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相互依附与联系,全球范围形成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战略转型是企业从运营模式到组织方式的根本性整体转变,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经的战略通道。本文基于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解,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战略转型的驱动,分析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意义。最后提出企业如何完成转型的具体策略,从而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势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抵御激烈竞争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和科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势态,我国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力,针对经营发展战略进行根本性改革,即战略转型。这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渠道,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它将成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谋求发展而开展的重大调整战略,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和环境的动态平衡,稳定中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本研研究我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型,以期对做好战略转型工作提出可行的具体策略。
一、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综述
(一)概念界定
企业经营战略转型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环境和能力,为适应外部环境而采取的针对经营方向、运营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是对企业技术、产品、目标市场的重新调整与选择,最终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及企业定位和新的企业形态,导致企业原有战略方向的根本性调整和转变,从而实现企业业内竞争力优势,大成发展的目标。但转型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环渐进式的进行发展与调整。
(二)本质与原因分析
企业转型的本质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彻底性的转变与改革。首先,它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革新和重建,此后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该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实行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就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全球化的趋势,主动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在市场洪流中的持续发展,所以转型具有突破性、适应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由于战略转型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变革,转型的核心则是对知识、技术和管理经营等进行创新,所以转型具有创新性。
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在原因驱动;另一方面是外在环境的助推。内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为了拓宽盈利和发展壮大想新途径,企业从机构重组开始驱动战略转型,以应对市场就经济全球化的行业格局转变,增强企业活动。所以要对内部进行转变,只有建立维护这一核心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外因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减缓,企业的核心能力已不足以适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在内的其他社会元素,所以不得不做出转型来适应新的环境发展,获取新的增长能力。
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驱动
经济全球化的势态,对于经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市场中,企业要谋求自身的发展适应全球化进程,就不得不做出转型与改革。经济全球化带给企业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由于它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国内外企业可以在开放的系统中互通有无,当然这样就造成“适者生存”的局面,竞争将空前激烈。当前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面临两种趋势:第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竞争已经超越企业自身,而扩展到国家区域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竞争的范围面更广。第二,贸易、资本、信息和科技全球化使得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竞争的内容涵盖更深。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跨国资本合作,不仅是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全球都处于跨国合作的浪潮。中国的低成本资源和庞大的市场,使得各国争相资本输入。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通过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壁垒,对其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全球一体化中,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强大经济实力,大量的国外资本注入中国,外资的输入在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国外资本的兼并使得控股力上升,国内的支柱性产业和民族工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方操纵,使我国企业在发展的坚定性上有些“摇摇欲坠”。因此,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先进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重大威胁;第二,经济全球化下市场逐渐扩大,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增加,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对手,还要应对国外竞争对手,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我,增强竞争实力;第三,国际局势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国企业造成巨大困扰,使得原本发展就不强大的企业面临着更深的经济危机。
面对如此的严峻的竞争趋势,在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中,应积极应用产业政策,通过调整汇率以保持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在各区域应努力进行结盟战略,发展地区性经济联盟,这样不仅可以让联盟区各国进行有利的经济贸易,还有助于使各联盟区达到一定规模,从而稳固根基,增强抵挡挑战的战斗力。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趋势,经济贸易区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关税,实现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从而导致市场的全球化深入。
(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意义
企业的战略转型具有多方面的战略内容,它们共同协作发展对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抵御危机具有直接引导力,它还可以引导企业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转型,有利于企业避免单一品牌战略下的弊端,可以使得企业品牌多元化,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势,从而进入市场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的精益化战略转型,有利于企业在自己支柱产品上投入更多精力,使得支柱型产品做大做强,提高该产品的知名度,营造具有影响效力的品牌战斗力;企业的国际发展战略转型,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将品牌和文化一同帶入国际市场并进行开拓,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实施流程
第一,建立战略转型的决策系统,进行转型结构的分析与运作指导,根据这一系统进行战略转型具体策略的实施。决策包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市场的洞察、对价值观的创新等。决策系统通过对环境、行业及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从而提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转型行动;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境,对行业态势进行宏观分析,从而提出转型中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积极发挥优势竞争力,弥补劣势与不足进行提升和更新。
第二,把握战略转型的机遇期。战略转型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企业选择转料转型的时机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只有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能满足市场的竞争需求或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时候才会开始战略转型,而这恰恰也就相对延后了转型的最佳时机。企业战略转型应做到居安思危,强化危机意识,在机遇期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否具备转型条件,然后及时采取对策,做到第一时间开始转型。
第三,恰当地选择战略转型的具体路径和转型类型,进行战略执行。转型的路径有并购、独立发展、联盟等方式,企业可依据自身的业务水平、规模效益进行选择,执行过程中的效果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不可避免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性一体化浪潮下,我国企业做好战略转型刻不容缓。企业应积极探寻适应经济全球化势态的企业经营战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成功转型。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提高人员对市场和产品供销水平的把握,提高销售业绩。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发展的方针政策制订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企业的联合重组。要针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促进企业资源的联合重组,集中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优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为经营战略转型提供稳固的发展基础。
第三,积极采用新技术和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应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策略,革新生产方式,用先进的科技含量逐步提升自身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先进生产力,则定能在市场上获得绝对优势。那么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动者就是科技人才,企业要培养吸纳具有创新精神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为转型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四,大力发展产业供应链。供应链是从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开始,到产品制造、运输仓储,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覆盖整个物流。它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主要在供应过程、生产与计划过程、物流流程和服务需求等方面开展链条运作,各个环节不分彼此、环环相扣,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及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第五,推动金融制度的发展。针对企业的财务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统一运营和管理,改善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从而优化企业的经济结构,推进战略转型。
第六,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人为本,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将促进企业的文化变革创新。战略推进,文化先行,统一的强大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激发企业团队的团队战斗力,从而认同企业的转型战略,积极执行转型策略。
在中国企业实施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型应基于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自身实力展开。在经济全球化的势态下,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變化,在变化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将经营战略进行转型,这一转型起到事关企业存亡的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和企业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阿诺尔特·魏斯曼.《战略管理:成功五要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 刘守英.《战略:45为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3] 陈朝晖.《零基思维:构造基于核心业务流程的战略能力》[J].深商场现代化,2002年.
作者简介:姚凤芹,(1965——)女、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人、现任单位:中共辽省葫芦岛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和科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势态,我国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力,针对经营发展战略进行根本性改革,即战略转型。这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渠道,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它将成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谋求发展而开展的重大调整战略,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和环境的动态平衡,稳定中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本研研究我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型,以期对做好战略转型工作提出可行的具体策略。
一、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综述
(一)概念界定
企业经营战略转型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环境和能力,为适应外部环境而采取的针对经营方向、运营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是对企业技术、产品、目标市场的重新调整与选择,最终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及企业定位和新的企业形态,导致企业原有战略方向的根本性调整和转变,从而实现企业业内竞争力优势,大成发展的目标。但转型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环渐进式的进行发展与调整。
(二)本质与原因分析
企业转型的本质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彻底性的转变与改革。首先,它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革新和重建,此后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该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实行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就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全球化的趋势,主动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在市场洪流中的持续发展,所以转型具有突破性、适应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由于战略转型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变革,转型的核心则是对知识、技术和管理经营等进行创新,所以转型具有创新性。
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在原因驱动;另一方面是外在环境的助推。内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为了拓宽盈利和发展壮大想新途径,企业从机构重组开始驱动战略转型,以应对市场就经济全球化的行业格局转变,增强企业活动。所以要对内部进行转变,只有建立维护这一核心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外因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减缓,企业的核心能力已不足以适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在内的其他社会元素,所以不得不做出转型来适应新的环境发展,获取新的增长能力。
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驱动
经济全球化的势态,对于经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市场中,企业要谋求自身的发展适应全球化进程,就不得不做出转型与改革。经济全球化带给企业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由于它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国内外企业可以在开放的系统中互通有无,当然这样就造成“适者生存”的局面,竞争将空前激烈。当前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面临两种趋势:第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竞争已经超越企业自身,而扩展到国家区域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竞争的范围面更广。第二,贸易、资本、信息和科技全球化使得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竞争的内容涵盖更深。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跨国资本合作,不仅是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全球都处于跨国合作的浪潮。中国的低成本资源和庞大的市场,使得各国争相资本输入。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通过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壁垒,对其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全球一体化中,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强大经济实力,大量的国外资本注入中国,外资的输入在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国外资本的兼并使得控股力上升,国内的支柱性产业和民族工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方操纵,使我国企业在发展的坚定性上有些“摇摇欲坠”。因此,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先进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重大威胁;第二,经济全球化下市场逐渐扩大,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增加,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对手,还要应对国外竞争对手,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我,增强竞争实力;第三,国际局势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国企业造成巨大困扰,使得原本发展就不强大的企业面临着更深的经济危机。
面对如此的严峻的竞争趋势,在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中,应积极应用产业政策,通过调整汇率以保持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在各区域应努力进行结盟战略,发展地区性经济联盟,这样不仅可以让联盟区各国进行有利的经济贸易,还有助于使各联盟区达到一定规模,从而稳固根基,增强抵挡挑战的战斗力。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趋势,经济贸易区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关税,实现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从而导致市场的全球化深入。
(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转型的意义
企业的战略转型具有多方面的战略内容,它们共同协作发展对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抵御危机具有直接引导力,它还可以引导企业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转型,有利于企业避免单一品牌战略下的弊端,可以使得企业品牌多元化,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势,从而进入市场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的精益化战略转型,有利于企业在自己支柱产品上投入更多精力,使得支柱型产品做大做强,提高该产品的知名度,营造具有影响效力的品牌战斗力;企业的国际发展战略转型,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将品牌和文化一同帶入国际市场并进行开拓,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实施流程
第一,建立战略转型的决策系统,进行转型结构的分析与运作指导,根据这一系统进行战略转型具体策略的实施。决策包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市场的洞察、对价值观的创新等。决策系统通过对环境、行业及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从而提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转型行动;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境,对行业态势进行宏观分析,从而提出转型中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积极发挥优势竞争力,弥补劣势与不足进行提升和更新。
第二,把握战略转型的机遇期。战略转型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企业选择转料转型的时机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只有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能满足市场的竞争需求或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时候才会开始战略转型,而这恰恰也就相对延后了转型的最佳时机。企业战略转型应做到居安思危,强化危机意识,在机遇期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否具备转型条件,然后及时采取对策,做到第一时间开始转型。
第三,恰当地选择战略转型的具体路径和转型类型,进行战略执行。转型的路径有并购、独立发展、联盟等方式,企业可依据自身的业务水平、规模效益进行选择,执行过程中的效果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不可避免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性一体化浪潮下,我国企业做好战略转型刻不容缓。企业应积极探寻适应经济全球化势态的企业经营战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成功转型。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提高人员对市场和产品供销水平的把握,提高销售业绩。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发展的方针政策制订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企业的联合重组。要针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促进企业资源的联合重组,集中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优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为经营战略转型提供稳固的发展基础。
第三,积极采用新技术和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应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策略,革新生产方式,用先进的科技含量逐步提升自身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先进生产力,则定能在市场上获得绝对优势。那么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动者就是科技人才,企业要培养吸纳具有创新精神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为转型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四,大力发展产业供应链。供应链是从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开始,到产品制造、运输仓储,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覆盖整个物流。它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主要在供应过程、生产与计划过程、物流流程和服务需求等方面开展链条运作,各个环节不分彼此、环环相扣,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及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第五,推动金融制度的发展。针对企业的财务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统一运营和管理,改善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从而优化企业的经济结构,推进战略转型。
第六,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人为本,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将促进企业的文化变革创新。战略推进,文化先行,统一的强大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激发企业团队的团队战斗力,从而认同企业的转型战略,积极执行转型策略。
在中国企业实施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型应基于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自身实力展开。在经济全球化的势态下,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變化,在变化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将经营战略进行转型,这一转型起到事关企业存亡的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和企业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阿诺尔特·魏斯曼.《战略管理:成功五要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 刘守英.《战略:45为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3] 陈朝晖.《零基思维:构造基于核心业务流程的战略能力》[J].深商场现代化,2002年.
作者简介:姚凤芹,(1965——)女、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人、现任单位:中共辽省葫芦岛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