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
EDC(电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大市场应用使得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一是单模光纤长途通信网,EDC技术的应用,可使得传输距离从现有的80公里极限扩充至120公里,减少了光链路器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其二是多模光纤企业网络应用。EDC技术使得提供低成本(大批量),低功耗,小型化的,多模光纤端口成为可能,从而支持300米的多模光纤链路。
然而,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2年,Santel Networks宣称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率先推出商用的EDC芯片产品,而在2003年公司却因技术原因淡出通讯市场。人们似乎还没找到一种更完善更经济的方法解决色散补偿的问题。其问,一些大芯片制造商,如AMCC,BROADCOM并没放弃相关研究,先后推出一些相关产品,在这一技术领域泛起层层涟漪。随着10G以太网的市场不断推广应用,一些新兴芯片公司如Scintera,Phyworks,Aelis,光模块制造商如Big Bear Network,Agilent,Finisar,Intel等纷纷登场,演示各自的EDC解决方案。标准制订的研究小组也应运而生。一时间,EDC,这一号称继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之后光通信的又一轮技术革命,成为了业界工程师们茶余饭后一个热门的时尚话题。但谁能真正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赢得市场?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工作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色散是造成信号失真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们对次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比如在无线通信领域,较常用的方法有OFDM(t交频分复用),PAM-N(脉冲幅度调制一N)和扩频方式。然而这些方法均因为计算程度较高、调制方式复杂、工作频率受限等问题,难于适用于10Gb/s的光通信系统。
对10G单模光纤长距离/超长距离通信系统,普通单模光纤在1550nm附近的色散系数是17ps/nm/km,最大色散容限是1 000ps/nm,需要进行补偿。目前,最常用并获得网上验证的方法是采用斜率补偿的色散补偿光纤,但这种光纤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插损也较大。一般需要置于两EDFA之间,这大大增加了系统成本。相对于EDC技术,后者具有补偿方式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传统的多模光纤的企业网中,大多采用62.5um的多模光纤,如今网络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是支持10GE在传统的光纤上传输300m距离。采用10GBASE-LX4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迂回的方式,即把信号通过波分复用技术分为4个1310nm的通道,每个通道的传输速率降为3.125G,以支持300m的多模光纤传输。这种方式比较直观,但需要使用4个激光器,4个光探测器。价格的昂贵使得它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EDC通过对接收光信号在电域进行抽样,软件优化和信号复原,从而有效的调整接收信号的波形,恢复由于色散、PMD和非线性引起的光信号展宽和失真,从而达到色散补偿的效果。EDC技术的核心在于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其实现方式也各有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FFE(前馈式均衡器),DFE(分布式反馈均衡器),和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法(MLSR)。其中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法补偿性能最好,但功耗也最大,而且繁重的开销计算,对10G的系统不太实用。一般采用结合FFE和DFE进行补偿。其结构框图如1所示。
其中,前馈式均衡器(FFE)由一个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构成,输入信号通过一分级延时电路,将每一节的输出加权累加得到滤波器的输出。延时电路的级数和级间距取决于由于传输信道造成的脉冲展宽。FFE是一线性滤波器,它可以设计成具有和光通道相反的传输特性,从而抵消色散的线性成分。判决反馈均衡器(DFE)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失真信号的非线性成分。它和判决器一起构成反馈回路,用均方误差(MSE)准则优化均衡器系数,基于前面探测到的信号动态调节判决阈值电平,消除码间干扰(IsI)。EDC的色散补偿效果可由图2的测试眼图显示出来。其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提供高性能的滤波补偿,又要满足系统设计中功率预算要求。
标准化进程
EDC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其标准化进程。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网络的互连和互操作,同时大幅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和节省研制经费,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系统高效运转。
对于在长距离(LR,80km)和超长距离(VR,120km)10G的单模光纤应用,光互联论坛(0IF),一个目前定义针对光链路的10Gbps互操作性规范的组织,在2004年由其物理&链路层集团(PLLWG)开始着手EDC的标准化工作。该集团首先对10GbpsEDC的技术状况进行了回顾,并评估了各器件的仿真和测试性能。基于这些能证实EDC可支持2400ps/km链路(1 20km)的仿真测试数据,OIF给ITU-T提供了一整套包含EDC技术的应用代码。这些应用代码提供了基本的光电接口,大大推动了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网络建设。
在以太网的应用领域,10G的EDC技术标准化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支持FDDI的传统多模光纤300米信号传输,二是降低300米应用的光模块成本。事实上,EDC的概念在IEEE 802.3as制订100BASE-T、100BASE-F标准时就已提出,但因其不能满足功率预算的要求而放弃。其后,在2002年,IEEE 802.3ae完成了10GBASE-LR/ER/SR和LX4的标准,以满足10G早期市场的要求,继而又开发了1 0GBASE-CX4和1 0GBASE-T(预计2006年完成)。这些标准均未能解决以上两大问题,因此IEEE在2004年5月正式成立802.3aq标准项目,授权进行10GBSAE-LRM的光模块开发,以提供低成本,大批量,低功率,小型化的光接口,在已安装的500MHz km多模光纤上,支持最少220米的链路,在选定的多模光纤(模式带宽达1 500/500MHzkm)上,支持最少300米的光链路传输。EDC技术是实现这一模块的关键,其标准也随之而定。目前,IEEE802.3aq工作组集合了许多光纤领域、电均衡领域和光收发一体模块设计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分析,并制订了如图3所示的标准化进程时间表,EDC的标准化已是指日可待。
各厂商研究进展及产品特点
市场的需求使得许多厂商纷纷投人人力物力进行EDC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芯片制造商,光模块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都先后展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也有多家公司联合开发这一技术,目前已可为用户提供样片。表1列举了一些厂商的研制情况,并对其产品的特点,应用范围进行比较说明。
市场前景分析
当人们在关注EDC技术怎样运用于传统多模光纤解决300米传输问题的同时,这项技术已经在AMCC,Broadcom,Coreoptics等几家芯片制造商的推动下,嵌入了各种长距离和超长距离应用的光模块中,走向10G甚而40G的通信市场。据全球领先的工业分析公司CIR预测,10G的系统市场在2008年将达到32亿美元,而光器件和模块的市场将达到8.56亿美元。
而对于10GBASE—LRM的市场,据预测它将达到4-6亿美元。这一估计是基于建筑物已安装的主干链路的光纤长度分布所得出的。如图4所示,在所有已安装的建筑物主干光链路中,300米以下的光链路占了近85%。
至2007年,全球安装的300米以下主干双向光链路将达54,653公里。其中传统的62.5gm,200/500MHz-km(OM 1)和50gm,500/500 MHz-km(OM2)多模光纤仍有50%。市场迫切地需要新技术能提供低成本,大批量的优质服务。EDC技术在传输距离、芯片/模块大小、功耗、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谁最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成功的控制价格,谁就将占有这一市场,成为真正的赢家。
EDC(电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大市场应用使得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一是单模光纤长途通信网,EDC技术的应用,可使得传输距离从现有的80公里极限扩充至120公里,减少了光链路器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其二是多模光纤企业网络应用。EDC技术使得提供低成本(大批量),低功耗,小型化的,多模光纤端口成为可能,从而支持300米的多模光纤链路。
然而,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2年,Santel Networks宣称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率先推出商用的EDC芯片产品,而在2003年公司却因技术原因淡出通讯市场。人们似乎还没找到一种更完善更经济的方法解决色散补偿的问题。其问,一些大芯片制造商,如AMCC,BROADCOM并没放弃相关研究,先后推出一些相关产品,在这一技术领域泛起层层涟漪。随着10G以太网的市场不断推广应用,一些新兴芯片公司如Scintera,Phyworks,Aelis,光模块制造商如Big Bear Network,Agilent,Finisar,Intel等纷纷登场,演示各自的EDC解决方案。标准制订的研究小组也应运而生。一时间,EDC,这一号称继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之后光通信的又一轮技术革命,成为了业界工程师们茶余饭后一个热门的时尚话题。但谁能真正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赢得市场?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工作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色散是造成信号失真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们对次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比如在无线通信领域,较常用的方法有OFDM(t交频分复用),PAM-N(脉冲幅度调制一N)和扩频方式。然而这些方法均因为计算程度较高、调制方式复杂、工作频率受限等问题,难于适用于10Gb/s的光通信系统。
对10G单模光纤长距离/超长距离通信系统,普通单模光纤在1550nm附近的色散系数是17ps/nm/km,最大色散容限是1 000ps/nm,需要进行补偿。目前,最常用并获得网上验证的方法是采用斜率补偿的色散补偿光纤,但这种光纤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插损也较大。一般需要置于两EDFA之间,这大大增加了系统成本。相对于EDC技术,后者具有补偿方式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传统的多模光纤的企业网中,大多采用62.5um的多模光纤,如今网络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是支持10GE在传统的光纤上传输300m距离。采用10GBASE-LX4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迂回的方式,即把信号通过波分复用技术分为4个1310nm的通道,每个通道的传输速率降为3.125G,以支持300m的多模光纤传输。这种方式比较直观,但需要使用4个激光器,4个光探测器。价格的昂贵使得它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EDC通过对接收光信号在电域进行抽样,软件优化和信号复原,从而有效的调整接收信号的波形,恢复由于色散、PMD和非线性引起的光信号展宽和失真,从而达到色散补偿的效果。EDC技术的核心在于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其实现方式也各有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FFE(前馈式均衡器),DFE(分布式反馈均衡器),和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法(MLSR)。其中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法补偿性能最好,但功耗也最大,而且繁重的开销计算,对10G的系统不太实用。一般采用结合FFE和DFE进行补偿。其结构框图如1所示。
其中,前馈式均衡器(FFE)由一个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构成,输入信号通过一分级延时电路,将每一节的输出加权累加得到滤波器的输出。延时电路的级数和级间距取决于由于传输信道造成的脉冲展宽。FFE是一线性滤波器,它可以设计成具有和光通道相反的传输特性,从而抵消色散的线性成分。判决反馈均衡器(DFE)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失真信号的非线性成分。它和判决器一起构成反馈回路,用均方误差(MSE)准则优化均衡器系数,基于前面探测到的信号动态调节判决阈值电平,消除码间干扰(IsI)。EDC的色散补偿效果可由图2的测试眼图显示出来。其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提供高性能的滤波补偿,又要满足系统设计中功率预算要求。
标准化进程
EDC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其标准化进程。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网络的互连和互操作,同时大幅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和节省研制经费,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系统高效运转。
对于在长距离(LR,80km)和超长距离(VR,120km)10G的单模光纤应用,光互联论坛(0IF),一个目前定义针对光链路的10Gbps互操作性规范的组织,在2004年由其物理&链路层集团(PLLWG)开始着手EDC的标准化工作。该集团首先对10GbpsEDC的技术状况进行了回顾,并评估了各器件的仿真和测试性能。基于这些能证实EDC可支持2400ps/km链路(1 20km)的仿真测试数据,OIF给ITU-T提供了一整套包含EDC技术的应用代码。这些应用代码提供了基本的光电接口,大大推动了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网络建设。
在以太网的应用领域,10G的EDC技术标准化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支持FDDI的传统多模光纤300米信号传输,二是降低300米应用的光模块成本。事实上,EDC的概念在IEEE 802.3as制订100BASE-T、100BASE-F标准时就已提出,但因其不能满足功率预算的要求而放弃。其后,在2002年,IEEE 802.3ae完成了10GBASE-LR/ER/SR和LX4的标准,以满足10G早期市场的要求,继而又开发了1 0GBASE-CX4和1 0GBASE-T(预计2006年完成)。这些标准均未能解决以上两大问题,因此IEEE在2004年5月正式成立802.3aq标准项目,授权进行10GBSAE-LRM的光模块开发,以提供低成本,大批量,低功率,小型化的光接口,在已安装的500MHz km多模光纤上,支持最少220米的链路,在选定的多模光纤(模式带宽达1 500/500MHzkm)上,支持最少300米的光链路传输。EDC技术是实现这一模块的关键,其标准也随之而定。目前,IEEE802.3aq工作组集合了许多光纤领域、电均衡领域和光收发一体模块设计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分析,并制订了如图3所示的标准化进程时间表,EDC的标准化已是指日可待。
各厂商研究进展及产品特点
市场的需求使得许多厂商纷纷投人人力物力进行EDC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芯片制造商,光模块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都先后展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也有多家公司联合开发这一技术,目前已可为用户提供样片。表1列举了一些厂商的研制情况,并对其产品的特点,应用范围进行比较说明。
市场前景分析
当人们在关注EDC技术怎样运用于传统多模光纤解决300米传输问题的同时,这项技术已经在AMCC,Broadcom,Coreoptics等几家芯片制造商的推动下,嵌入了各种长距离和超长距离应用的光模块中,走向10G甚而40G的通信市场。据全球领先的工业分析公司CIR预测,10G的系统市场在2008年将达到32亿美元,而光器件和模块的市场将达到8.56亿美元。
而对于10GBASE—LRM的市场,据预测它将达到4-6亿美元。这一估计是基于建筑物已安装的主干链路的光纤长度分布所得出的。如图4所示,在所有已安装的建筑物主干光链路中,300米以下的光链路占了近85%。
至2007年,全球安装的300米以下主干双向光链路将达54,653公里。其中传统的62.5gm,200/500MHz-km(OM 1)和50gm,500/500 MHz-km(OM2)多模光纤仍有50%。市场迫切地需要新技术能提供低成本,大批量的优质服务。EDC技术在传输距离、芯片/模块大小、功耗、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谁最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成功的控制价格,谁就将占有这一市场,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