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气候正在日益变化着。邓小平曾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孩子是朝气蓬勃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呼吁绿色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和生活中吸取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一、走进生活,感受自然的美
在幼儿的世界里,自然界是充满疑问、美丽的。我们组织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公园,实施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特殊的美,在温暖阳光和绿色的环境中习得知识和能力。在幼儿园布置植物角,组织幼儿种植各种蔬菜,如菠菜、青菜、香菜等,孩子们既看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又丰富了阅历;在幼儿园东北角我们有鱼池,每天孩子们都可以和鱼打招呼,可以利用一些剩饭喂一喂小鱼,走廊的窗台上摆放一盆盆幼儿种的豆子和蔬菜,丝瓜藤顺着细绳不断往天花板上爬,别有一番风味;墙上有老师们用麻绳、稻草、塑料饭盒、螃蟹壳、报纸等制作成的工艺品、壁挂等,富有创意、童趣;另外我们尽量利用每一处生长空间,每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张贴各种绿色环保教育标志,让孩子们感受责任,感受植物生长的变化,感受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从而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憧憬,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绿色环保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平时要密切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如幼儿乱摘花、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或洗手后浪费水等现象,教师要及时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懂得环保教育不仅是行为,更是一种态度:绿色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系列环保活动,如家园制作《环保小卫士》的手抄报比赛,进行园内的环保宣传;语言类活动《黄果树瀑布瘦身以后》,让孩子平时就养成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的习惯,从而做到不浪费水。音乐类活动《俄国小童谣小鳄鱼》,小朋友使用平时的废锅子、铲子、勺子、锅盖等生活用品,配合节奏演变成一打击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变废为宝”的魅力。
三、围绕“环保”,开展教育活动
“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教育日。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公园进行捡垃圾活动;走进小区,为小树挂牌;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我们生活中的污水对人类的危害。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大家来拼车”活动,让那些住得靠近,开车的家长,相互拼车接送孩子;“走一走更健康”,让路途近的家长和孩子们每天走路上学、放学,这也和纲要要求的“保证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目标一致,既让幼儿充分锻炼,又节能环保。我们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不只是课堂教育,而是真正融入生活中。
四、亲近生活,挖掘材料艺术美
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物件。巧挖生活素材的“巧、妙、深”。对于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例如:晨间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巧”,“袋鼠跳跳乐”是用废旧衣服缝制的,“巧走梅花桩”是用易拉罐拼成的,“赶小猪”是用报纸和塑料瓶做成的。
區域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深”,“毛毛虫的聚会”是用孩子们的旧的有弹性的丝袜和枕头芯制作的,通过毛翅的固定,一个个毛毛虫就出来了,用旧手套缝制一颗颗小树就制作好了,放在一起不就是聚会的场景嘛?孩子们可以根据颜色进行毛毛虫分类,根据毛毛虫身上的节数进行数与量的配对,根据毛毛虫的长短进行排序等,这样区域材料的层次性就出来了,科学常识知识又蕴含其中。
美术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妙”,“有趣的立体画”是用废报纸做的纸浆,糊在木板上,一幅幅立体画就完成了;“变果盘”是用豆子、开心果壳、胶水粘贴而成的。
五、渗透科学,节能又环保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共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的心灵里一直藏着“为什么”。幼儿园老师要积极让孩子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培养他们一定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好玩的瓶宝宝》游戏中,我们指导幼儿针对瓶子的颜色、大小、高矮、粗细进行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进行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能力;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还可以将瓶子里放入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比较声音与物品多少的关系;把装有水的瓶子当做“保龄球”玩,训练幼儿的手臂力量和命中率;可以把两个瓶子制作成沙漏让幼儿观察、比较沙的下降速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等,我们充分利用废旧资源,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和幼儿共同创作,有效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来源于实际,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的习得过程,让我们的孩子在低碳环境中健康自然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走进生活,感受自然的美
在幼儿的世界里,自然界是充满疑问、美丽的。我们组织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公园,实施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特殊的美,在温暖阳光和绿色的环境中习得知识和能力。在幼儿园布置植物角,组织幼儿种植各种蔬菜,如菠菜、青菜、香菜等,孩子们既看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又丰富了阅历;在幼儿园东北角我们有鱼池,每天孩子们都可以和鱼打招呼,可以利用一些剩饭喂一喂小鱼,走廊的窗台上摆放一盆盆幼儿种的豆子和蔬菜,丝瓜藤顺着细绳不断往天花板上爬,别有一番风味;墙上有老师们用麻绳、稻草、塑料饭盒、螃蟹壳、报纸等制作成的工艺品、壁挂等,富有创意、童趣;另外我们尽量利用每一处生长空间,每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张贴各种绿色环保教育标志,让孩子们感受责任,感受植物生长的变化,感受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从而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憧憬,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绿色环保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平时要密切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如幼儿乱摘花、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或洗手后浪费水等现象,教师要及时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懂得环保教育不仅是行为,更是一种态度:绿色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系列环保活动,如家园制作《环保小卫士》的手抄报比赛,进行园内的环保宣传;语言类活动《黄果树瀑布瘦身以后》,让孩子平时就养成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的习惯,从而做到不浪费水。音乐类活动《俄国小童谣小鳄鱼》,小朋友使用平时的废锅子、铲子、勺子、锅盖等生活用品,配合节奏演变成一打击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变废为宝”的魅力。
三、围绕“环保”,开展教育活动
“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教育日。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公园进行捡垃圾活动;走进小区,为小树挂牌;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我们生活中的污水对人类的危害。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大家来拼车”活动,让那些住得靠近,开车的家长,相互拼车接送孩子;“走一走更健康”,让路途近的家长和孩子们每天走路上学、放学,这也和纲要要求的“保证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目标一致,既让幼儿充分锻炼,又节能环保。我们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不只是课堂教育,而是真正融入生活中。
四、亲近生活,挖掘材料艺术美
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物件。巧挖生活素材的“巧、妙、深”。对于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例如:晨间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巧”,“袋鼠跳跳乐”是用废旧衣服缝制的,“巧走梅花桩”是用易拉罐拼成的,“赶小猪”是用报纸和塑料瓶做成的。
區域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深”,“毛毛虫的聚会”是用孩子们的旧的有弹性的丝袜和枕头芯制作的,通过毛翅的固定,一个个毛毛虫就出来了,用旧手套缝制一颗颗小树就制作好了,放在一起不就是聚会的场景嘛?孩子们可以根据颜色进行毛毛虫分类,根据毛毛虫身上的节数进行数与量的配对,根据毛毛虫的长短进行排序等,这样区域材料的层次性就出来了,科学常识知识又蕴含其中。
美术游戏体现了生活素材的“妙”,“有趣的立体画”是用废报纸做的纸浆,糊在木板上,一幅幅立体画就完成了;“变果盘”是用豆子、开心果壳、胶水粘贴而成的。
五、渗透科学,节能又环保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共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的心灵里一直藏着“为什么”。幼儿园老师要积极让孩子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培养他们一定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好玩的瓶宝宝》游戏中,我们指导幼儿针对瓶子的颜色、大小、高矮、粗细进行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进行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能力;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还可以将瓶子里放入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比较声音与物品多少的关系;把装有水的瓶子当做“保龄球”玩,训练幼儿的手臂力量和命中率;可以把两个瓶子制作成沙漏让幼儿观察、比较沙的下降速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等,我们充分利用废旧资源,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和幼儿共同创作,有效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来源于实际,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的习得过程,让我们的孩子在低碳环境中健康自然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