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穿着伪装服,整装待发,遗忘了自己的过去,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就这样整装待发……‘不辱使命’是他们头脑中惟一的念头。”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叙事诗《星》中对侦察兵的真实写照。而俄罗斯于2002年拍摄的战争影片《星星敢死队》,就取材于侦察兵的作战行动。笔者日前重温了这部优秀影片,这里仅从纯军事角度作一品评——
侦察兵及其侦察行动
《星星敢死队》中展现了侦察兵的战斗生活,从军事角度来说非常值得品味。
该片中,苏军侦察小组共7人,由排长特拉夫金中尉率领。其中有3人是从步兵或其他兵种中补充来的新成员。组长特拉夫金中尉、玛莫奇恩中士以及布拉吉比科夫中士都是老侦察兵,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伤愈归队的瓦尼卡尼夫中士情况也大致相同。除此之外的3人为新加入的成员,其中列兵吉米·戴考夫是神枪手,他用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准确打中了在河中游动的鱼,得到了老兵们的认可,因此被选中加入小组,列兵菲科莫的家就在战区内,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加上格斗技能不错,因此也被接纳入小组中;而没有战斗经验的列兵小沃洛克仅仅是因为懂德语就加入侦察小组,则不大符合常规。在敌后审讯俘虏当然需要懂德语的人,但影片中特拉夫金中尉也能操一口流利的德语,并不是缺了小沃洛克就不能执行任务。小沃洛克毫无作战经验,曾在德军卡车上睡着了,险些被搭车的德军发现,幸亏遇到苏军空袭才解了围;在桥头小屋内夺取电台时,小沃洛克发现了一只小狗就冒失地放弃了任务去和小狗亲近,结果被躲在床底下的德军士兵打死。侦察兵需要全面的作战技能和经验,绝不需要那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的人。虽然每名侦察兵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但却应该建立在全面平衡的个人素质之上,和新兵无异的小沃洛克的加入只能理解为影片剧情的需要,在现实中恐怕没有哪一个侦察兵指挥员敢带这样的人去敌后执行任务。
影片开始时,苏军位于阵地前方的观察哨需要后撤,指挥员布置后方火力负责掩护观察哨后撤。特拉夫金领导的侦察小组在穿越敌军阵地时遇到了麻烦,在即将被德军发现的危急时刻,后方的远程炮兵再次及时开火,迫使德军躲避才化险为夷。在菲科莫和小沃洛克潜入德军卡车内试图混入德军车站时,由于小沃洛克在车上睡着,被搭乘这辆车的德军从反光中发现异样而险些暴露,此时苏联空军的飞机恰好赶到开始空袭,使二人趁乱摆脱了德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己方的远程火力和空中力量是侦察兵实施侦察行动时的有力支持,只有在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的支援下,侦察兵才能起到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敌后侦察行动有着完全不同于常规作战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隐秘行动,而不是正面对抗和逞英雄。影片中侦察兵们在出发前强调注意事项时,就提到执行任务时严禁与敌军正面接触和随意抓俘虏,以免暴露行踪。例如在沼泽地躲避德军时,侦察兵们的食物全部被污水浸泡而扔掉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遇到两名德军赶着装满食物的马车时也没有发起攻击——就是挨饿也要保证行动的隐蔽性。还有一次一名德军撞在玛莫奇恩中士的“枪口”上被抓住,特拉夫金中尉严厉斥责了玛莫奇恩中士,并率小组立即转移。在敌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侦察兵们的行踪一旦暴露就会遭到重兵追剿,非但完不成任务,还极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因此,侦察兵最重视的是如何隐蔽完成任务,而不是杀伤了多少敌人。隐蔽出击,在不惊动敌人的前提下获得情报然后秘密返回,是侦察兵追求的最高境界。
影片中对于处理俘虏的细节也更符合实际。侦察兵将抓住的“舌头”审问后统统杀死,老兵安慰对此感到无法接受的小沃洛克时则说这是常事,而且尸体也要妥善地隐藏起来以免被发现。只有一名党卫军军官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被留下来一起带走,但后来被迫击的德军开枪误杀,否则他也难逃被“灭口”的命运。
侦察兵在充满危险的敌后执行任务,实际上是无法带着俘虏行动的。如果将俘虏丢弃又可能使之逃脱而暴露自己的行踪,所以尽管看起来有些残酷,但处决俘虏是惟一现实而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这被视为“暴行”,那么这种“暴行”是交战双方都存在的。影片中,侦察兵们在河边发现了大批被德军杀害的苏军战俘尸体,尸体上还被烙上了五星状烙印。路边的绞刑架上则吊着被绞死的苏军战俘尸体……这一切使双方都陷入了以血还血的怪圈之中。
战争本来就是吞噬人类的怪物,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
侦察小组的武器配备
影片中,侦察小组出发时给全体人员重新配备了武器装备,所有人都使用冲锋枪。从片中看,既有PPSh-41冲锋枪又有PPS-43冲锋枪。为便于在敌后执行任务,他们有时也使用缴获的德军武器,玛莫奇恩中士就使用一支缴获的MP40冲锋枪。侦察兵所配备的手枪既有苏军制武装备——TT-33手枪,又有德制P38手枪。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必不可少的匕首和破坏剪等器材。
影片中的武器配备,是当时典型的侦察兵配备。侦察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观察、捕俘等手段获取情报,其随身武器要求短小精悍、便于携带,主要用于自卫,并不要求在中远距离与敌交战,冲锋枪则可以基本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作战需要。而步枪、机枪由于长度较长携带不大方便,在捕俘行动中作用不大,所以在侦察小组中配备得不多。当时苏军侦察部队以排为单位活动时,侦察组和突击组通常均使用冲锋枪,只有支援组配备步枪和机枪。这种武器配备在多个小组同时行动时可以相互支援配合,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能。不过,侦察并非绝对不可配备步枪。根据所处境地,以短小武器为主,合理选配步枪也是可行的。影片中特拉夫金领导的小组只有7个人,而且孤军深入敌后活动,无法得到其他分队的支援,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全部只使用冲锋枪不一定妥当。冲锋枪有效射程有限,对于独立行动的特拉夫金小组来说,当他们在中远距离交战时则会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认为,特拉夫金小组至少应配备1~2支步枪或卡宾枪,以提供一定的中远距离火力。尤其是猎人出身的神枪手吉米·戴考夫更应该使用步枪。苏军当时使用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全枪过长,不便携带,因此并不是首选目标。而该枪的改进型M1938和M1944步骑枪则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两种步骑枪的长度均比M1891/30步枪短200mm以上,更适合干侦察兵携带。吉米·戴考夫如果使用步骑枪或步枪,则可以在远距离准确射杀德军,侦察小组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
另外,侦察小组只有7人,使用的冲锋枪和手枪分别是两种型号,这同样令人费解。PPSh-41和PPS-43冲锋枪虽然弹药通用,但结构却并不相同。一旦出现损坏的情况,相互之间的零部件是不能互换的。不如就使用同一型号的冲锋枪方便。至于手枪,TT-33手枪和P38手枪不要说零部件通用,就是枪弹都不通用(分别使用7.62mm枪弹和9mm枪弹)。如此配备惟一的优点是,P38手枪可以从敌方获得弹药补充。
影片中的德军配备使用老式的MP40冲锋枪和毛瑟98K卡宾枪,如果苏侦察小组也使用相同的装备,则可以从德军方面获得弹药补充,必要时还能进行化装侦察而不必更换武器。
决战之地
特拉大金小组最终在采矿场获得了德军部署的确切情报,却因电台被打坏无法将情报发回后方。后来在桥头小屋夺得德军电台后,退到河边的小木屋内发出了情报,并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这座小木屋紧邻河边,为上下两层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农民用的仓库。苏侦察兵们全部集中到二楼,并将楼梯口的木盖锁死。由于小木屋坐落在河边,免除了敌人从后方攻击的顾虑,不会被四面包围,但同时也等于截断了自己可能的退路,只能在屋内战斗到最后一刻。小木屋是木板加上木制楼板构成的,抗弹能力非常差,这使身在其中的侦察兵毫无掩护,即使卧倒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木屋内还堆有不少干草,一旦起火,小木屋和屋内的人员就会被一起烧掉。德军正是最后利用火焰喷射器引燃小木屋,结束了战斗。侦察兵全部集中在木屋二楼,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但自己也同时成了明显的目标。他们使用的冲锋枪无法对中远距离上的德军构成较大威胁,使德军很快从三面包围了小木屋,致使他们陷入被动境地。加上双方实力悬殊,德军攻占小木屋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战斗的结局只在于侦察兵们能否坚持到发出情报之时。
当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完成任务就是最重要的,发出情报即意味着成功。特拉夫金小组用全体成员的生命为代价,使苏军获得了对于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情报。以他们为代表的侦察兵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幕后英雄,是闪耀在敌后的“红星”。
编辑 郑双雁
侦察兵及其侦察行动
《星星敢死队》中展现了侦察兵的战斗生活,从军事角度来说非常值得品味。
该片中,苏军侦察小组共7人,由排长特拉夫金中尉率领。其中有3人是从步兵或其他兵种中补充来的新成员。组长特拉夫金中尉、玛莫奇恩中士以及布拉吉比科夫中士都是老侦察兵,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伤愈归队的瓦尼卡尼夫中士情况也大致相同。除此之外的3人为新加入的成员,其中列兵吉米·戴考夫是神枪手,他用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准确打中了在河中游动的鱼,得到了老兵们的认可,因此被选中加入小组,列兵菲科莫的家就在战区内,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加上格斗技能不错,因此也被接纳入小组中;而没有战斗经验的列兵小沃洛克仅仅是因为懂德语就加入侦察小组,则不大符合常规。在敌后审讯俘虏当然需要懂德语的人,但影片中特拉夫金中尉也能操一口流利的德语,并不是缺了小沃洛克就不能执行任务。小沃洛克毫无作战经验,曾在德军卡车上睡着了,险些被搭车的德军发现,幸亏遇到苏军空袭才解了围;在桥头小屋内夺取电台时,小沃洛克发现了一只小狗就冒失地放弃了任务去和小狗亲近,结果被躲在床底下的德军士兵打死。侦察兵需要全面的作战技能和经验,绝不需要那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的人。虽然每名侦察兵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但却应该建立在全面平衡的个人素质之上,和新兵无异的小沃洛克的加入只能理解为影片剧情的需要,在现实中恐怕没有哪一个侦察兵指挥员敢带这样的人去敌后执行任务。
影片开始时,苏军位于阵地前方的观察哨需要后撤,指挥员布置后方火力负责掩护观察哨后撤。特拉夫金领导的侦察小组在穿越敌军阵地时遇到了麻烦,在即将被德军发现的危急时刻,后方的远程炮兵再次及时开火,迫使德军躲避才化险为夷。在菲科莫和小沃洛克潜入德军卡车内试图混入德军车站时,由于小沃洛克在车上睡着,被搭乘这辆车的德军从反光中发现异样而险些暴露,此时苏联空军的飞机恰好赶到开始空袭,使二人趁乱摆脱了德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己方的远程火力和空中力量是侦察兵实施侦察行动时的有力支持,只有在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的支援下,侦察兵才能起到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敌后侦察行动有着完全不同于常规作战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隐秘行动,而不是正面对抗和逞英雄。影片中侦察兵们在出发前强调注意事项时,就提到执行任务时严禁与敌军正面接触和随意抓俘虏,以免暴露行踪。例如在沼泽地躲避德军时,侦察兵们的食物全部被污水浸泡而扔掉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遇到两名德军赶着装满食物的马车时也没有发起攻击——就是挨饿也要保证行动的隐蔽性。还有一次一名德军撞在玛莫奇恩中士的“枪口”上被抓住,特拉夫金中尉严厉斥责了玛莫奇恩中士,并率小组立即转移。在敌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侦察兵们的行踪一旦暴露就会遭到重兵追剿,非但完不成任务,还极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因此,侦察兵最重视的是如何隐蔽完成任务,而不是杀伤了多少敌人。隐蔽出击,在不惊动敌人的前提下获得情报然后秘密返回,是侦察兵追求的最高境界。
影片中对于处理俘虏的细节也更符合实际。侦察兵将抓住的“舌头”审问后统统杀死,老兵安慰对此感到无法接受的小沃洛克时则说这是常事,而且尸体也要妥善地隐藏起来以免被发现。只有一名党卫军军官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被留下来一起带走,但后来被迫击的德军开枪误杀,否则他也难逃被“灭口”的命运。
侦察兵在充满危险的敌后执行任务,实际上是无法带着俘虏行动的。如果将俘虏丢弃又可能使之逃脱而暴露自己的行踪,所以尽管看起来有些残酷,但处决俘虏是惟一现实而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这被视为“暴行”,那么这种“暴行”是交战双方都存在的。影片中,侦察兵们在河边发现了大批被德军杀害的苏军战俘尸体,尸体上还被烙上了五星状烙印。路边的绞刑架上则吊着被绞死的苏军战俘尸体……这一切使双方都陷入了以血还血的怪圈之中。
战争本来就是吞噬人类的怪物,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
侦察小组的武器配备
影片中,侦察小组出发时给全体人员重新配备了武器装备,所有人都使用冲锋枪。从片中看,既有PPSh-41冲锋枪又有PPS-43冲锋枪。为便于在敌后执行任务,他们有时也使用缴获的德军武器,玛莫奇恩中士就使用一支缴获的MP40冲锋枪。侦察兵所配备的手枪既有苏军制武装备——TT-33手枪,又有德制P38手枪。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必不可少的匕首和破坏剪等器材。
影片中的武器配备,是当时典型的侦察兵配备。侦察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观察、捕俘等手段获取情报,其随身武器要求短小精悍、便于携带,主要用于自卫,并不要求在中远距离与敌交战,冲锋枪则可以基本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作战需要。而步枪、机枪由于长度较长携带不大方便,在捕俘行动中作用不大,所以在侦察小组中配备得不多。当时苏军侦察部队以排为单位活动时,侦察组和突击组通常均使用冲锋枪,只有支援组配备步枪和机枪。这种武器配备在多个小组同时行动时可以相互支援配合,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能。不过,侦察并非绝对不可配备步枪。根据所处境地,以短小武器为主,合理选配步枪也是可行的。影片中特拉夫金领导的小组只有7个人,而且孤军深入敌后活动,无法得到其他分队的支援,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全部只使用冲锋枪不一定妥当。冲锋枪有效射程有限,对于独立行动的特拉夫金小组来说,当他们在中远距离交战时则会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认为,特拉夫金小组至少应配备1~2支步枪或卡宾枪,以提供一定的中远距离火力。尤其是猎人出身的神枪手吉米·戴考夫更应该使用步枪。苏军当时使用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全枪过长,不便携带,因此并不是首选目标。而该枪的改进型M1938和M1944步骑枪则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两种步骑枪的长度均比M1891/30步枪短200mm以上,更适合干侦察兵携带。吉米·戴考夫如果使用步骑枪或步枪,则可以在远距离准确射杀德军,侦察小组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
另外,侦察小组只有7人,使用的冲锋枪和手枪分别是两种型号,这同样令人费解。PPSh-41和PPS-43冲锋枪虽然弹药通用,但结构却并不相同。一旦出现损坏的情况,相互之间的零部件是不能互换的。不如就使用同一型号的冲锋枪方便。至于手枪,TT-33手枪和P38手枪不要说零部件通用,就是枪弹都不通用(分别使用7.62mm枪弹和9mm枪弹)。如此配备惟一的优点是,P38手枪可以从敌方获得弹药补充。
影片中的德军配备使用老式的MP40冲锋枪和毛瑟98K卡宾枪,如果苏侦察小组也使用相同的装备,则可以从德军方面获得弹药补充,必要时还能进行化装侦察而不必更换武器。
决战之地
特拉大金小组最终在采矿场获得了德军部署的确切情报,却因电台被打坏无法将情报发回后方。后来在桥头小屋夺得德军电台后,退到河边的小木屋内发出了情报,并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这座小木屋紧邻河边,为上下两层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农民用的仓库。苏侦察兵们全部集中到二楼,并将楼梯口的木盖锁死。由于小木屋坐落在河边,免除了敌人从后方攻击的顾虑,不会被四面包围,但同时也等于截断了自己可能的退路,只能在屋内战斗到最后一刻。小木屋是木板加上木制楼板构成的,抗弹能力非常差,这使身在其中的侦察兵毫无掩护,即使卧倒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木屋内还堆有不少干草,一旦起火,小木屋和屋内的人员就会被一起烧掉。德军正是最后利用火焰喷射器引燃小木屋,结束了战斗。侦察兵全部集中在木屋二楼,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但自己也同时成了明显的目标。他们使用的冲锋枪无法对中远距离上的德军构成较大威胁,使德军很快从三面包围了小木屋,致使他们陷入被动境地。加上双方实力悬殊,德军攻占小木屋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战斗的结局只在于侦察兵们能否坚持到发出情报之时。
当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完成任务就是最重要的,发出情报即意味着成功。特拉夫金小组用全体成员的生命为代价,使苏军获得了对于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情报。以他们为代表的侦察兵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幕后英雄,是闪耀在敌后的“红星”。
编辑 郑双雁