴维·洛奇以此为主题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以此来探寻洛奇的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影迷》 危机主题 小说创作 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当代作家戴维·洛奇具有多个角色,他既是小说家、批评家,又是大学教授。针对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危机问题,以及英国经济大萧条下世俗社会中的教徒生活,洛奇创作了多部作品,表现了他对社会群体性处境的思考,反映了在宗教信仰上等方面,当代英国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包含了丰富的主题涵义。
  一 戴维·洛奇小说关于危机主题的表现
  西方社会在20世纪时局变化迅速,社会形式动荡摇摆,作为长久支撑其文明的基督教和理性主义文化面临倒塌的边缘,这时也没有新的支撑其文明的价值体系,于是,在人们心中觉得所有神圣的物质都被污染了,本来觉得正确的东西似乎都变得不清晰,原有的人生观、道德价值标准在现代科技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戴维·洛奇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之下,将其作为主题从头到尾融合到了自己所有的小说,以展现其主题意义。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结构中的重要内容,成为与希腊罗马文化一样的西方文化核心,作用于道德和法律中,但自从启蒙运动后,基督教的地位开始动摇,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后,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得基督教完全受到了冲击,戴维·洛奇关于天主教小说揭示了这个时期的天主教状况,他声称“一部优秀的天主教小说应该暴露天主教内部的矛盾和紧张状态”。基于这种思想意识,戴维·洛奇在实际的小说创作中集中表现了西方传统宗教与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
  戴维·洛奇《电影迷》小说的成功发表,是作家天主教小说创作的开端,这部作品描述了宗教与当时社会的关系:天主教徒们不再迷恋教堂而热衷于影院生活,其意在于说明宗教地位已经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作家在小说结尾叙述了男主人公马克重归了天主教,而大部分人则选择了影院。作家以此表现出当时社会中大众娱乐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力在慢慢退化,实质上暗含了作家对当今宗教地位的一种忧虑。而《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则是作家通过对天主教规定的“安全期避孕法”产生的一种质疑,作家认为这种生育控制方法通过节制性爱来控制生育是不恰当的。作品叙述了虽然亚当和芭芭拉一直遵守这一教义,但第三个孩子还是在没有预料中来到了,作家以此表现了教徒在此规定下所受的没法解释的压抑以及所导致的精神恐惧,作家通过主人公亚当说:“欲望没有满足时的痛苦,……但是任何有过不小心怀孕的痛苦经历的人都不会相信周期性禁欲的观点”,小说暗示其否定了合理情欲:“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的困境,教徒们希望教会修订与此有关的教义”,作家意图说明这个教义已经太大地伤害了教徒的正常婚姻生活。同样的,戴维·洛奇书写的《走出庇护所》也对天主教的教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这部小说的内容不仅仅是以质疑的态度而是以一种批判的角度来进行阐释。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蒂莫西一开始非常相信天主教,生活安然有序,后跟姐姐到驻德美军基地度假,改变了他的天主教生活方式,但固有的生活模式使他无法走出天主教的思想束缚,当他触摸了一位同龄女孩的裸体时,教义中的“原罪”概念不停出现,死后灵魂必下地狱等令他纠结。作家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读者宗教教义对教徒的束缚,并含蓄地指出教徒们若想自由地享受世俗生活就一定要“走出庇护所”,并摆脱束缚他们多時的精神上的苦痛,才能获得幸福快乐。到了《治疗》这部小说,作家更是指出扼杀人性需求的宗教教义必须“以人为本”,他借用主人公劳伦斯之口道出了心中的思想:“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尊敬作为伦理思想家的耶稣……但我不会把自己称为基督徒。”
  通过戴维·洛奇这些关于天主教主题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当代天主教危机问题的思考逐渐加深,并以真实的情景表现了非常明显的现实问题,传统的宗教在日益发展的大众娱乐文化面前变得越来越无力,虽然作家对宗教的态度是较为肯定的,这是因为作家认为宗教能够有效地制止过分的物质享乐,因此当他看到教民放弃宗教生活而投入大众娱乐文化中时,充满了深刻的忧虑。这样,在后期洛奇的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纯粹是表明宗教应有所改革,教会提倡的禁欲主义绝不应该成为性道德标准,而人类生活也不能是没有信仰的,基督精神应是注重今世的助人、博爱与尽责,即宗教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 戴维·洛奇小说关于拯救主题的表现
  戴维·洛奇除了对这些危机问题进行揭示外,也在怀着一颗对世人的忧心来积极探索拯救的途径,即进行危机的解决。对于这些危机的拯救在戴维·洛奇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我们下面来进行一下详细分析。
  如在他书写的小说《电影迷》中,作家描写了教徒们放弃教堂祝祷而投入到电影院,但同时作家也叙述了以吉普林神父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一直在尽量做着努力在挽回, 而极富吸引力的世俗文化使得只讲规则的宗教变得没有战斗力,洛奇意识到这一点后,聪明地将大众娱乐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解构,使它的缺点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就像小说中柏克莱先生对影院进行的评价:“空荡荡的观众大厅……充斥着花生壳、吃剩的苹果之类……所有的剧院都是风情女子”,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人物马克最终意识到:“影院……更令人担忧的是,将来它还可能取代现实生活”,作家安排了曾经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的主人公马克又重返天主教信仰,在这个阶段,年轻的洛奇对待宗教的倾向还处于正统阶段,并认为宗教是防止世俗世界沉沦,用以拯救我们灵魂的最好途径。随着经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洛奇对宗教认识也产生了变化,如在《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中,作家就对天主教义中的有关生育控制表示怀疑,他用小说中亚当夫妇因严格遵守此教义却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生活来谴责天主教的非人道行为。同时,作家有意设置了蒂莫西这个人物以更大胆的形式反对非人性化的教义,而当蒂莫西享受这种不受教义约束的快乐时,却因精神世界仍对教义的不忘怀而变得更加矛盾痛苦,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天主教只有努力改革教义中不人性的内容才能真正解决所出现的各种危机和困扰。   于是,在之后的创作中,戴维·洛奇就天主教中的改革进行探讨,如在《你能走多远》中,作家意图利用教徒自己的眼睛去理解教义,宗教发展必须与世俗社会相一致,发扬天主教中忏悔和宽恕的思想,作家没有将宗教的传统作用,即让人们全部的美好寄予于天,而是倡导宗教在人们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力,弘扬它的人文主义精神,让宗教引导人们过上更高尚的世俗生活。接着,戴维·洛奇在小说《治疗》中,对如何拯救信仰危机后防止精神危机的产生作了更深入的思考,作家塑造的主人公劳伦斯差不多拥有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而主人公却没有感到快乐,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焦虑不安、抑郁悲伤、失眠和身体上的疼痛,为了治愈这些,劳伦斯想尽了一切办法,却也无能为力,后来主人公在偶然中发现,这其实是患有克氏哲学中的“忧惧和绝望”。而当他采用克氏的宗教信仰疗法进行治疗时,却因为无法理解的克氏的哲学理论和对宗教的不可知论,使治疗没有效果。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安排他在无路可走时想起了初恋情人莫琳,并在对莫琳找寻中治愈了这些症状,实际上作家暗示了他的这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病痛的治愈完全是由于莫琳身上所具有的新宗教精神。而莫琳这个人物,是作家为了拯救的意义而在小说中特意安排的,她在小说中其实是作为一个宗教象征出现的,她信奉天主,遵守教义教规,却失去了与主人公劳伦斯的美好初恋,之后她终于意识到了教义的束缚,却仍虔诚地坚持信仰,对他人博爱,义务地为教会做志愿工作,中老年时,受了很多创作的她开始了徒步朝圣,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来突出所实现的天主教的精神价值,而揭示了劳伦斯精神危机根源正是因为放弃了莫,“对莫琳的追寻使我的心境发生的变化真让我感到惊奇,我做决定时似乎不再有任何困难”,这使主人公终于感到快乐,最终的结局是作家让劳伦斯与莫琳再次结合,实际上是为拯救主题设置了一个非常好的完美方法:劳伦斯重新获得信仰,其意义不在于来世的如何美好,而在于今生的精神得到满足。
  因此,在戴维·洛奇的所有关于天主教小说创作中,细心地阅读我们不难看出,作家一直在用他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深刻的思想来升华对于天主教内容的思考,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从最初小说中对宗教的完全信任,到慢慢经过思考对教义有了全新的质疑,并在深刻的反思和忧虑之后,意图对宗教进行改革和重建,实际上是完成了洛奇对新天主教的理想的寄托,即以人本思想为中心的宗教信仰。
  三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特征
  艺术形式与小说主题在戴维·洛奇小说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完美的结合,作家偏爱揭示和思考现实中的的危机,并从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称自己是“一个游走于关于终极问题的完全不同立场之间的人”。在他创作小说主题上,更是表现出独特的对话性艺术。
  戴维·洛奇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擅于让事件和人物在对照的结构中拓展,他采用的这种二元结构,将其小说主题衬托得更加鲜明,如他在小说《换位》中将两位大学教师互换职位、换妻以及换家的故事用双重线索发挥得游刃有余以此来表现主题,并把英美文化及其它价值观念的差异和冲突也归到了对话范围,并在这种对话中吸取精华,以实现相互理解、包容的和谐状态。洛奇在小说中所采用的杂语性吸纳和融合了巴赫金关于复调小说的理论,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洛奇认为小说是“一种非常民主的、反集權的文学形式,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或者道德的观点可以免受挑战和反驳”,如在《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中,作家就使用了滑稽模仿、引喻等互文性手法,形成了不同文体之间的对话,这使得使单一的小说文本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变得多姿多彩,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主题,实现了社会、宗教、文化等普遍困境的思索。
  另外,戴维·洛奇在结束大多数小说创作时,结尾所表现的都是开放性与未完成性的,正如他在《小说的语言》所言:“结尾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说到底,生活本身并没有结尾……它只是获得’拯救’的起点”。如在《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结尾中,就充分说明了控制生育的宗教教义不改革,那么亚当只会一直陷入在苦闷境地,作家用这种手法告诉读者,小说在任何时刻,即便它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也会就此结束,以此告诉读者,希望是重新收获“拯救”的开始。那么对于读者而言,在作家特意留置的这种思考空间中可以去尽情地去评判和反思,以把握其小说中值得深思的危机问题,彰显其创作中的危机主题。
  四 结语
  戴维·洛奇通过长远的和历史的眼光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危机问题,突出表现为对于天主教教义的思考,针对社会群体性处境进行思考,表现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存困境及主要精神危机,并通过他对这种对危机的敏感意识,积极来探索拯救危机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作家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参考文献:
  [1] 车晓勤:《寓言、意识、生产:解读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外国文学》,2001年第5期。
  [2] 丁兆国:《对话与互动——浅析戴维·洛奇三部曲的复调艺术特色》,《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 罗贻荣:《沉沦与拯救——评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治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4] 吴琴华、田颖:《跷跷板之间的张力——解读戴维·洛
  奇的处女作〈电影迷〉》,《电影文学》,2007年第8期。
  [5] 戴维·洛奇,李力译:《天堂消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6] 戴维·洛奇,罗贻荣译:《治疗》,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袁劲柳,女,1973—,商丘柘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评论、英语翻译,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对待分期的300例子宫颈癌病人进行了术前MRI研究,以评价MRI显示膀胱受侵的准确性。用0.5T扫描仪、体线圈,矩阵256×180,层厚8~10mm,间隔2~5mm,FOV35~36cm。用SE序列,行T_1W
吲哚美辛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它通过抑制PGE2 合成,阻抑PGE2的造血抑制作用,对放、化疗后的骨髓造血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它通过激活体内免疫杀伤系统杀伤白
肉兔价格稳中趋升近年来,活兔均价逐年上涨,原因有三:1.肉兔皮需求量日渐增大,我国除自产兔皮外,每年进口兔皮量多达2万吨,现一级肉兔皮售价已达14~18元/张;2.试验兔和宠物兔
我国非煤主要矿产,如铁、钢、磷等目前均供不应求,依靠进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形势将更为严峻。本文针对我国矿产品价格过低,投资太少的情况,提出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院自1975年-1995年共收治面部皮肤癌80例(不包括唇癌),均经病理证实,手术切除同时行Ⅰ期修复,少数病例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本组80例,男性63例,女性17例。
为了改善各种工艺参数,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歌山厂第二炼铁车间开发了用于16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计算机控制的操作自动化技术——例如借以改善诸如从装料到出钢的时间、氧
一、引言约翰·韦恩(John Wain,1925—1994)是50年代英国著名学院派小说家,“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韦恩出身于社会底层,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在大学任教,1955年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一位黑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获得了诸多奖项,并于1993年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198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宠儿》被认为是莫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最
貉子皮再次成为这次拍卖会的亮点,拍卖价格超出了NAFA的预期价格。对于中国的高要求,欧洲市场尤其是希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故所有的貉子皮均以高价成交,较好颜色的皮张均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